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育人体系中的协同探析

2021-11-23周燕冯萍

就业与保障 2021年6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政治

文/周燕 冯萍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价值引领,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载体,凸显思政课的育人活力。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科技竞争、人才竞争、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成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要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主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属性,两者在高职育人架构中的契合点、互补性,充分认识加强两者有机融合、耦合联动的意义,积极探索加强两者协同育人的路径策略,为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效,推动高职教育“双高”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之需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立于1984年,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据重要地位,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的理论引导、实践启发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思想并使其形成道德内化,它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被喻为“塑造灵魂的科学”。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高职院校要聚焦“立德树人”之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效性。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着力的方向

国内创业教育起源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010年,教育部将创新理念融入创业教育中,并相继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政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全面部署。通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已初步显现。纵观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它是应时代发展之需对人才培养体系的延伸和拓展,它的本质内涵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紧密相联,概括来说,它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统一,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为主的学习理念与教育模式,它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更为突出。新的形势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时代要求。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

(一)增强高职教育时代性的必然选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响应创新创业主题,拓展载体平台,丰富课内外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推进两个课堂共同施教,与时代“同频共振”。从宏观角度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围绕国家在经济发展方向上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应契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动能保障,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国家发展能力;从微观角度说,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方面不断改革完善,并以此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推动高职院校育人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1]。

(二)增强高职育人协同性的内在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育人目标的定位上方向一致,在育人实践的实施上形式互通,具有互相补位、共同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理论传授、研讨交流、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理想信念、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创业精神、核心价值观等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引导,使创新创业“立德树人”的宗旨目标得以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载体,通过系列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教育实践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由枯燥变得生动,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生命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耦合联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对创新创业内涵及方向的认识,提高创新创业兴趣,激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从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与创业实践能力入手,不断完善自我,进一步提高社会竞争力。

(三)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策略途径。当前国内外政治环境复杂,各种社会思潮正通过不同渠道影响着高校学生,与本科以上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更为提前、更为明确,在校内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年龄段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随着网络和电商的快速发展,一些负能量的信息势必对他们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产生冲击和影响。“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树立健康的创新创业思想和心态,使他们在内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敏锐性和辨别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有利于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成效,科学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策略

(一)构建“立体多元”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课程内容的衔接是推动两者有机耦合的主要渠道。一是学习了解国家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突出全域化思维,加强立体交叉、多元融合的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构筑“三全育人”大格局。二是深挖创新创业课、就业指导课、专业教学课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打通学科壁垒、专业壁垒,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提升“立德树人”成效。三是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创新创业课程自主开发,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品质和综合能力体现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品牌特色。

(二)构建“内培外引”的师资体系。“内培”是指高职院校每年组织教师参加下厂实践、中短期进修及院内外的专业培训等。通过多批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回炉”学习实践,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水平、理论素养,使他们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观念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学习研究中开阔专业视野、丰富专业实践。“外引”是指从校外聘请有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校友、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引进一些行业企业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内培外引”的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构建“产学研用”的实践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能仅仅是思想层面的引导或是理论层面的指导,还应重视实践运用的落地落实。一是通过成立学生社团,设立大学生创业园等进一步吸引学生加入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探索,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促进自主创业。二是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和重点培养培育,夯实追踪孵化“双创”竞赛获奖项目,引导师生将创新项目技术优势和创意特点向社会服务和市场效益进行转化,延伸创新发展链条[2]。三是密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就业实习基地、创业实训基地开展相应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达到巩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成果的目的。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高职院校已推行十多年,“双创”教育活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经验。但从横向比较来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一部分高职院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就业教育的简单延伸,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结合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深化两者的协同发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能够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减缓社会就业压力,发挥创新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