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兴:校准乡村振兴的“原点”坐标
2021-11-23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党的生活(江苏) 2021年8期
■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第一,乡村振兴是扩大乡村人口还是增加乡村人才、人流?这些年,乡村精气神缺失的重要原因是青壮年走了,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乡村振兴需要有生力量,但需要清醒认识到,有生力量指的是人口的“质”,而不是“量”。所以,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人流,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主要不是增加常住人口。此外,村支书、下派的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的基层带头人,但不应是生产经营的第一责任人。乡镇政府、村委会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能负盈亏责任,他们也不是生产经营的主体,而是提供各种服务的“店小二”,必须减少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对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
第二,乡村需要的是资金还是资本?乡村需要钱,但钱可以分为资金和资本。现在政策很多,乡村不一定缺钱。资本代表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市场渠道等,当下,乡村更需要资本。既然资本更专业,就要做好识别,让真正的资本进入乡村,但应有必要的管制,设定规则,防止资本唯利是图。要在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土地性质、保障乡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欢迎懂农业、会种地的资本下乡。让下乡的工商企业变成农民经营和产业发展的“微型航母”,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都是这艘航母甲板上的“微型战斗机”。
第三,是企业信用风险大还是乡村经济主体的风险大?乡村的经济主体被称为“微弱经济主体”,与正规企业的区别就是它们会计很难规范,成本很难核算,个人生活支出和经营支出很难区分,因此,信用评定就很难。就像公民从未去银行借钱,只能说明没有信用记录,不是不讲信用。从有关机构的调研和实践情况看,以家庭为单位的信贷风险并不比企业大。所以,需要有关金融机构修正对乡村经济主体的信用评价指标,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金融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