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整体课程改革的实施
2021-11-23张东良
文/张东良
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改革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直接对接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市场就业的一种教育模式。这从本质上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遵循市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的专业与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目标、改革课程专业设置以及转变教学模式,要时刻满足所教授的内容与方式能够与市场上的企业相匹配。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遵循学生的个性化,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性,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不断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教学的课程内容。
一、高等职业学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许多高等职业学院内,仍普遍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1]。这样一味地灌输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以书为本”的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一味地死记硬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设立也存在不科学性,一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完全不吻合,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学生毕业后就面临失业的现象层出不穷,企业因此也无法找到符合相关技术的优秀人才,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为了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满足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高等职院校教育教学整体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
二、高等职业学院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课程改革培养的目标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对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这是学校能否凸显自身特色的关键环节。根据高等职业学院的本质特性,其课程改革培养的目标首先要具有实用性,要满足市场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其次要具有超前意识,要顺应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要结合本地的特色资源对课程进行优化,以培养出社会经济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的。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非常灵活。如联合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由企业提供最前沿的技术与高校进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工作。还有一种是学校和企业没有建立合作、签订协议,而是由学校单方面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培训与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具针对性。有的学校能够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依据市场的需求自主进行办学,这样的教学模式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些多样的办学形式也就注定了其课程设置上的多样化。在合作办学中,有些课程是由学校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共同协商而制定的;有些课程是由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方针以及办学条件,结合市场的相关需求自主进行设置的。这些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但同样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由于课程的设置会受到办学形式的限制,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内课程普遍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在办学的过程中对于原有的课程进行随意的更改与替换。由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导致专业课与文化课存在断层现象,在逻辑结构体系上不能形成完整的闭环,导致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此外,高职院校的课程还存在设置定位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把握好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定位,依靠社会需求分析,满足劳动市场需求,从而确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外均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一些国外的大企业依据自身品牌、技术等优势抢占国内市场,使我国企业在未来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达到顶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极度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对于企业自身对技术进行改革创新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在知识、人才、技术、实验、设备方面的优势,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企业的相关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工作。在后续研究成果出来以后,还可以利用实验设备对研究成果进行反复实现,不断提升技术,让研发成果走上产业化道路。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将科研、教学与生产紧密联系,让其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充分将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依据就业确定课程体系的排布,树立正确的办学方针
发展教育就是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要符合当前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的相关需求。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其实为社会直接输送有专业技术的专业人才,故在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必须要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我国产业在近年来迅猛发展,对于“体力型人才”“脑力型人才”“创新性人才”“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根据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通过这样的课程改革,才能有效地提升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质量。
现在人们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也促使着高等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要具有超前意识,要让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之中,让学生学会基本的适应现代生产的技能,使其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让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培养机构。如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的技术手段,可以将这些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添加至教学可能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让学生能够成为新时代社会所需求的高端人才,同时这样的教学内容也能够让学校发展得越来越好。
(四)加强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与课程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仅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能否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有效的服务。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学校自身未来的发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设专业的时候,要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对专业的开设进行仔细的调研,认真地分析,最终确定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开办的专业,对于不适合的专业要进行适当而科学的调整。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顺应时代,做到与时俱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校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而且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找到对口的工作,为后续的扩大生源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利用市场上的前端技术,及时地更新教师的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为高校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具有超前意识。目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愈发频繁,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不仅要满足目前市场上的需求,还要着眼长远,依据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加快创新,设置出一些符合未来市场需求的新型行业。以满足未来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具有综合性。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面临的技术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集技术、生产、研发、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问题,让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要注重这一问题,针对职业岗位群去设置相关的专业,在此基础上要扩宽知识的覆盖面,不断创新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校能够更加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五)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给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但在培养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地强行给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与技能。人是群居类的动物,必定要与人打交道,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努力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期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六)壮大师资队伍,加强改革动力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是由以往的中专学校演变而来,或者是由不同的几所中专学校合并所形成的,这样带来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匮乏。这些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不对口,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进行有效培养。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要加强对原有教师的培训,分批次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去好的学校或者企业进修学习,也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到学校对教师进行讲演培训。此外,高校还应该扩大招聘力度,提升教师的入职门槛,提供机会和平台让教师能够到企业参与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中,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整体课程改革的实施势在必行。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在设置专业课程上要具有灵活性、创新性;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培训,提升教师招聘门槛,从源头上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现代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只有这样,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