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开发研究
——以古壮拳为例
2021-11-23赵瑞朋百色学院体育学院
赵瑞朋 百色学院体育学院
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以古壮拳为例,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历史特点,古壮拳就受壮族地区人民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生产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古壮拳的传承与发展就离不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传说,后人可以通过这些历史、传说了解当时壮族地区的生活面貌及社会关系;并且古壮拳的存在形式以民间传承为主,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史志典籍的不足,后人能够更真实、全面的了解古壮拳的发展历史。除了历史价值,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备较大的文化价值,甚至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古壮拳具有凶猛彪悍的风格,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壮族人民的民风也是彪悍善战的,而古壮拳通常应用于生活作战、山地作战,证明古代壮族人民崇尚武力,武风盛行。由此可见,古代壮族人民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古壮拳的传统与发展也体现出显著的文化价值。此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古壮拳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土壤,新时代、新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充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古壮拳是广西壮族人民特有的武术文化,在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古壮拳的经济价值就充分的体现出来。当然,除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以外,古壮拳还具备审美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等等,正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诸多现实价值,因此对其进行创新开发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现实困境
虽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及科学价值,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境,以广西古壮拳为例,其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环境恶化。虽然广西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然而新时代文化的发展仍然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广西古壮拳与当地的生产劳动方式、生活习惯、原始宗教信仰及自然崇拜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然而网络环境中虽然信息传播的效率越来越高,然而却对广西当地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生产生一定的威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了当地人民的传统劳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当然,这种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广西地区城镇化建设、农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导致了传统体育民俗文化发展环境的恶化。其次,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主体出现断层。广西地区年轻人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民俗体育文化项目的传承者偏老龄化,而老人活动精力十分有限,年轻人才的流失导致古壮拳传承发展主体出现断层。此外,年轻人的生活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热情远远抵不过信息时代其它娱乐方式的吸引力,对于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了解、学习也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对于当地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最后,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导致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陷入边缘化。一方面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理念的不断渗透导致广西民俗体育文化存在文化差异,比如古壮拳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色彩,如果受西方近代体育文化思想的影响而修改其比赛规则,虽然其更接近于现代竞技体育理念,然而其内在的历史文化色彩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民俗体育项目的功能消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减少了人们的工作时间,传统民俗体育项目的原始功能逐渐弱化,比如古壮拳中所蕴含的神秘拳礼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然而现在社会中类似的宗教仪式只能在大型的表演中才能看到,原始功能逐渐弱化,导致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结构发生变异。
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开发策略
针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古壮拳为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扩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度,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不仅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也扩大了信息的传播效果,因此古壮拳的开发也要借助技术科学的东风,加强宣传,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该项目。比如广西政府可以牵头建立一个当地民俗体育项目的官方网站,古壮拳动作简单、朴实,难度较小,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练习,健身价值十分显著,因此适应性强。官方网站可以上传标准的古壮拳动作视频,网络用户只需访问网站即可跟着视频学习古壮拳;将高校武术人力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古壮拳的拳械套路、技击技术、功法及训练方法录成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播放,扩大古壮拳的影响力;鼓励高校武术教师将古壮拳整理成文字资料等。只有提高宣传效果,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古壮拳、了解古壮拳,从而扩大古壮拳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传承古壮拳、发展古壮拳。
(二)在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中融入古壮拳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壮拳作为一种地域文化项目,其本土文化个性特征十分明显,无论是套路演练、技击风格,还是在表演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强悍的民风,都可以作为人文景观资源呈现给游客,游客来广西除了游历、观赏广西的人文自然资源外,还能够通过观看古壮拳表演活动了解古壮拳的相关的历史文化,并从中了解古代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民族性格特点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此外,还可以建立武术文化博物馆,将古壮拳的发生、发展、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等内容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的载体呈现出来,不仅能够供游客欣赏、了解,而且收集到的史料也可以作为古壮拳的研究依据,丰富古壮拳的研究内容。广西人民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不断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挖掘、寻找古壮拳的文化内涵,为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壮族文化、领略古壮拳魅力的途径。
(三)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发的循环机制
广西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具有多元性、传承性、历史性及凝聚性的特点,以古壮拳为代表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与传承,不仅要强调其历史文化价值,还要体现出新时代文化发展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就要以自组织理论为发展方向,建立更加完善的文化传承发展机制。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推动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比如可以通过古壮拳的表演展示广西地区的文化传播;或者举办武术文化节,将古壮拳作为武术节中的比赛项目。通过古壮拳的辐射作用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使得广西古壮拳真正“走向世界”。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开发增强广西民俗文化的自信。在民俗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文化波动,因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主体之间会存在互相交流、融合,每种民族文化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在与其它文化交流、碰撞过程中必然会引起文化的波动,双方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新时期新环境下,西方体育文化与广西民俗体育文化产生交流、互动,此时我们要坚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才能够更好的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从而将其发展的更加美好。
(四)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
文化断层是目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培养古壮拳传承后备人才,可以将其引入校园中去,通过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民俗体育项目的认知,通过对古壮拳的学习与训练,能够对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从中小学、高校都可以针对古壮拳开设校本课程,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段设置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职能及作用。学校可以对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补充,专门开设古壮拳文化选修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古壮拳传播氛围;开设古壮拳拳法公开课,将古壮拳与现代新壮拳融合在一起,并向学生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古壮拳的认知与理解。总之,在校园课程体系中融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实现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能够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塑造学校文化特色。
总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壮拳是壮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古代先民留给后人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研究古壮拳的继承、保护、开发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维系壮族人民精神信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