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路径分析

2021-11-23周靖雯武汉学院

灌篮 2021年2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思政理念

周靖雯 武汉学院

在教育大会上,课程思政理念被提出,同时为了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有必要把课程思政工作落实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这也是国内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而体育教学是借助锻炼与练习的方式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自身意志的,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其中是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形成敢于拼搏、正视成败等优秀品质,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是全新的课题内容与新的挑战。

一、高校体育与课程思政性质概述

(一)高校体育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型学科特征相对明显,对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以及培养全面健康发展人才的作用与价值是显著的。高校体育课程把课程目标转移到身体锻炼和道德培养融合的层次上,关注思政理论体系和身体训练的融合性,把课程思政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新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设定的参与、技能、身体素养、心理健康与适应社会等目标映射出高校体育课程的德育价值,明确了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体育课程融合的方向,这也是体育和育人有机结合的基本指南。

(二)高校体育与课程思政培养共性

体育与思政均为大学生群体的公共基础性课程,两者的课程性质是相同的,体育课程更加重视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思政课程则是将大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塑造视为关键的教育目标,两者分别关心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1]。同时指向大学生群体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的实践性更加明显,与其他类型的课程相比,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优势是明显的,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两者的深入融合能够助力大学生在展开身体练习活动与进行比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对价值观与人生观元素进行渗透,助力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二、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现状

在进行问卷、访谈等方式展开调查后发现,国内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然而依然存在下属问题:第一,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出勤率、成绩是否达标、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更加重视学生运动水平的提升,并未重视体育育人价值的充分发挥,实践性的体育教学工作并未与思政理念进行有效融合。第二,重视实践、轻视理论,并未充分传递体育精神与相关的文化思想,致使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未完全体现,也使得体育课程的育人成效大打折扣[2]。

三、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高校思政教育会议精神

2016年,在全国性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直接影响着人才培育品质、方式与准则等原则性问题,始终需要将立德树人放在核心位置上,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实在教育工作中,达到全程与全方位培育人才的效果,为国内的高等教育教学事业开创出全新的局面。为了全面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效果,需要深入思考将思政理念融入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方式,而两者的融合也正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与主旨的充分体现。

(二)深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如今,高校的体育课程所面对的普遍问题如下: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时,过多的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成绩达标与否,体育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常常被忽略。同时,一些高校并不关注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关注程度依然较低[3]。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更加关注实践操作,忽视了理论知识传达的价值,在传授动作要领的过程中,并未充分渗透体育文化与礼仪内涵,轻视了体育精神的传达,这会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提高产生负面影响。在课程思政理念深入落实的过程中,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也在持续进行改革,两者的融合不仅能够助力全方位育人效果的实现,也可以助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实践技能、思想品德达到协同发展的状态,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四、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体育课程的融合路径

(一)强化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在教学与课程思政思想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的参与主体与引导者,所以,在促进两者融合时,有必要持续强化高校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认知,为全新教育思想的融入奠基。唯有高校体育教师从心理上认可并且愿意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改革的过程中,才可以从根源上对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授实况进行改善,使得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在实践教学中。此外,高校需要关注体育教师理论知识储备量的丰富与思想道德素养体系建设品质,助力教师提高教学水准的基础上,也可以成为体育课程创新改革的一分子,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机制与考核评价内容进行优化与改善,使得体育课程充分彰显出自身的课程思政优势,从根本上强化体育课程自身的育人效果与教育价值[4]。

(二)基于体育学科特征,深入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与线上线下教学

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首要的任务是了解如何进行融合性教学:

首先,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时,需要将大学生自身身体素养的提升为出发点,遵守学生整体的学习规律,关注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有效拓展。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时,需要对教学形式予以丰富,提供多元化的练习模式与手段。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时,将体育游戏、团队竞赛、情景模拟等创新教学机制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主动分享参与体育活动的感受与体会,强化自身对体育知识的思考。深入融入课程思政思想,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比如在高校中进行篮球体育教学工作时,可以组织开展传球与接球的竞赛活动,运用比赛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在引导学生掌握传球与接球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参与兴致,最为关键的是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团队协作能力,意识到体育规则的意义,形成正视成败的勇气与积极向上的品德。高校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时,需要关注课内外教学模式的融合,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在线下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组织多样性的游戏活动、分组进行对抗等方式把课程思政思想与体育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原则,借助线上教学的模式传递体育课程知识,比如观看女排比赛、体育名人故事等,借助线上学习,学生可以深入感知到体育活动背后的人文精神、文化与魅力,逐渐形成懂得感恩、勇敢面对困难、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三)关注体育精神、礼仪与文化的渗透

高校体育教学教育工作的核心思想是借助体育锻炼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的身体素养,逐渐形成优良品德。就目前的状况而言,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体育精神、礼仪与文化等元素的渗透性教育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中。体育教学的本质是彰显体育精神,体育运动背后蕴含着团结、公平、尊重等多元化的精神内涵,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水平的有效提高。为了更好地将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融合,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下意识地对体育精神与文化内涵进行渗透,在传讲述运动项目的过程中,一并讲述与其相关的体育文化、历史背景与理念等内容,将其视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仅可以使得教学课堂更加多元,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营造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篮球比赛开始与结束时,要求双方的队员互相握手,在结束比赛后,队员一起感谢裁判,在对抗过程中,若是将对手撞倒,需要双手将其扶起,并且询问其受伤情况。在足球赛事开始之前,引导队员互换队标,在比赛结束之后互换球衣等等。武术的礼仪蕴含着文明与礼貌,因此高校体育教师有必要将其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5]。借助渗透体育文化、礼仪与精神的方式,教师可以把体育课程背后的协作、团结、公正等内容融入体育课程体系当中,助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坚强的意志,塑造出更加坚毅的人格,在社会中始终坚持良好的道德品行。

(四)健全体育学科课程思政改革制度

首先,高校有必要运用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强化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育人意识,促使其在展开实践教学工作时下意识地把课程思政理念与体育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融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起德育渗透的职责,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作为现代化的高校,需要全面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实践效果视为评价与管理的一部分,使得体育教师无形之中形成课程思政理念。其次,对改革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从根本上对高校体育教学品质予以提升,持续探索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体育课程深入融合的模式,将课程思政体系的核心思想视为基点,引导高校体育教师展示出更高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教学手段与评价机制等,运用体育教学课程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全面提高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

五、结束语

思政工作的强化与高校课程改革与创新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体育课程是关键的组成元素,其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视为基点,高校体育与思政教学教育目标同向而行,互相补充,体育课程自身的示范性与实践性可以助力学生在展开身体活动的基础上接受思政教育,体育课程自身潜在的思政教育价值使得两者的融合成为必然。高校体育课程需要在促进学生增强体质与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基础之上,对学生意志、道德、价值观等进行塑造,这与高校体育课程教育目标相适应,也能够融入思政教育原始,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德育素养,表现出更强的核心实力。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思政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