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实践分析

2021-11-23许少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信贷金融服务

许少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农村金融服务对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使得农村经济结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均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农村金融机构应结合农村实际发展需求,不断地创新与发展金融服务模式,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一、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实践分析

(一)政府保障或第三方担保模式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的推进,使得农村经济结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均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新农村经济发展以全新的经济特征和形态展现给社会。基于此,农村体系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由传统小额存贷款转变为对多元化金融产品的追求,然而传统金融发展长期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那就是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以及欠缺有保障的抵押物一直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此便大大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以至于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是农村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现如今,在多种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实现大跨步发展,农村土地改革和产业化发展等举措为农民的财产权益奠定了结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为了迎合新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地完善与优化金融基础设施以及金融生态环境,为农村农业银行贷款拓展了新的途径与渠道,不仅改善了农村农业贷款难的问题,而且还为银行贷款降低了风险,尤其是以第三方担保分摊信贷项目中银行的风险,风险分担与利益分享机制得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比如,在当前农业信贷金融服务中,农业贷款可以申请担保机构,如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将政府财政补贴或风险补偿作为强力保障,以此使得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扩大了业务范围,为农业信贷开辟了多条崭新的路径,从而促进农业金融进一步发展[1]。

(二)产业链融资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结构需要迎合实际发展形势进行不断地调整,由以往单一的传统农业发展形式逐渐发展为多样化经济类型和经营形式,包括乡村生态化旅游、乡村农业产业化、新型农村服务业态等形式,这些经济形式涌现的背后完全依靠于农村金融给予的足够资金支持,也正是这些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从而衍生出一系列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产业链融资模式的发展基础则是以农业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为主,借助产业链一体化发展优势开展捆绑式信贷,核心为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企业良好的信誉度可作为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农户信贷的基础,促使农村金融机构向相关农户提供金融服务。这种金融模式通过借助产业链中龙头企业的信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金融服务中金融机构与借贷者之间信息不匹配的问题,以此降低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的风险,从而有助于银行方面实现对风险的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信贷的成功率。此外,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助推下,能够将这种金融模式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此这种金融模式也比较适用于以农业服务商为核心的产业供应链中[2]。

(三)权益抵押模式

土地改革之前,农村土地和宅基地归农村集体所有,随着农村土地不断深入的改革,不断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权益归属权,金融机构想要将农村金融纳入自身业务范围之内,则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符合农业信贷要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金融服务中的抵押范围,降低农村信贷的贷款门槛,从而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目前,我国部分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尝试以农村土地和宅基地使用权为抵押物,向权益人发放贷款,这种金融服务模式以第三方担保机构为基准,自向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来,一致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不仅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也使得该金融模式得以进一步推广。此外,互联网金融也推行了此类抵押贷款,如聚土贷,还有一些农业类众筹项目也是借助了互联网技术,如农业技术众筹等,这些新兴的金融模式都是对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问题的大胆尝试。

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均衡

基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以往农村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缓慢,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断层式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现如今,产业经济转型与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正在面临的严峻考验,为了极力追随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应不断尝试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在此过程中,无可避免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这些问题的屡次出现,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与进步。体系不均衡是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中最为突兀的问题,虽然金融机构不断地完善与优化自身的金融服务体系,但是根据目前金融机构设置来看,优化效果并不明显,具体表现为:(1)种类缺乏协调性。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乡镇区域内乡村民众一致认可的金融机构网点,部分区域增设了农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虽然这些新型金融机构固然可以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强力的资金支持,然而农村大众对于新型金融机构的认知度不高,连带着对其信任感不强,以至于新型金融机构在乡镇区域发展受阻。(2)地域失衡。我国疆土面积广泛,乡村地区分布较为分散,以至于乡镇区域内金融机构存在分布失衡的现象,尤其是比较偏远且经济发展落后的乡镇区域,金融机构网点零零星星[3]。

(二)农村金融信用体系与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

根据历年来的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状况来看,其能否实现长远发展与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脱离不了关系,尤其是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业能否实现长足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农民文化水平普遍性偏低,这也就意味着其认知层面有限,以至于无法对金融问题进行全面的认知,在多数农民意识中,银行金融服务机构的功能仅限于存取款,缺乏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导致农村金融无法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此外,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农村信贷风险保障体系不完善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是农村信贷中最突出的问题,金融机构为了将信贷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需要进行信息收集和信用评估,然而这些都会提高其自身的风险控制成本,这也是致使农村贷款难的重要因素。

(三)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

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均离不开金融服务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信贷难是农村经济产业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的推进,许多信贷问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得以有效解决。然而针对于农产业发展的金融贷款支持,尤其是个体式农业产业,基于农村金融服务历史遗留问题,想要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支持,需要面临多项信息的审核,致使金融服务流程变得更加复杂,导致这种金融服务模式与当前农业生产需求不相匹配[4]。

三、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对策

(一)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

想要彻底修缮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则需要对该体系进行不断地深化与改革,具体实施策略为:(1)在农村区域内对政府政策性银行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在乡镇区域增设一些专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以政府财政为背景支持,鼓励商业性银行金融机构拓宽农村信贷的途径,加大下沉农村信贷的力度与决心;(2)借助互联网金融发展优势,将传统金融经营模式打破,重新打造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乡村区域的影响力和认可度;(3)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在农业农村加大民间资本的聚集力度,以此盘活农村资本,从而确保农村经济市场得以良性循环。

(二)不断地创新与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大数据发展时代的优势不言而喻,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农村金融需求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然后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掌握不同农业发展类型的信贷需求和规律,以便设计出更多与之发展相符的信贷产品,进而促进与农村产业信贷需求者之间的合作。不仅如此,农村金融机构还可以加强与政府及其他第三方组织的合作,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对现有的金融服务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探索,充分借助一些易于分散风险的工具,如租赁、抵押等,以此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5]。

(三)加强对农村金融发展机制的完善

以政府相关政策为导向,通过构建农村信贷担保风险补偿体系方式,以此转移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同时想要实现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降低,还可以以本地政府财政补贴为基准,根据当地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当前农业生产保险品种进行不断地创新与优化。此外,增加农户信用建档规模和农村信用评定,尤其在信用评定方面,为了提高农村区域对个人信用在农村信贷中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对农村地区个人信用使用覆盖率的问题加以重视,实现个人信用在乡村区域的普及,致力于将农村金融风险降至最低[6]。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正处于转型阶段,农村金融服务为了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尝试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在此过程中,无可避免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这些问题的屡次出现,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对现有的金融服务模式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探索,从而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信贷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