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

2021-11-23张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1年22期
关键词:期刊转型数字化

张晴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阐明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确定了我国媒体融合的目标和意义;2020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时强调,要主动应变、化危为机,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1]。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强有力举措,充分赋能媒体融合,给各类电视台、新闻网站、报社等主流媒体打了一剂数字化转型的“强心针”,为媒体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但令人遗憾的是,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却举步维艰。在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热潮下,大多传统的纸质期刊已经开通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新媒体平台,但究其实质,所谓的数字化转型,实则只是依托原有纸质期刊的内容,简单机械的将文章进行复制粘贴。新媒体平台更新的缓慢、栏目的单调、内容的枯燥,造成了大多期刊数字化质量不高的现状。低质量的数字化期刊不仅难以赢得读者青睐,也很难带来经济效益的转化,所以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期刊必须顺势而为,加快期刊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自身传播力。

一、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困境

(一)数字化专业人才稀缺

传统纸质期刊的水平与质量主要依托从业人员精心的选题策划与扎实的文字功底,通过编辑的组稿、审稿、编校、印制、发行等运作模式[2],实现期刊的专业化发展。传统纸质期刊的编辑出版人才经验丰富、业务扎实,但对于期刊数字化运作的方法认知不足;而在数字化转型的大环境下,要实现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蜕变,则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数字化出版、数字化发行等专业素养。但懂技术的数字化人才对出版发行知识又知之甚少,所以既熟悉期刊运作,又精通数字化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这也制约了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媒体融合下的传统期刊数字化发展主要依托网络,文章的审稿、编辑、校对、排版、发行都需要依靠网络,但网络钓鱼、黑客入侵等网络攻击防不胜防,导致期刊信息外流、文章泄露严重[3],数字化转型亟待网络安全的保驾护航。同时,由于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期刊与期刊之间虽然实现了内容的交互性、共享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体融合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版权纠纷、经济利益划分等问题。

(三)内容创新不足

对于传统期刊而言,内容是否吸引读者影响着期刊的发展。在传统期刊数字化的当下,担负起决定性的作用也依然是内容,不依靠内容的支撑,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仅仅是披上了“数字化”的外衣。但现在很多传统期刊急于求成,在没有把握好内容建设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数字化转型,导致转型之路举步维艰。

1.忽视刊物特色

当下数字阅读发展迅猛,《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94亿,这无疑让传统的纸质期刊坚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道路。很多期刊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为了刻意迎合读者,忽视刊物自身的独特优势与风格特色,放弃打造特色精品栏目,而只注重打磨单篇文章。

2.内容枯燥乏味

传统纸质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大多是简单的将内容类文字机械投放于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新媒体平台[4],鲜有图文并茂、抓人眼球的内容。这与主流媒体内容的生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枯燥乏味的内容不仅无法吸引读者、提升用户使用黏性,更制约了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二、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一)重视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传统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拥有既懂编研发行又精通数字化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团队,谁就能把握先机占领高地。

1.加大高质量、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引进

数字化转型孕育出数字产品,数字产品的优劣依托数字技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期刊想要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进高质量、高层次的复合型编辑人才[5],优化现有的编辑团队人员结构,打造出具有高效运营方式、合理结构层次的编辑团队。

2.制定期刊编辑队伍培养计划

传统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主要还是需要依托现有的编辑团队开展,但现有的编辑团队并非数字化专业出身,所以数字化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都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培养方式,一方面聘请拥有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指导,另一方面鼓励现有的编辑团队积极参加行业学会交流,从而不断提升编辑人员数字化的专业性和敏感度[6]。经过专业培养后的员工,不仅对于现有工作熟悉度高、上手快,而且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会进一步提升。

3.加大对数字化出版人才的培养力度

从顶层设计层面,将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对接数字化出版,着力于数字化出版、网络出版编辑的培养,顺应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设置数字编辑技术、编辑出版学等课程,从而搭建起完整的数字化转型规划顶层设计框架,为期刊数字化转型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助力媒体融合发展。

(二)规范管理机制

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增强了信息知识的共享,大大提升了交流互动,促进了信息知识的发展与转化,但与此同时产生的信息泄露、版权纠纷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1.保障网络安全

期刊的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网络的助力,但对于无孔不入的网络病毒,如何防御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网络安全问题,一方面要增强编辑、作者的保密意识[7]。文章在网络上的审查、编辑等环节都要进行保密处理,以保障作者权益;另一方面要以技术为抓手,对于病毒入侵进行实时监测,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从而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的能力。

2.加强保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明确了著作权侵权的赔偿。期刊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内容信息从“合理使用”演变成为“合理侵权”,严重侵害了作者、期刊社的经济利益,阻碍了媒体融合的发展。针对侵权事件的屡屡发生,开启技术性的保护至关重要[8]。作者在文章发表前,可以将内容添加电子水印,期刊社可以对内容信息采取增设暗码、添加软件信号认证等措施进行防御,以保障共同的经济利益。

3.构建在线稿件管理平台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期刊需要构建专业的在线稿件管理平台来完成稿件的投稿、审稿、编辑等步骤。依托在线稿件管理平台,作者可以通过自助登录平台进行投稿以及查看稿件审核情况;编辑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稿件的修改、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外审专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远程在线稿件的审核,在增加审稿量的同时节约了时间与经济成本;期刊社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发表、出版。由此形成作者、编辑、期刊社三方联动管理机制,实现稿件传递的无缝衔接,大大提升办公效率,助推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

(三)实现“内容为基,服务为王”新模式

期刊的优质内容资源始终是其核心生命力,在媒体融合的发展背景下,期刊无论以何种形式发行,内容的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数字化要求的加持,使得传统期刊的转型需要在确保“内容为基”的前提下,寻求“服务为王”的转化新方向。所以谁在确保优质内容资源的前提下,提升资源整合的能力,谁就能掌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

1.精准把握刊物特色

传统期刊要精准把握刊物特色,一方面要找准刊物定位,在全面深入的把握相应学科发展动态、深度挖掘分析前沿热点的基础上,精准定位刊物特点。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但需要新颖、超前具有研究价值,以吸引读者;另一方面要借助评审机制筛选出符合刊物特色的高质量文章,通过栏目选题策划打造出符合自身的特色精品栏目。细化栏目内容,确保栏目内容生动、丰富、充实,同时从美学的层面优化期刊版式设计等方面,页面常变常新,赏心悦目吸引读者。

2.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开展特色资源建设

期刊的出版以读者为导向,根植于读者的需求。在深入分析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数字化场景下的产品与服务。转型背景下的知识数字产品,一方面要保证服务大众知识需求的属性不变,另一方面要对文章内容、配套资源进行深度加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读者的阅读大多呈现“碎片化”模式,这就要求传统期刊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数字化处理时,要依据读者的需求将文章化整为零,提炼出每个组成部分的精华之处,并进行同质化分类,帮助读者快速精准筛查出需要的知识信息。同时,为了实现内容的立体化呈现,还可以通过添加二维码、超链接等形式构建资源共享,进行在线交互[9],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实现交互功能的精准化服务,提升用户黏性。

三、结束语

媒体融合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应遵循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明确自身定位,结合人才培养、管理改革、服务提升等方面制定出系统的转型发展策略和方向,借力使力,交出媒体深度融合的满意答卷。

猜你喜欢

期刊转型数字化
期刊简介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防爆电机》期刊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四优四化”,河南农业转型进行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