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1-11-23弋花婷
文/弋花婷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
自2015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人数基本上每年都是呈现出递增的模式,而且就业竞争环境复杂。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909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1]。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大部分人认为,发达城市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相对容易,因为相比落后地区,其就业岗位更多;而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眼光要放得更长远。大学生创业需要家庭的支持,高校需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适应人才需求, 国家应出台多项措施,社会舆论也需要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合理地缓解并改善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难这一现状[2]。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起步晚
通过对学前师范教育及小学教育专业的182位学生跟踪调查,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创新教育的教育投入力度不大;同时,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不到位、经验不足,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教育课程教材理念落后,仅仅停留在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对创新创业资源获取途径不明确,且自身认识出现局限性,更谈不上运用了。如果学生长期缺乏合理的教育指导,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判断分析和把握机会的能力都会下降;久而久之,使得大学生创业市场上人才供求结构性出现不均衡现象。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过程中,没有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课程开设存在着内容重复老套,落后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学生不能完全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传达,接受的内容与创业实践关联不大,这对他们树立科学的创业观是极为不利的[3]。高职院校在开设就业类课程时,应依据现实的教育状况,积极创造条件,有选择地实施理论课程。另外,教学结构设置不科学,没有与大学生其他课程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衔接,仅仅是督促学生完成日常的学分,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引导学生科学看待创业,这是因为教研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没有依照市场内部行业范围内实际的创新创业需求进行妥当的课程学时安排,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类日常教学的内容没有符合教育教学的政策[4]。
(三)师资队伍体系保障不完善
充足的师资贮备力量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搭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特别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导致从事创新创业相关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教师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平常的创新创业课程停留在纯理论教学阶段,使得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这样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项目和市场需求不对应,造成了财力和物力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另外,要以创新激励创业,积极搭建师生团队,注入企业项目,以创业带动创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实践实训教育;若没有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将会与市场发展需要脱节,最终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定位背道而驰。
(四)示范基地不完善,创业资金受限制
营造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健全和完备实训基础设施,推动形成大学生“双创”新局面,完善的创业基地是不可或缺的。创新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要更大范围、更深更广地推进高职学生创业,需要建设一批创新示范基地,突破阻碍创新创业发展的阻碍因素;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培养中,没有有机地衔接优势和资源,不能很好地利用实践条件和硬件设施;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中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加上学生创新学习、资金投入的短缺,严重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开展。因此,建立大学生创业和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需要从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多方面去扶持。另外,没有企业经营的支撑服务很难引导和推进大学生创业体系的发展[5]。一些高校可能设有大学生创业园、创业管理服务站、创业孵化基地等,但由于创业资源和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创立技术交流、通用技术合作分享等支持,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未来发展中无法强化功能定位和创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三、高职院校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构建支撑体系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决策的应有之意,也是凝聚社会力量来实现创新创业的新引擎。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选取不同年级各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更加注重前瞻性和引领性,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提升大学生对创业风险的认识,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筛选创业项目,选择创业方向。
(二)完善课程管理,增加与专业课的深度统一
真正的创业实践始于创业意识萌发之时,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是学习创业知识的最好途径。各教研室设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时,应高度重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性,坚持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课程相融合,且分专业、分年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将正确的创业观、人生观融入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整个教育工作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举措,建立一支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大学生创业的关键。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创业初期需要很多方面的专业指导,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创新创业的实践要求,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在教师熟悉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从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的实践技术水平出发,积极与社会企业或机构合作,完善考评机制,强化监督评估,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优质资源,为高职学生实践提供机会,共建校园创新创业项目。甚至有的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来自企业、科研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士通过创业讲座、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发掘有潜力的创业项目。
(四)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准确进行职业定位
先就业、再创业是时下很多学生的选择。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准确进行职业定位。刚毕业时由于自己各方面阅历和经验都不足,因此,应在实体单位积累一定的经验再去创业。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看待自身优缺点,向别人多多请教,发掘自身能力。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不能少的品质就是大局意识,大学生在创业的时候不能只看到一时得失,要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能力,在创新创业方面大胆尝试,累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结语
在高职院校扩招的新时代背景下,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导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有重要的价值。高职院校要树立人才观,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对创新创业的统筹作用,及时跟踪协调解决问题,培育创新创业专业指导教师。从多方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使现行的创业模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