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体育教学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2021-11-23童晗贤宁波市惠贞书院
童晗贤 宁波市惠贞书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关于作品和情感的体验,同时理解教育内涵并从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的启示,目前来看,体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遭受竞技体育影响,无论是哪一阶段的体育教育都比较注重竞技体育的教学,对于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重视度存在缺陷,其不仅对于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同时和目前素质教育存在相悖的表现。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学校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缺陷与问题越发突出和明显,这也间接成了目前所关注且有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对此,探讨高中体育教学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和策略具备显著实践性教育价值。
一、高中体育教学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功能特征带有兼容性
高中体育教育本身带有继承了科学、活动性为一体化的课程,其不仅需要开展平常性的教育活动,还需要不定期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1]。对此,在高中体育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让体育教育的强身健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体现,同时还需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身心素质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体育活动本身属于学生体能水平、反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为基础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同时需要适当的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此同时,生命安全教育本身也应当兼并活动性的基本特征,需要合理的开展高中体育教学和生命安全教育的兼容性原则,并且还需要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合理的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二)理念与思想一致性
在高中体育教育期间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基本教育指导思想,换而言之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同时需要保持多样化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素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2]。从这一角度来看,生命安全教育属于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理念,客观角度来看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属于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期间反复提出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之所以可以持续发展其本质在于生命,所以提倡健康也是生命安全的基本体现。假设对于个体生命安全无法提供保障,此时健康便无法体现,这也间接解释了高中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教育理念方面的一致性,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应当合理的渗透并融入生命安全教育,从而推动体育教育功能向着生命角度发展。
(三)教育目标相似性
在高中体育教育期间,大多数教学内容都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开展的锻炼,其最终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强化身体素质并达到终身学习效果,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意志品质得到有效提高,这也是践行素质教育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3]。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应当积极帮助学生构建安全意识,同时学习各种自救以及互救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并基于锻炼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机能水平。整体来看,体育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在教育目标方面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两种教育内容都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形式,促使学生具备心理素质以及意志品质达到同步提升阶段。
二、高中体育教学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理论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在高中体育教育期间,理论知识的占比相对比较少,但是在遇到恶劣天气环境以及场地限制的情况下,体育的户外活动便转变为了理论教学,同时理论教学也是规避学生运动时受伤的有效预防措施。对此,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准确掌握理论教学措施,并针对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并对内容进行优化,从而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形成有效渗透。与此同时,可以借助课堂实践演练为原则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防范意识、自救以及救助他人的能力。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因为这一阶段属于学生能力成长的特殊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具备热情、叛逆、青春以及敏感等基础特征,再加上阅历以及生活经验方面不丰富,人格意识方面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普遍缺乏潜在危险的防范能力。对此,在为高中生提供生命安全教育时,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特征,合理的应用科学方式开展教学,例如在面对危险情况逃生时,教师可以引入小女孩被洪水冲走时抱住一棵树而自救的故事,借助实际案例让学生的自救意识与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这一种教学方式也能够充分展现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学科特征,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教学期间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性经验与能力,教师可以基于多媒体工具,将生命形成过程有效展现出来,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清晰认识到生命的由来,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以及父母培育之恩,从而珍惜并爱护生命。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播放体育课程发生事故伤害的案例视频,此时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事故的分析中实现对原因的总结,之后教师可以基于体育课程中常见的损伤案例总结自我保护方式与紧急处理方式。例如将安全知识印刷成为小手册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翻看或者是和学校校医保持合作,促使学生可以准确掌握固定与止血等相关紧急处理措施。另外,教师还需要做好对学校场地、当地气候以及学生体质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分析考虑,并总结可能导致学生受伤的各种风险行为与相关因素,促使潜在危害学生生命安全的相关因素得到总结,从而让学生在今后体育课程与校园生活中保持防范意识,从而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
(二)实践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任何课程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围绕着学生的个体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并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4]。在高中体育教育期间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方式应当保持灵活调整原则,在体育实践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做到因地制宜原则,并针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例如,可以基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同时也可以突出生命安全教育的阶段性特征。例如,对于高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应用情感教学方式,保障生命安全教育的高效率特征,可以基于篮球实践教学为例,篮球运动期间可能会出现各种运动损伤,例如膝关节损伤与踝关节损伤。对此,为了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教师可以借助“姚明受伤的真实案件”,在情境结合情感的教学模式之下突出生命安全教育的渗透价值,其主要是在2006年时姚明和快船队竞赛时被托马斯碰撞而导致胫骨骨裂,正是因为这一伤情导致姚明休战32场。在案件列出后可以基于姚明回归后基于自身努力与顽强的体育精神呈现出了同质性的表现。在姚明事件讲解之后,教师可以将一些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知识讲解给学生,从而降低损伤发生率。在实践活动期间如果出现碰撞,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基于后撤步、稳定双腿等方式规避因为碰撞而导致膝关节损伤。借助这一种实践教学措施,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为自身健康与今后发展所线呈现出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构建正确的生命安全意识。针对高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更多的应用情境教学方式,例如基于消防安全知识为例,可以播放关于消防员伤亡惨痛的案件或者是以相关影视作品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消防官兵的尊敬感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与能力。
(三)活动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在教育中需要先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规则意识,因为高中生存在容易发怒、容易冲动同时好胜心较强的特征,此时在体育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还需要将关注重点放在规则教育上,促使学生构建规则意识,规避因为规则意识而导致的生命安全状况[5]。例如,在篮球教学期间需要指导学生不能和对方队员进行碰撞与接触,否则不仅会犯规同时还会导致损伤的发生。再例如,足球运动中应当杜绝背后铲球,同样也是违规加损伤的影响。借助规则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顺利的开展体育运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预防危害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另外,在教育期间教师还可以基于合作意识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渗透,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社会之下对于合作精神与复合型人才表现有着强烈需求,体育教学期间生命安全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借助合作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做到各司其职与互相帮助,从而正确认识到合作的力量,正确对待自身和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下走合作不仅可以形成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还能够构建深厚的友谊,促使学生可以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持生命安全行为准则,从而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平台与教育载体。在新时期环境之下,体育教育应当掌握基本且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以及教育理念,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将教学内容与生命安全教育保持高度融合,从而针对性提升学生对于生命与安全的认知,提高对于生命安全保护能力的学习与提高,确保学生可以健康成长,从而提高高中教育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