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审计:动因、现状与路径
2021-11-23徐建军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
徐建军(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江苏南京210002)
一、引言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全国上下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快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日趋完善。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两千多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并运营,硬件建设和人员配置陆续到位。与此同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审计全线贯通,社会审计广泛发展,内部审计纳入一体管理,其职能从监督、评价拓展为监督、评价、建议。审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与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以及其内涵和外延的扩大相适应的[1]。媒体深度融合的加快实施和审计职能的不断拓展是媒体融合审计研究的现实背景。在新发展格局下,媒体融合审计已成为审计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有效选择。
目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乡村振兴审计、环境审计、生态审计、廉政审计、安全审计、党建审计[2]-[8]等围绕国家战略的新兴审计类型次第涌现,而对于从2014年开始推进的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尚属起步阶段,零星见诸于政策跟踪审计、资金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之中,鲜有专门针对媒体融合审计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媒体融合审计的概念、内容、特征等,通过对A报业传媒集团党报党端融合跟踪审计尝试及媒体融合审计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快媒体融合审计的实施路径,以推进我国媒体融合审计实施和媒体融合审计理论研究,同时为推动媒体融合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媒体融合管理部门职责履行以及提高媒体融合创新管理效率和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理论与现实意义
当前,国内外研究媒体融合的理论和实践热度较高,角度较广,在中国知网上以媒体融合为主题搜索出来的文章有35 692篇,呈井喷式增长。媒体融合对审计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融合环境下的媒体内部审计作用的理论和实践的文章较多,研究媒体融合效果的文章也逐渐增多。媒体融合改变了对“媒体”的审计内容,在媒体深度融合改革阶段,自始至终全程开展审计的较少,现有文献中鲜少以内外部相结合从审计视角、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方面对媒体融合进行跟踪监控。通过Elsevier 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数据库搜索,也没有发现直接研究Media convergence audit的文献。综上,现有文献主要研究媒体融合环境下内外部审计的现状,更多的是审计实践的总结,缺乏理论深度,将媒体融合审计作为一项专门审计的研究还有待展开。
(一)理论支撑
1.主要矛盾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抓工作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从媒体融合到媒体深度融合,凸显了媒体融合工作在当前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是互联网时代要面对的“主要矛盾”,开展媒体融合审计就是服务于解决“主要矛盾”,也就是抓住审计工作的主要矛盾。
2.权变理论。权变理论认为,管理要根据所处环境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权宜应变。媒体融合对我国审计提出了挑战,影响了媒体审计环境和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计内容等发生了改变,要转变审计观念,适应媒体融合改革创新的需要,提出并推进媒体融合审计,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积极运用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寻找媒体发展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二)现实意义
1.审计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要求: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共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新时代审计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融入媒体深度融合改革这场自我革命之中,全程介入融合改革,并为之提供保障与支持服务。推进并研究媒体融合审计是审计保障与支持服务媒体融合改革最集中的表现,是新时代审计新职能职责定位的体现,将成为审计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必然选择。
2.现实审计需求。从媒体融合到媒体深度融合,媒体融合改革能否达到应有目标,其成本效益如何,利弊得失如何,需要一些重要的衡量工具,这是媒体融合审计实践和研究的现实背景。推进媒体融合审计,运用审计预防、揭示、抵御功能,提供科学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即时评价信息内容、技术应用、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情况,能够监督体制机制运行、政策措施落实、流程管理合规、人才技术有效等方面,对媒体融合改革的影响、效益和效能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反馈,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改善融合运营,增加融合价值,促进实现融合改革目标。
三、媒体融合审计特征
(一)关于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由伊契尔‧索勒‧普尔于1983年提出的,其著作《自由的技术》中提到媒体融合指的是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的趋势。此后,对“媒体融合”的研究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展开,其内涵和外延持续得到补充和完善[9]。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9月26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要求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综上所述,自2014年我国“媒体融合”概念提出以来,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再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媒体深度融合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为各级审计机构如何在媒体深度融合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指明了方向。
(二)关于媒体融合审计
1.媒体融合审计内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媒体深度融合重在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媒体融合的本质是可以促成传媒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实现产业效益的最大化,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媒体融合在体制机制、运营模式、内容生产、用户经营、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审计作为一种发现并抑制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专门机制[10],在媒体融合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已有文献并没有专门对媒体融合审计内涵做出界定,本文基于媒体融合审计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意义,在考虑媒体融合审计应有特征的基础上,对媒体融合审计的要素进行概括提炼,即媒体融合审计是指对媒体融合进程中规划落实、政策执行、项目建设、物资投入、资金保障、融合绩效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建议和风险监控,以改善融合运营、增加融合价值、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活动,从而推进媒体深化融合改革目标的实现。
2.媒体融合审计的特征。着眼于媒体融合审计内涵和已有的审计实践,媒体融合审计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秉持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原则,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全过程跟踪、全覆盖审计,强化审计持续监督、适时评价、及时反馈和风险监控职能,解决媒体深度融合政策到边到点的问题,梳理并防范融合过程中体制机制、观念转变、人才适配、价值观、盈利等风险,用设定的绩效体系评判媒体融合改革目标达成度,为实现“双效统一”目标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1)双效统一。媒体的属性和担负的特殊使命要求媒体融合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其目标决定着媒体融合审计的目标。媒体融合审计目标要体现宏观性和建设性,实现“双效统一”,即社会效益优先基础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全面覆盖。审计全覆盖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媒体融合审计促使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全面”服务于媒体融合改革的“深度”,两者相互呼应,因此,媒体融合审计的主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等各级审计机构;审计范围涵盖中央、省、市、县四级融媒体;审计内容囊括媒体融合政策、资金、项目、绩效情况,以及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媒体融合审计首先是审计内容创新。
(3)持续跟踪。媒体融合需要经历一个逐步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媒体融合审计应做到全过程追踪,持续动态监督体制机制运行、政策措施执行、平台功能发挥等情况,持续评价媒体融合改革效能、信息技术项目效益、流程管理合规等情况,及时提供媒体融合改革新措施、新政策的合理化建议,加强融合发展中关键内容、重点项目、薄弱环节和可持续盈利能力的风险监控及风险防范。
四、党报党端融合跟踪审计实践
(一)分析审计背景
1.媒体融合改革实施。A报业传媒集团是某市宣传舆论的主要阵地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积极抢抓媒体融合战略机遇,以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力推深度融合整体转型。为推动集团媒体融合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市属党媒为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首位度“凝心聚力”的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根据工作部署,2019年下半年,集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原则、主要任务、重点环节和进度安排,按照“一次规划到位,分类推进实施”的原则,率先实现党报(某日报)党端(某新闻客户端)融合,按照“移动优先”“合而为一”推动媒体融合改革,为开展党报党端融合跟踪审计项目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
2.内部审计职能拓展。2018年3月,审计署第11号令《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目标已不再局限于经济目标,而是从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发展为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并实现企业目标;内部审计职能已经从监督、评价职能,发展为监督、评价、建议职能。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报业集团作为身处文化行业的国有文化企业,其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和国有文化企业担负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其首位目标是社会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加快推进新时代报业集团内部审计转型发展,基于报业文化产业的特点,把职能定位转向为实现“双效统一”目标提供全方位服务,集团审计工作全面介入全产业链,不断拓展和深化内部审计职能,逐步形成了基于报业集团“双效统一”模式的监督、评价、建议和风险监控职能定位。在媒体融合改革的背景下,新时代报业集团内部审计首当其冲全程介入了融合改革这场自我革命之中,并为之提供保障与支持服务。党报党端融合绩效跟踪审计项目成为内部审计保障与支持服务媒体融合改革最集中的表现。
3.融合跟踪审计立项。为了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双效统一”模式的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建议和风险监控职能,有力提升媒体融合绩效、增加融合价值,集团党委决定启动党报党端融合跟踪审计工作,按照《集团内部审计办法》要求纳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集团审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集团党报党端融合跟踪审计的通知》,制订了详实的项目实施方案,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切实抓紧抓好媒体融合审计。
(二)提出审计目标
集团审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媒体深化融合改革这一大局,健全审计制度、强化队伍建设,常态化整合推进融合跟踪审计,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评价、建议和风险监控作用,推动集团媒体融合改革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党报党端融合跟踪审计项目旨在有效促进市委深改委和集团党委有关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意见的全面落实,及时跟进并反馈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示、防范和化解风险,提出整改意见,对遵纪守法、重大决策、推进发展等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对承担的责任做出界定,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保持改革的定力,创新发展、增加价值,促进实现融合改革目标。
(三)确定审计范围
集团撤销某日报、某新闻客户端两大运营主体原有组织架构,组建了集新闻中心、发展中心、支持中心为一体的新型融媒体体系。党报党端融合跟踪审计范围包括集团所属5家单位,以及媒体融合后组建的融媒体新闻中心、发展中心、支持中心等3个中心。
(四)明确审计内容
结合集团实际和融合跟踪审计的基本要求,确定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贯彻落实党报党端融合改革政策措施和落实情况,推动媒体可持续发展情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履职到位、政令畅通情况;贯彻党委重大专项任务情况、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在本单位(部门)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融合前和融合后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及效益情况,包括资产处置、大宗采购和大额资金运作的决策和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融媒体业务管理、风险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融媒体经管系统和财务系统融合对接情况;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从业规定情况;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审计重点包括:跟踪审计党报党端融合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规划执行进度情况、可持续盈利情况、平台功能发挥情况等内容。持续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重视遇到的新情况和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推进各项规定有效执行。持续关注收益能力、生产能力、融合能力的变化,运用比较分析法、标杆法等评价融合前后的经济效益,对融合改革前后总资产、总收入、总利润等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标杆法等评价融合前后的社会效益,包括但不限于党建工作、社会影响、深化改革和队伍建设、履行宣传任务、履行社会责任、文化创作生产和服务,以及坚持生产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传播正能量情况。关注新媒体的研发项目和营销模式、具有成长性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盈利模式实现情况。
(五)认真组织实施
党报党端融合跟踪审计由集团党报党端融合跟踪审计项目组组织实施,项目组由集团领导、外部专家和审计部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项目组下设跟踪审计项目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审计部,办公室成员涵盖审计、财务、人事、经管、技术等部门人员。在指标设计和后期评价时聘请外部专家提供协助,参考使用CTR等专门机构的媒体融合效果评估体系。
审计过程包括审计立项、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完成党报党端融合绩效指标体系调查及选择,收集、整理并撰写;调查了解项目情况并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分别对融媒体各中心、各公司出具《审计通知书》;项目组对融媒体各公司、各中心轮流开展现场审计,分别出具阶段性报告,即时反馈信息、揭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形成整体的审计成果报告。
(六)实现审计成效
面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得益于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职能的有效拓展,贯彻新时代集团内部审计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媒体深化融合改革大局,常态化持续跟踪党报党端融合发展意见的落实、媒体融合政策贯彻、融合制度执行、重要项目发展、财经法规遵守、目标责任制完成等情况,对融合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对决策执行、发展推进、遵纪守法等情况做出评价,对各中心、各公司的收入利润完成率、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经济效益完成情况和履行宣传任务、履行社会责任、文化创作生产和服务等社会效益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实现“一审多果”,提交审计报告五份,出具审计意见书七份,持续开展审计监督和风险监控,常态化提供评价和建议服务,促进市委和党委决策部署有效执行,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促进相关制度规定的建立健全和规范管理,节约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提示、防范和化解风险,实现提质增效。集团把党报党端融合审计的探索与实践作为重要的融合管理手段,有效推进了遗留事项的解决、交接事项的平衡对接。党报党端融合运行进一步促进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等方面的深化融合,收益能力、生产能力、融合能力持续增强,初步形成了融媒体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有效坚持移动优先、突出核心媒体、创新媒体业态,强化了党报特色与辨识度、优化了新媒体形态和矩阵、深化了产业规划与资源整合。
五、媒体融合审计评估分析
(一)子项审计较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审计及时跟进当前改革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对审计的最新要求。媒体融合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媒体融合改革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审计主动参与到重大政策部署之中,跟踪审计媒体融合改革,媒体融合审计应运而生,媒体融合政策、融合资金、融合项目等都是当前审计的内容。有资料表明,针对媒体融合资金绩效等媒体融合审计子项审计较多,然而,现阶段媒体融合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审计主体来看,各类审计主体参与力量不均,实施审计的角度不同、目的多元、形式单一。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开展媒体融合资金绩效审计的情况较多、做法较为成熟。政府审计机关组织实施媒体融合审计较少,零星体现在其他类型审计之中,例如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传统纸媒与网络新媒体融合项目建设、维护、应用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或通过资产负债及损益情况,出具审计意见,为媒体融合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内部审计机构囿于力量等因素,一般采用小切口实施媒体融合审计,如集团实施的党报党端融合跟踪审计,是此类审计项目的一个代表。
(二)审计需求强烈,缺乏审计规范标准
为细致了解全国报业集团审计保障和支持服务媒体融合改革情况,基于本文研究内容,笔者向全国部分报业集团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39份。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所在报业集团均已实施了媒体融合改革,审计人员100%介入了与媒体融合改革相关的审计业务,100%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报业集团内部审计应围绕媒体融合改革主动开展媒体融合审计服务,但对于纳入媒体融合审计的内容看法不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媒体融合进程中,急需审计部门发挥监督、评价、建议和风险监控的职能,及时反馈融合问题、助力平稳推进相关融合改革工程,对媒体融合审计需求强烈。然而,媒体融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审计覆盖范围广泛,有关媒体融合审计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审计准则针对性不强,审计内容较为抽象,又具有鲜活性和多样性,对于如何组织开展媒体融合审计,未形成统一的内容和程序规范标准,还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也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
(三)融合指标多元,审计量化评价困难
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于评价媒体融合成效、评估融合传播效果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但目前还是以局部的应用案例为主,主要体现在出版规范方面的限制性指标上,引导力、公信力等指标因难以量化而被淡化,全媒体产品与服务的传播效果评价尤为复杂,缺乏一套系统化、标准化、常态化的评价体系来评判和规范媒体融合的过程及效果[11]。媒体融合项目周期长、不易计量、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等特点明显,媒体融合指标体系日趋多元,媒体融合评价体系尚未确立,缺乏可操作、可量化的媒体融合绩效审计体系,给媒体融合审计监督和评价带来了困难,很难将实际的审计结果与既定的标准进行差异化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形成高质量媒体融合审计报告。因此,推进媒体融合审计,对于加快建立基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标的媒体融合成效评判标准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四)融合难题凸显,审计功效面临挑战
在推进媒体融合改革中遇到诸多难题,普遍存在移动优先意识缺乏、用户连接不彻底、人才资金技术不到位、改革创新动能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考评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其中:考核难已成为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一个业界共识,尚未建立起制定者、实施者和考核对象三方满意的科学合理的考评分配机制[12]。任何组织的人财物系统都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媒体融合中人财物系统的重新构建困难重重,尤其是存在资源配置、利益均衡、运营效率、责任划分等问题。人财物系统历来是审计重点,媒体融合审计也不例外,审计能否迎难而上,有没有能力介入、怎么介入、能否全方位介入,对审计取证、审计技术是一个较大考验。媒体融合审计旨在改善融合运行、加强风险监控、推进现有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媒体融合目标实现。从当前运行来看,媒体融合的许多问题已经显露出来,如何通过媒体融合审计有效识别、评估、预警和报告面临风险、找到问题根源、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推进问题整改,是审计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六、媒体融合审计实施关键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快实施媒体融合审计
媒体深度融合赋予了审计新内涵、新要求,各级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审计的必要性,创新机制,做好顶层设计,积极宣传、研究和开展媒体融合审计,切实把媒体融合审计抓紧抓好。审计机构和人员站位要有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始终以政治立场校准媒体融合审计的发展方向路径。谋划要有厚度,围绕媒体深度融合战略部署把准审计职能定位,把媒体融合审计作为参与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媒体融合审计放在媒体深化融合改革的大局中谋划和部署。服务要有深度,大力推动审计治理效能转化,客观揭示媒体融合运行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注意揭示具有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注重分析媒体融合目标实现程度与效果,着眼于融合运营中发现的制度政策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和阻碍改革、制约发展的规定,及时提出完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着力实证研究,加快制定媒体融合审计框架
结合媒体深度融合的实际情况,运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实地研究等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媒体融合审计的实务问题展开研究,对媒体融合审计的概念内涵、职能作用和框架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和成果,并加以提炼,为媒体融合审计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媒体融合的理想形态是主流媒体成为集信息、商务、政务、民生等为一体的强大主流平台[13],数据是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基本资源,是发挥内容优势的基础,也是媒体融合审计的起点和终点。因此,在审计框架的构建上,应基于主流平台的融媒体经管系统、媒资系统、业财系统等数据规范制定审计内容、流程、方式和方法,充分考虑大数据的特点和风险的复杂性,加快构建以风险导向审计作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大数据为审计基础、以网络化审计、数据式审计为手段的媒体融合审计体系,建成较高层面的媒体融合审计框架,注重质量控制,减少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促进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媒体融合审计质量。
(三)整合审计资源,加快构建协调联动审计格局
全国上下正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四级融合发展布局,这就要求统筹国家、省、市、县等多级审计资源,发挥各级政府审计机构、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力量,加强三类审计机构协同,构建媒体融合审计协作联动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媒体融合审计格局,有序推进媒体融合审计全覆盖。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改进审计技术,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以政策执行、资金、项目三个纽带,将媒体融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财务审计、投资审计等专业审计相融合,推进实现媒体融合审计项目和审计方式两统筹。创建综合审计模式,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加强与宣传部、改革办、文化资产管理等部门的资源整合,将其专业技术知识与审计技术进行优势互补,打破专业壁垒,整合人力资源、突破项目限制,实现整体联动和审计成果共享,提高审计效果和权威性。
(四)坚持双效统一,加快建立融合绩效评价体系
媒体融合绩效评价是指利用适当的指标,将媒体融合绩效转化为简单易懂信息的过程,媒体融合审计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媒体融合绩效的审计评价,媒体融合绩效的审计评价则离不开媒体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将其作为有效工具。媒体融合审计要学习、参考并运用知名机构逐渐成熟的媒体融合传播指数、媒体融合效果评估体系、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等内容,积极探索建立一套适用性较强的媒体融合审计评价体系。借鉴现行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以财政预算绩效部分评价指标为参考,结合当前媒体融合审计项目情况,逐步建立规范的媒体融合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须遵循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三项评价准则,做到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经营增长等定量指标和行业影响、社会贡献、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等定性指标相结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运用比较分析法、标杆法等建立健全融合改革的实际效果评判机制,引导媒体融合朝着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五)强化结果运用,加快提升媒体融合审计质效
审计结果运用为审计发现提供了价值转化的有效途径,作为审计新类型之一,尤其要突出媒体融合审计结果运用这一关键环节,做到制度建设与实践并重,建立健全媒体融合审计结果运用的监督和保障机制,确保审计结果运用落地见效。建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和追责问责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机制,加大考核、严格问责,提升审计整改问责机制的执行效力,确保审计结果运用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纾困资金短缺、人才流失、改革进程缓慢和体制机制壁垒难以破除等媒体融合通病,突出媒体融合审计价值,以审计整改实效促进媒体融合审计的推广和使用,以及推动媒体融合审计的研究和发展。媒体融合审计结果是融合管理的一个集中反映,媒体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责、优势互补,强化审计成果转化利用,加大结果共享,有效发挥审计在促进媒体融合健康发展、推动各项建设方面的基石和保障作用。加强后续审计,及时追踪审计报告、审计意见落实情况,在媒体融合改革过程中即时验证审计结论是否存在偏差,把审计结果运用作为媒体融合审计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
七、结语
基于审计职能的拓展深化和融合跟踪审计的现有实践,与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审计与媒体融合改革产生了关联耦合,媒体融合审计适应时机而产生。媒体融合审计具有双效统一的特质,肩负着特殊使命,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意义,能够在媒体融合改革的有效性、融合运营的效益性上发挥审计监督保障、提质增效作用。然而,媒体融合没有成功的经验和现成的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14],在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亟需提高政治站位,统筹人力物力智力,深入开展研究型媒体融合审计,建立健全媒体融合审计框架、强化审计协同、创新理论体系,注重个性化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夯实媒体融合审计发展基础。显而易见的是,媒体融合审计还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值得深入探索,需要持续探究其深层次动因及实现路径,从而推进媒体融合审计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规范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媒体融合审计服务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