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中小学篮球课程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2021-11-23王彦飞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王彦飞 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一、篮球课程教学过程的本质
篮球课程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开始到这次课程结束,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篮球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教学过程这一概念很早便已经出现,但是有关于它的概念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处于争论状态中。北师大的毛振明老师和首体的周登嵩老师都曾经给教学过程下过定义,但是由于教学过程内容的复杂性、目标的多样性使得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现官方的概念。篮球课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篮球运动技术,养成运动习惯的教学任务,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有关于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也就是这一节课从上课铃响起开始,到下课铃响起结束这45分钟时间内,教师与学生所进行的篮球教学活动的过程,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处于争论状态中。当前学术界有关于篮球课程教学过程本质的争论有很多,笔者经过文献整理与分析梳理出以下三方面的观点,分别是:认识发展说、双边活动说和交往本质说。
(一)篮球课程教学过程的认识发展说
持认识发展说这一派观点的学者有很多,主要是一些教学理念秉持前苏联篮球教学理念的专家和学者。持这派观点的学者认为,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也就是这45分钟的授课过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知识和技术,认为篮球运动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建设和教学理念受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的主知主义教育理念影响较重,很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基本都持这一派的观点。主知主义教育理念认为,篮球教学过程中知识和技术是第一位,所有的教学都应该服务于篮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知识的习得。整个育人过程和篮球授课过程都会紧紧的秉持知识和技术至上的核心理念。因此,篮球课程教学过程的本质便有了认识发展这一派的观点。
认识发展说认为篮球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掌握篮球知识、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提高道德品质的过程。主流的概念可以看出,从字面角度很难看出认识发展说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在实际篮球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将其发展到了极端。篮球认识发展说的观点是篮球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篮球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普遍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术扎实,基本功过硬,篮球知识素养深厚。但是也存在过多的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篮球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则学生在现实中的实战能力,在比赛中的创造性和阅读篮球比赛的能力有所下降,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灵动能力不足。
(二)篮球课程教学过程的双边活动说
双边活动说这派的专家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受美国实用主义教学理念的影响,更多的秉持儿童中心论,认为篮球学习的主体是儿童,只有不断引导、调动儿童篮球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更好的让篮球教学过程丰满,并丰富儿童所学。双边活动说认为,篮球教学有两大主体,一个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另一个则是学生起主体作用。篮球课程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自身学习的过程。
双边活动说认为篮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这种观点没能分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次关系,不是所有的篮球知识和技术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时间上不可能,直接教授先人的经验也可以。例如篮球教学过程中的挡拆配合教学,直接教授学生虽然不能够深刻理解其含义,但是也会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反之如果让学生自由去探索,虽然探索的结果由于是自身的经历与体会,会体悟更加深刻,但是,探索的过程会非常的漫长,会影响正常篮球课程教学过程的进行。
(三)篮球课程教学过程的交往本质说
篮球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相互交往的过程。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观点,其认为篮球课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互或者交往的过程,只有师生双方不断的保持交流,教学课程就如同老朋友间的谈话,才会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和学生在篮球课程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这派观点也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的往返过程,学习也是一种认识,而所学知识多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如过于依赖学生的实践探索,则时间不可能,所以仍应强调“教师教为中心”,尤其是篮球课程教学过程,如在传递一项篮球技术时,过于依赖学生的实践则学生可能过早的技术定型,不利于今后的改正,所以篮球课程教学过程更应以“教”为中心,然后辅之以自主练习。则篮球教学过程的本质笔者归纳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篮球知识的认知活动,进而改造主观世界、充实、发展自己的过程。
二、篮球课程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篮球课程教学过程需要身体直接参与
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数的学习科目多以传授知识为主,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也包括部分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爱好的课程如音乐课、美术课等等,还有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课程等。这些课程以整体、系统性的存在于学校教育体系中。这些课程的存在能够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得到综合性教育。众所周知学校是教育人的机构,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为了最大程度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使其全面发展,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就必须有倾向性,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全面的知识。
在学校所有的课程序列中,篮球课程在很多方面是有别于其他课程的。语数外课程主要的特点是以学科知识教授为主,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大脑去思维,去识记最终掌握学科知识。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其最主要依靠的是大脑的工作,身体几乎处于静止状态,不怎么参与工作。而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中,与这类的课程存在着明显差异,篮球课程主要是依靠身体的参与,需要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篮球教师以及上课的学生的肢体都要活动起来,身体和大脑几乎都处于活动状态。
篮球课程有别一般课程,其最主要的特点便是肢体处于不断的活动状态,也正是肢体的活动状态使得人体的血液循环得以加快,新陈代谢得以旺盛,使得肌肉得到牵拉进而让人体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二)篮球课程教学过程需要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几乎所有的课程主要是依靠脑力活动,比拼的是谁的大脑更加聪明,谁的记忆力更好。具备以上两点则学习能力才会很强,才会最大程度上获取知识。在语数外以及后期的物地生等课程的学习中主要是依靠脑力活动。
在篮球课程学习过程中,与以上课程的学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篮球课程学主要是依靠体力活动,但是在体力活动的同时也需要智力活动,例如学生在进行篮球学习或者篮球竞赛中,学生需要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篮球运动技术,在场上掌控篮球,并结合自身速度、力量和弹跳等身体素质,来打破对手的防守体系,实现得分这一任务。在进行篮球活动时需要根据自己对于篮球的理解来依靠大脑对场上的形势作出判断,大脑则需要高速运转、精确计算,阅读防守位置,分析队友跑位,利用自身的技术来调动进攻和防守,进而赢得比赛的胜利。仅仅有身体素质而无大脑分析的球员不会成为一名好球员,只会在球场上作出一些无脑的行为,而大脑虽然聪明阅读比赛的能力很强,但是缺少过硬的身体素质也不会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在现实的篮球活动中,身体与智力二者是完美结合缺一不可的,只有将二者完美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才能在现实的体育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三)篮球课程教学过程需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强度,一般用心率来表示。一般来讲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主要有练习密度、单位时间和动作速度所决定。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项目和运动总量则会影响对运动的效果。运动项目从运动量这一角度看,可以细分为运动强度低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高的运动项目。运动负荷相对较低的运动项目例如太极拳、气功、散步、广场舞等;运动负荷高的运动项目通常来讲是即使是同一运动项目由于时间缩短,或者是周期缩短,使得强度增大,而转化为运动负荷较高的项目,这一项目主要有快跑、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一般来说运动负荷对人体的刺激作用较大。适宜的运动强度能有效地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增强体质。如果强度过大,超过身体的承受能力,反会使身体机能减退,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在运动过程中无论是从事低负荷的运动项目,还是高负荷的运动项目,可以说只要是肢体活动起来,便需要心脏提供必要的能量,这样便促使心脏跳动次数加快,使得血流旺盛,进而新陈代谢也会增强。从而使得人体的身体素质得以提升。
篮球运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场地中不断的进行跑、跳、投等运动技术,速度稍慢或者稍有懒惰便会被对手得分,所以篮球运动过程中学生的心脏和肌肉在高速运转,并且快攻和回防还属于无氧运动,强度较大,而在无球状态或者弱侧的防守区队员会获得短时间的休息,学生又处于有氧状态。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只有保持必要的运动负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传统的学校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害怕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猝死,使得很多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敢让学生做过大强度的运动项目。伴随着保险进入学校,多数的学校都给学生上了意外伤害保险,这样便给学校正常进行篮球教学提供了可能,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是也需要强调的是,人体必定是物质组成,因此,也需要体育教师在进行正常篮球授课的过程中,不可过大强度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一定要将学生的心率控制在安全心率之内,也就是220-年龄,只有将学生的心率控制在这一安全线之下,才能够保证学生心血管的安全,才能够让学生在安全的运动负荷内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