APP下载

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控

2021-11-23万雪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7期
关键词:肠毒素母源内毒素

万雪

(山东省临沂动植物园山东临沂 276000)

大肠杆菌属于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还可以在猪只消化道内寄生,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致病作用,还可以促使机体合成维生素。但是在营养不良、饲喂方式或饲料突然改变等不良条件下,会引起仔猪肠道菌群失去平衡,诱发仔猪感染本病。

1 发病原理

1.1 内毒素

大肠杆菌外膜中含有一种脂多糖,属于内毒素,因为在大肠杆菌菌体崩解后会释放出来这种脂多糖,脂多糖中的类脂A 属于毒力因子,具有内毒素功能,能够进入动物机体的血液中,对全身起到败血症的严重危害和作用[1]。

1.2 外毒素

大肠杆菌不仅具有内毒素,还拥有外毒素,并且外毒素中含有不耐热肠毒素和耐热肠毒素两大类。其中不耐热肠毒素不仅分子量大而且具有抗原性,在60℃的高温下,经过10min 就可以被破坏,可见在高温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差。不耐热毒素还能够激活机体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的环腺苷酸,刺激肠黏膜细胞增加分泌量,致使猪只消化道菌群失去平衡,最后引起腹泻和脱水症状。耐热肠毒素能够激活回肠上皮细胞的鸟苷环化酶,促使消化道产生大量的环腺苷酸,刺激肠道分泌大量的黏液,进而也能够引起分泌性腹泻。

2 发病原因

首先仔猪黄痢无论什么季节都可以发病,如果仔猪断奶前后更换饲料突然、哺乳期母乳不足、饲料营养缺乏等情况下,仔猪体质较差,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加上这些不利于消化的因素,极易诱发仔猪发生黄痢。如果环境条件污秽、垫料潮湿、地面污水横流等,都会给环境中存活的大肠杆菌创造良好条件,增加饲料、饮水、母猪乳房等被污染的机会,进而提高仔猪感染大肠杆菌的风险,仔猪发生黄痢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2]。

同时仔猪发生白痢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获取足够的母源抗体和消化道内菌群失去平衡。如果仔猪初生后母猪泌乳量较少,或者仔猪体质较差,或者助产人员管理不精细等,这样仔猪获取的母源抗体减少,自身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力,当外界病原体侵入时很容易感染发病。同时如果仔猪出生后外界环境条件较差,阴冷潮湿的情况下,仔猪腹部很容易受凉,不仅抑制消化机能,还会引起肠道内菌群失去平衡,进而诱发仔猪发生白痢。另外母乳中脂肪成分含量过高等,也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通常仔猪生长到10~40kg 体重时,由于突然更换饲料或饲喂方式、转群或免疫接种等应激条件下,仔猪体质下降,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就会引起水肿病。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加强管理

首先搞好母猪饲养管理,根据母猪不同生长阶段提供科学的饲料营养和饲喂方式,定时定量饲喂母猪,确保母猪处于合理的体况。避免过肥或过瘦而影响仔猪体质和抗病能力。在母猪转入产仔舍前,必须进行圈舍的严格消毒,并适当升高舍温,保持产仔舍内清洁干燥,减少仔猪感染大肠杆菌的机会[2]。

母猪分娩前用0.1%高锰酸钾擦洗母猪胸腹部、乳头、乳房和后部肢体,防止仔猪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同时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供给量,确保母猪顺利分娩和分泌更多的优质母乳,为仔猪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基础。

仔猪出生后帮助其尽快吸吮到足够的母乳,因为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最重要的是还含有大量的母源抗体,这是其它营养所不能替代的,仔猪可以通过吸吮初乳获取足够的母源抗体,进而提高自身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帮助仔猪尽早吃上、吃好初乳,是预防仔猪感染大肠杆菌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精细管理仔猪,尽早给仔猪补充饲料,不仅能够刺激仔猪消化系统的黏膜发育,而且还可以帮助仔猪尽快能够独立生活。

仔猪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必须提供舒适的环境温度,尤其是冬季必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否则仔猪腹部容易受凉,发生感冒或腹泻症状,这样仔猪消化道内菌群失去平衡,代谢紊乱,进而诱发仔猪感染本病。

每天及时清理圈舍粪便,因为母猪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果粪便在舍内积聚过多,就会增加污染饲料、饮水和用具的风险,仔猪通过接触这些物质而感染发病。日常管理中需要定期清洗或刷洗料槽或水槽,保持这些饲喂器具干净卫生,避免饲料或饮水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试验证明,每天定时清理料槽、饮水槽,并及时给仔猪补充铁制剂,可以大大降低仔猪发生水肿病和黄(白)痢的几率[3]。

3.2 疫苗免疫

对于经常发生大肠杆菌的猪场,建议使用仔猪大肠杆菌病K88、LTB 双价基因工程活疫苗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来提高母猪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于仔猪可以接种仔猪腹泻基因工程K88、K99 双价灭活疫苗或仔猪大肠杆菌病(K88+K99+987P)、产气荚膜梭菌病(C 型)二联灭活疫苗,可以降低仔猪发生大肠杆菌的风险。

3.3 药物治疗

在日常生产中,可以根据猪群生长日龄、季节变化、应激因素等进行药物预防大肠杆菌的发生。由于大肠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再加上目前广泛使用抗生素来防治大肠杆菌病,促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所以在防治本病时,需要先在实验室分离出致病大肠杆菌,然后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进行防治,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提高用药效果。同时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可以交换使用2~3 种抗生素药物来防治大肠杆菌,最好采取母猪与仔猪同时防治的措施可以有效防控本病发生。实际生产中经常采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几种:恩诺沙星、磺胺类等。只要通过合理防治都可以获取理想的疗效[3]。

4 小结

由上可见引起仔猪发生本病的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善、营养缺乏、突然改变饲料或饲喂方式等,所以日常管理中需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粪便,减少环境中存活的大肠杆菌,降低仔猪感染本病的风险,确保仔猪处于健康状况。

猜你喜欢

肠毒素母源内毒素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病商用疫苗的研究进展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研究进展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