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仔猪副伤寒的方法

2021-11-23宋仕花张学武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7期
关键词:圈舍断奶饮水

宋仕花,张学武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潍坊 262200)

在仔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体质弱小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差,如果管理不善或卫生条件较差,极易被环境中的沙门氏菌或霍乱等病菌侵扰而发生副伤寒疾病。仔猪发病后因病程和临床症状不同,通常分三种类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兽医人员应根据发病症状、剖解病变和实验室检测等做出确诊,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尽量降低本病给仔猪造成的损伤[1]。

1 仔猪副伤寒的症状

首先断奶前后的仔猪容易发生急性型副伤寒,通常体温能够升高到41~42℃,停止采食、在很短时间内开始发生死亡现象。在胸腹部和耳根可以看到淤血紫斑,并且耳尖干性坏疸。随着病情发展到后期仔猪发生腹泻、咳嗽、呼吸困难和跛行等症状,整个病程大约为2~4d 时间,仔猪群发病率一般在10%以下,由于发病突然较难及时发现,再加上仔猪抵抗力较差,病死率能够达到20%~40%[1]。

实际生产中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仔猪副伤寒比较常见,症状与肠型猪瘟非常相似,仔猪通常体温升高到40.5~41.5℃,扎堆在一起很怕冷,结膜发炎,眼睛分泌黏性或脓性物质,致使上下眼睑发生粘连,眼角膜浑浊,甚至发生溃疡。仔猪发生持续性腹泻,粪便稀薄如水,粪便颜色呈黄绿色或暗棕色,有的粪便中含有纤维素絮片或血液坏死组织,并发出恶臭气味。仔猪发病后病情时好时坏且反复发作,能够持续几周时间,致使仔猪逐渐消瘦、脱水,最后衰竭死亡。有的仔猪在发病后期皮肤上面发生弥漫性痂状湿疹,最后死亡或体重持续不再增长[2]。

2 病理变化

对急性型死亡仔猪进行剖解,可以看到典型的败血症病变。皮肤表面有紫斑、肝脏肿大、充血或出血,表面布满灰黄色结节,脾脏肿大像橡皮球,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全身黏膜或浆膜出血、胃肠道卡他性炎症。

对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病死仔猪进行剖解,在盲肠、结肠和回肠能够看到典型的纤维素性或坏死性肠炎:肠壁增厚、肠道黏膜发红、黏膜上面附着腐乳状或坏死样物质,用手术刀进行剥离后,可以看到边缘不规则的溃疡面且基底潮红,肠道鼓气、出血坏死。有的病例肠道内蓄积纤维素样渗出物,肝脏和脾脏上面布满点状黄灰色结节或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有干酪样病变。

3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

根据仔猪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仔猪感染副伤寒,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在实验室进行ELISA 和PCR 技术检测,这样可以进一步确诊仔猪感染副伤寒[2]。

4 预防措施

4.1 注意仔猪圈舍的保暖工作

由于仔猪体质较弱、各个组织和器官发育还不健全,尤其是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外界的恶劣的环境条件,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不能保持正常体温,很容易受凉发生消化不良和腹泻现象,进而诱发副伤寒疾病的发生。所以必须给仔猪提供较高的温度,建议圈舍温度维持在20~25℃之间,有利于仔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仔猪圈舍封闭所有的缝隙或不用的门窗、进风口,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贼风或冷风直接吹到仔猪身体,尤其是腹部容易受凉发生腹泻症状。有条件的规模化种猪场在母猪分娩时,可以提供产仔箱,这样有利于给仔猪提供舒适的环境温度,还可以避免母猪压伤仔猪,进而提高仔猪体质和抗病能力[2]。

4.2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每天定时将圈舍内的粪便和废弃物质清理干净,并运输到舍外堆积在一起进行生物发酵处理,这样不仅可以将这些废弃物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杀灭或消除,还有利于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同时随时调节圈舍进风量,将舍内潮湿空气排出舍外,并及时更换潮湿垫草,如果地面过于潮湿可以铺设生石灰来吸附地面水分,因为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并且仔猪腹部容易受凉,引起消化功能下降或发生腹泻情况,进而诱发仔猪感染副伤寒。另外加强仔猪饮水管理,定时给水槽添加适量的饮水,避免饮水外溢而增加圈舍湿度[3]。

4.3 加强饲养管理

在仔猪刚出生时需要帮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因为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母源抗体和能量、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不仅能够帮助仔猪尽快补充各种营养而恢复体力,而且还可以获取充足的母源抗体,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为今后健康生长发育奠定基础。同时提早给仔猪引料和补料,在仔猪生长到10d 左右就可以提供少量的容易消化的引料,这样可以刺激仔猪消化道绒毛快速发育,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在仔猪断奶或进行分群时,只要将母猪转移出去即可,仔猪最好留在本圈舍内、不要更换圈舍,这样可以减少转群给仔猪带来的应激反应,还可以避免各个环境条件的不适应给仔猪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仔猪体质和抗病能力。

4.4 做好防疫工作

仔猪出生后可以通过母乳获取母源抗体,来保护自身免受外界病原体的侵扰,随着仔猪生长发育身体内的各种抗体水平逐渐下降,如果不能及时提高仔猪机体免疫力,就容易发生传染性疾病。所以建议在仔猪断奶前后,口服副伤寒弱毒冻干苗来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增强仔猪保护力,降低感染副伤寒的风险。

4.5 定期保健

对于病情比较普遍的猪场,可以在仔猪断奶后,在每吨仔猪饲料中添加100g 的金霉素,或在每吨饮水中添加银翘散1kg 和金霉素100g,连续添加1 周时间,可以有效预防仔猪发生副伤寒。也可以在仔猪断奶前1 周,在母猪和仔猪饮水中添加酒石酸泰乐菌素可溶性粉,按照每200L 饮水添加100g 的剂量来添加,连续添加3~5d,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5 治疗方法

日常管理中需要提高仔猪护理水平,每天认真观察仔猪采食和饮水情况,一旦确诊仔猪发生副伤寒疾病,需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将圈舍每天彻底消毒2 次,上午和下午各1 次,对圈舍外环境每天消毒1 次,以减少环境中存活的病原体。对没有发病的仔猪需要投喂金霉素进行疾病预防,添加剂量与预防量一样,也是每吨饲料添加100g。

5.1 西药治疗方法

对于发病仔猪需要肌内注射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0.15~0.25mL/kg·bw,1~2 次/d,连用2~3d,仔猪病情可以明显好转。根据病情可以适当增加注射剂量,也可以提前注射一针阿托品,按照1~3mL/头的剂量,同时口服碱式硝酸铋+活性肽碳口服,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帮助仔猪尽快恢复健康水平。

5.2 中医治疗方法

生产中还采取中草药来治疗仔猪副伤寒疾病,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中药方剂为:薏苡仁30g、败酱草40g、金银花20g、土茯苓、苦参、丹参各18g、丹皮10g、地丁15g、广木香6g,将这些中草药混合在一起用水煎制,给仔猪灌服,每天早上和晚上灌服1 次,连续灌服3~5d,仔猪病情能够明显好转[3]。

6 小结

总之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做好本病的预防工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在仔猪断奶前后进行免疫接种,提高仔猪自身抗病能力。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供给仔猪温暖的生活环境,尽早补充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饲料,以提高仔猪体质、免疫力和抵抗敏感细菌的能力。另外根据临床症状和剖解病变及时对异常情况做出疾病诊断,并采取中医和西药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治疗,尽量降低仔猪死亡率,挽回本病给猪群造成的损失。

猜你喜欢

圈舍断奶饮水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羔羊安全过冬留意五方面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Hunter—Gatherers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饮水
3000亿投入,农饮水仍不安全
春季给羊饮水五注意
确保发酵床正常运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