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探索与实践

2021-11-23翟庆艳铁人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培训能力

翟庆艳 铁人学院

一、高职学历教育的不足

(一)教学计划不灵活

高职学历教育的教学计划是按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三年时间制定的,具有非常强的计划性,但是在三年期间,可能会遇到技术革新、产业转型等情况,由学历教育很难根据外部变化及时做出对应调整,所以在学生所受教育和用人单位要求出入很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会降低,而且入职之后也会难以满足岗位需要。导致很多企业需要对入职人员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岗前培训,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企业发展计划,也不利于毕业生迅速积累工作经验。

(二)阶段性核心能力培养不足

高职学历教育更看重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此在计划制定上有宽而大的特点,教育的针对性比较弱。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虽然有三年时间内对学生系统性地建立了全面的课程体系,但是也导致教学目标明确性比较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对学生在兴趣方面的培养,因此很难保证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核心能力培养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所以虽然教育的系统性比较强,但是却影响了对学生专业性和技能性的培育,并不能给学生工作实践带来足够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应用性不足

虽然近年来都强调学历教育应该充分联系理论和实践,以及推动教学一体化,但由于高职学校存在师资、资金、场地、设备上的不足,限制了高职学校的实践课程发展,很多教学工作都长期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一些学校虽然开始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却也由于过往的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实践的要求,限制了高职教学应用性的提升。还有的课程虽然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践分配能满足要求,但是课程技能训练不足,导致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不明显,学生的实践能力依然比较差,入职后也不能迅速投入到工作中,还需要接受工厂进一步的培训才能符合能力要求。

二、企业的职后培训工作不足

职后培训能让工作人员的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包括针对性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一项目的明确的教育活动。通过职后培训,能够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提升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因此职后培训是一项目的明确的定向培训,具有极强的标准性和规范性的特征,在经过培训之后,劳动者可以迅速明确相关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并且获得培训部门颁发的职业结业证书。

(一)不重视人员的长远发展

职后培训更加看重劳动者的直接工作能力培养,开展的核心在于提升岗位上现有人才的职业工作能力,提升相关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工作要求。并且,随着人员的更加成熟,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技术,推动企业的技术革新。所以,职后培训是一种直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培训,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提升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但是职后培训是以企业现有需求为先导的培训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并不会考虑人员的长远发展需要,因此培训工作的设计不会从人员的长远发展角度是来构建课程培养计划,而是只考虑短期目标来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系统性。结合当前情况,虽然很多企业都开展了职后培训工作,但是培训工作的系统性不足,而且培训的随意性也比较强,仅能满足对人员能力的阶段性要求。

(二)轻视系统性

职后培训的目标非常明确,所以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很强,但是由于培训主要围绕员工职业技能的不足,仅仅重视阶段性的培训效果,因此缺少对人才的职业发展计划进行分析,存在系统性上的不足。而且,由于企业的职后培养目标都是围绕阶段需求确定的,所以可能会出现培养内容与职前学历教育出现重叠的情况,而且在培训过程中,组织工作可能存在人性化不足的问题,仅仅从工作的角度出发开展培训工作。

(三)重视实用但是轻视理论

职后教育工作都是以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作为先导的,所以职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企业现有的问题,因此培训工作更为注重提升员工的实践能力,培训工作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都比较强。而很多企业的职后培训中,往往会出现企业单纯强调实践能力的情况,并且在培训中省略知识和理论培训,导致员工往往会缺少整体观,缺少足够的理论知识水平,影响了培训工作的能力,对人的职业生涯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三、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模式特点

通过将高职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的培训系统进行总体规划,能够避免两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出现重复,达到综合组织建设的目的,不仅能节约社会资源,防止出现重复和浪费,也能实现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综合素养、理论能力的全面教育,推动人员的总体素质和组织效率,满足当前企业的需求,也给人员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基础。具体而言,职前教育与之后培训一体化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连贯性

通过构建一体化的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培训课程系统,可以保证不同的教育阶段都能处在相同的教学系统当中,这样就可以保证培训的目标更加明确,确保不同阶段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之间有更好的衔接,实现人才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技能上都保持连贯性。这种连贯性的人才培养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对于毕业生快速融入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整体性

一体化的学历教育和职后企业培训工作能够保证二者之间的整体性,在课程安排上更加循序渐进,保证被教育者的水平逐步提高,并且也能保证整个教学系统体系的完整性。这种方式能够减少教学与培训的遗漏,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合理的安排教学与培训的时间,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连续性

通过构建一体化的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企业培训,可以保证课程的连续,兼顾学习和企业生产的要求,能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而且一体化的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企业培训还能有效增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让学生更好的把理论知识应用在工作岗位的实践中,使他们更快的适应岗位并且胜任岗位的要求。

四、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探索

(一)培训体系建设

职前教育是为了解决择业和就业问题,以及满足多元化的人才市场需求,保证学生能具有更强的择业竞争力,确保学生具有更宽阔的择业面,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保证。职后培训体系则重视对工作人员能力的训练,提升人员在工作的综合素质。为了使二者能充分结合,就需要保证职前教育在课程结构上具有更为鲜明的职业化特点,比如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以及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对于职后教育,为了能够满足工作人员进一步提升能力的要求,就需要结合岗前培训、班组培训、干部培训、高管培训等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因此职后教育需要在职前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全面提升人员的职业技能,并且掌握一些关键技术的使用手段,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整个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上,应该实现职前教育作为职后培训的基础,进行课程的一体化建设,以及根据人才的不同成长阶段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了有效打造培训体系,职业教育需要和企业紧密的合作,双方共同来完善相关的细节。首先,企业要明确人才的岗位需求,提出相应的能力需求,校方根据需求来进行教学的优化,合理设置教育的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融入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其次,企业还可为校方提供人才实践的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更好的调整学习计划。借助双方的紧密合作,可以进一步加强培训体系的建设,使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更为连贯,进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培训内容

一体化的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企业培训在体系建设中还要合理的安排内容,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和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之后在整体进行布局,实现按部就班的教学和培训,增强两者之间的衔接。除此之外,教学与培训的内容还要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动及时调整,以此来提升教育和培训的针对性。

在职前学历培训工作中,专业课应该综合职后培训课程体系,比如可以将产品认知、公司管理标准、制度流程、员工守则等加入到职业培训当中,且融合干部培训中的领导力课程、班组管理课程、时间管理课程,增加岗位作业标准培训、设备调试技术教学、职业标准教学等提升学生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在之后培训中,则要结合职前培训的内容去除一部分重叠部分,避免由于重复教学导致资源上的浪费,在深化内容上,可以对传统入职培训中岗位知识和技能提升深化为技术升级和工艺改造,保证不同教学阶段之间的衔接,也能确保教学的层次性。

五、结语

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培训在不进行统一构建的情况下会浪费教学资源,并且对员工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通过加强职前学历教育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能够保证两个不同阶段的培训工作取长补短,达到对人才终身教育的同时也保证人才的全面发展,以及有利于企业自身开展学习组织建设。在一体化建设中,需要对教学和企业培训改革,不断深化内容,以满足企业和人才共同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人才培训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