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素养缺失现状分析及教学应对研究

2021-11-23戴霓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1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养体育

戴霓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素养不光关乎个人先天因素,也和后天培养密切相关,在体育素养中包括体育意识、体育品德以及体育能力等内容。纵观当前体育教育现状,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体育素养缺失问题,多数大学生对于参与体育活动意愿较低,自身体能素质较弱。因而,当前要提升对大学生体育素养缺失问题研究力度,尽快找出应对之法。

一、体育素养的概念界定

体育素养指的是体育文化水平,具体是指一个人平时在体育方面养成的修养。由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体育教育共同决定,体育素养包括了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质水平、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质等多项要素,是体育素质和修养的综合体现。

二、大学生体育素养缺失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体育认识

第一,大学校园对于体育教育没有较强重视,体育教学和智力教学分离,高校体育课程围绕各级政府要求开展,没有和学校个性化教学目标相匹配,各高校对于落实体育课程教育存在明显盲目性特征,不能良好发挥大学体育教学计划引导性作用,大学生参与体育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基础[1]。第二,大学生自身比较忽视体育课程,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体育课程普遍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致使体育教育站在智力教育对立面。因此大学生并未真正了解过体育育人功能,更不知道体育教育重要价值,不能有效调动大学生自主加入体育学科教学兴趣。第三,大学生始终没有养成参与体育活动习惯。因为大学生没有对体育育人功能产生正确认识,因此导致学生并不重视体育活动,不能切实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普遍是被动性、强制性参与体育活动,在活动中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二)大学生体育能力普遍较低

首先,大学生体能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大部分高校将教育重心放在专业课方面,体育课程安排普遍为一周1-2节,学生大多不愿意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为满足国家对体育教育要求,各高校普遍按照国家最低标准,即以体育“达标”为教学目的,体育教育成为智力教育附属环节,无法开展体育活动科学指导[2]。其次,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缺乏合理性。长久以来,大学校园均使用统一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没有考虑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体育教育没有满足学生个性化体育需求。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主要因素是兴趣,但高校为做到体育“达标”,没有建立个性化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更没有形成加强体质、完善人格以及娱乐放松三位一体教学机制,体育教学和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相差甚远,不能有效调动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被迫参与体育教学也只是因为“达标”,无法实现加强大学生体育素养目标。最后,大学生体育教学活力不足。因为体育课程教学没有强有力基础,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对此部分体育教师教课信心受到打击开始采取消极教学态度,针对体育课程教学热情降低。在创新调整体育教学方法方面动力不足,长期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参与度较低、满足感较弱,体育课程教学出现恶性循环,严重阻碍大学生体育素养提升。

(三)大学生体育品德总体不高

其一,大学体育教师没有完全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在当前体育课程体系下,多数体育教师只关注学生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水平,没有意识到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培养。一些教师意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但课程开展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发挥体育教师引导作用,教师自身在教学期间没有表现出较高体育品德,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其二,校园体育活动老套。体育教育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因此课程教学要符合大学生认知,但当前大学体育活动形式传统,活动内容单一,无法有效吸引大学生,很难让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活动,更加不能发挥出体育活动加强学生集体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的良好作用,并且直接限制大学生体育素养提高[3]。其三,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发展存在滞后性。受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影响,社会休闲体育获得高效发展,休闲体育逐渐被高校体育教学人员关注。一些休闲体育项目被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例如体育舞蹈和健美操等,显著提升高校体育课程吸引力。但是高校体育教学始终缺乏休闲娱乐性,休闲体育项目种类比较单一,不能良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并且影响大学生体育素养提升。

三、大学生体育素养缺失原因

(一)教育体制因素

虽然国家不断强调素质教育重要性,但始终无法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环境,在升学考试以分数为主情况下,学校、家长以及社会普遍存在重视智力培养忽视体育锻炼思想。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因为体育在升学考试中占比较小,甚至不在范围内,导致学校、家长和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使得体育在中小学尤其是高中阶段越发边缘化,这均在侧面上阻碍了学生对体育产生正确认知[4]。而进入大学后学生虽然没有考试压力,自由分配时间增多,但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立即改变对体育的错误认知,一些学生甚至丧失体育意识。由此可见,当前教育制度会限制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二)体育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是开展体育教学、落实体育锻炼主要参与者与领导者,其在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体育教师自身体育素养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素养情况。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始终强调运动技能教学,对于体育知识、体育意识培养重视度不足,没有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本体意识,而本体意识恰恰是养成体育素养关键要素。

(三)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我国目前地区发展存在不均衡情况,导致偏远地区学生十分欠缺体育能力与体育知识。目前社会对体育存在错误认知,还广泛存在“体育教育可有可无思想”[5]。另外,一些不良报道对体育进行不公正宣传,尤其部分体育明星自身体育素养较低,其不当言论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上述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对大学生体育素养产生一定影响。

(四)个人因素

进入大学后,学生不再受到家长和学校监督,陷入自我放飞状态。大学课程安排比较自由,学生拥有大量课余时间,部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学生开始沉迷网络游戏、作息不规律甚至出现逃课睡觉现象,对体育锻炼更是微乎其微。长时间下来,身体素质势必会下降,逐渐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使体育素养缺失问题越发严重。

四、大学生体育素养缺失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通过良好体育教学氛围深化大学生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在体育素养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要有效利用大学体育教育资源,打造良好体育教学氛围,提升大学生体育意识[6]。第一,深化大学校园对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重视度,意识到培养大学生体育素养对其未来长远发展重要价值,对大学生教育中体育教育地位重新规划,根据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需求,有效整合校园体育素养培养资源,认真设计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实施方案,掌握大学生体育素养教育整体目标、整体方针、整体要求以及保护策略等,有效发挥方案在大学生体育素养教育中指导性作用。第二,带领学生定期观看或参与大型体育赛事以及体育课程理论教学视频等,让学生在教学视频与体育比赛中熟悉体育环节,掌握体育活动规律,加深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从而推动大学生积极、自主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第三,举办多种形式体育宣传活动,例如专题演讲、体育主题宣传栏以及体育校报等,有力发挥媒介功能,重视体育教学有效连接社会热点,通过体育宣传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推动学生深度了解体育学科趣味性、学术性以及功能性,激发学生探知欲,促进学生更加重视体育素养。

(二)通过创建体育课程体系增强大学生体育能力

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工作,涉及内容众多,其中体育教学课程和体育教学方法发挥着强有力作用。其一,建立多样化体育教学体系。大学生体育素养主要有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意识以及体育品德等多方面内容,必须建立多样化教育体系,有机结合多项体育教学功能,满足大学生体育课程个性化需求,充分加强体育教学实践适应性。其二,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内部资源有效衔接,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体育教学注重竞技能力,有力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大学体育教学选修课程向多层次发展,充分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特色体育需求,给学生发挥自身体育特长机会,慢慢形成终身体育思想[7]。其三,创新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方法。积极引入新技术,尝试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体育教学,借助互联网开放性与互动性特点,加深师生间互动交流,从而充分加强学生体育品德、体育理论知识以及体育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开展体育运动。并且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进行体育教学时锻炼学生团结一心、顽强进取意志,使之逐步形成高尚体育品质。

(三)通过丰富体育项目提升大学生体育品德

大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离不开体育品德培养,根据现阶段大学生体育品德缺失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方法加以完善:首先,深层丰富体育教学活动项目,不再拘泥于传统大学运动会、篮球赛等项目,有力扩充更多具有趣味性体育活动,如“螃蟹跑”“抱球接力跑”等活动项目积极引入校运动会中,提升校园体育活动吸引力,推动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集体合作能力以及团队荣誉感[8]。其次,丰富校园体育活动项目内容,有效将每个体育活动育人功能充分发挥,锻炼学生抗打击能力、集体竞争能力、互动交流能力以及正确人格价值取向等,将我国优秀运动员训练、比赛趣事合理引入体育教学实践中,深化体育课程趣味性,推动大学生踊跃加入体育活动开展中,从而切实发挥体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最后,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向社会化转变,将校园体育教学工作有效连接社会,掌握社会体育需求实际,清晰大学体育教学在体育终身教学中重要性,努力夯实终身教学基础,发挥大学体育课程教育活动功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体育观,提升大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积极性,促进大学生体育素养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个人、体育教师、高校以及社会多方人员一同努力来完成,通过各方积极努力,以此推动大学生形成高质量体育学科素养,最终实现让大学生充分为祖国建设而奋斗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素养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