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中职武术教学中传承民族精神

2021-11-23孙亚杰开封市卫生学校

灌篮 2021年1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武术民族

孙亚杰 开封市卫生学校

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作为鲜明的符号存在于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是在历史的长期进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现在,武术已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在现代庞大体育运动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中职学校武术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扬民族文化,使其在现代发扬光大,弘扬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发挥其应有的巨大作用。

一、武术的文化内涵

武术是中国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运动项目,是几千年以来传承和发展过来的,所以它的哲理性很强。古代先民认为自然和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共通的,人想要更好地繁衍生息就应该顺应自然。首先,武术练习应当把练习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培训,注重内外兼修。而且,把人的活动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联合起来,把人当作自然的一部分,练习武术要求按不同的天气和季节等,根据季节和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采用不同的练习手段,来达到武术练习目的。因为武术包含着的传统养生思想,因此,武术在世界范围内对许多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我国传统的健身气功与瑜伽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在明朝时期传播到日本等国的少林拳法,这些都彰显了武术与国外其他传统文化的交流是有着相当厚的思想渊源。

尚武宗德是武术重要的文化内涵,武德,即练习武术所要遵守的道德,是武术练习者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规范和应该具备的品质。在古代社会诸侯用兵有“武有七德”的道德要求。关于武德的理论具有多方面、多层次内容,其产生、成形和不断丰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武术作为传统文化是一种特殊存在,有历朝历代的传播和发展。武术文化无论是在武术的起源、发展阶段,还是逐渐繁荣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成全、共同发展,并且慢慢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并且明显有别于其他国家文化的——中国武术文化。

在国外,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长久以来,武术作为功夫的这种文化在相当长的期间里,成了中国文化向世界人民展示的一个窗口,因此,有很多人喜欢上了武术,最后迷恋上了中国。中国的武术不像电影里凌厉的套招和炫技,更不是大银幕上飞来飞去的大侠。正宗的武术在民间,在田间地头,是早上公园武术爱好者们的练习太极拳,全身各个关节都很活,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动作刚劲有力的刀术。武术在中国,发源于自卫防身,传播于锻炼身体,拼搏于赛场,发展于每天练习,承载在武术套路,最终在武德方面集中体现。不需要表现自己,而是经过不断地练习来提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使自己变得强大不是为了取胜别人,只是相互切磋,彼此提高。不是为了显摆自己,而是使“仁义礼智信”变成自己心中遵守的操守。传统的武术和中国的武术练习者,正是以这特别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彰显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传统武术作为独特表现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等等互相联系,相互影响,一起构成灿烂无比的中国整体文化,另一方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武术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这个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世界深深的吸引着中职学生。中国作为武术发源地,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培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文化。当然这都是历代习武之人用其令人敬佩的行为和品德构筑的,想通过武术的锻炼来改变自己的身体素质,因此德育是武术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惊叹于武术的气概和精神,顶天立地,脚踏实地,头顶苍穹,立于其间吸取精华,这使学生突然感到自己的伟大,一切重担挫折不再可怕。学生一身“浩然正气”,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有了这种气度,似乎对什么都充满自信。还有那份镇定,“山崩于前而不惊”,浑若无物,神在体内,静静地,仿佛宇宙间只有“我”存在。如果面对危险能这般从容自若,又有什么惊慌呢?而这种镇定是因为其“顶天立地”,“浩然正气”长存,更有一份冷静。但是,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具有团队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鉴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们的整体素质都在一个不太高的层面上,所以在中职武术教学中需要以简单易学的武术内容为主体,从更深的地方理解武术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民族精神,进而促使武术文化更加繁荣。从武术的整体发展来看,它不仅有攻防格斗、强体健身的练习手段,更主要是一种爱国精神。中职武术教学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仍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中职学生特点

中职院校学生年龄大多在 15 至 18 岁,他们大多存在努力进取心普遍不高等问题。了解学生的特点,对于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在中职武术教学中传承民族精神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叛逆心理严重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现在的学生在家又很受娇宠。为人处事,考虑自己的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少,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困扰,不容易听取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劝告,甚至出现老师言左,他则行右等故意对抗的情况。

(二)纪律观念淡薄

许多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纪律观念淡薄,做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宿舍物品随意摆放,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言行举止方面有时没有表现出一个中职生应有的修养和气质。

(三)责任意识不足

许多中职生由于家庭环境影响,家长教育方法简单,使得个别学生时常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缺乏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四、在中职武术教学中传承民族精神

(一)倡导武术的德育民族精神

普遍认为:传统武德的发展与形成具有一定的过程,儒家仁学一直居于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传统武德的内容。武术练习和自身修炼的统一,练习武术是人生品德养成的重要方式和方法,这要求中职学校武术练习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较高的情操。德育民族精神还体现在武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上。武术的最明显的本质是技击,技击就意味着伤害,主动击打。

抱拳礼作为武术最基本的礼仪,是我国最为传统的一项武术礼节,现在的武术作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指导思想,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

传统的武术德育精神,要求中职学校老师和教练在武术教学和训练中,要用武术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指导,使中职体育课武术教学体现出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通过老师讲解古代习武者英雄人物事迹,注重熏陶的作用,利用武术动作名称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利用古代英雄人物所创编的动作,对学生进行德育,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倡导武术的团队民族精神

团队精神对于武术运动来说非常重要,从查询文献得出,现在我国武术种类大约有130个拳种,各个拳种传承不一样,同时练习内容也不同,击杀理论和健身理念也有差别。所以,任何一个拳种、一个流派都相当于一个小的团队,这些团队分布在山南海北,每个团队所代表的拳种,都对自己的兴衰负责,也为自己的发展壮大负责。这就要求当国家受到外敌侵略、民族文化受到践踏时,不管是哪种门派都要摒弃门户之见,团结一致,共同抗敌。

现在的中职学校,中职学生是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生力军,但是这些学生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慢慢长大,缺乏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也缺少团队意识。因此,在中职武术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倡导团队精神,才能使中职生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三)倡导武术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永不过时的话题,历史上数不尽的爱国主义人物和英雄事迹,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灯塔,为我们导航,指引着我们前行。中职学校武术教学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激励学生团结奋进的优秀教材。从鸦片战争开始揭开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到今天我们国家涌现出无数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和人物。而武术运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更能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一部分国外所谓的“技击家”们也纷纷来到中国,开始比武,这些高调的外国人公开叫嚣打遍中国无敌手,气焰特别嚣张,许多爱国的武术人士在擂台上与他们展开了殊死搏斗。

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对国家和社会都非常重要。中职学生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职学校的老师要做好课堂思政这一项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每个莘莘学子的身上的责任更是重大。中职学生应该学好本领,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地工作和服务社会。

五、结语

武术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中职武术教学中利用武术教学中传达的民族文化和蕴含的民族精神,利用武术这一特殊的民族传统文化,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广大中职学生的学习武术运动的兴趣,促进武术在中职学校的开展,才能更好地继承民族文化。进而促进武术的传播,使更多的中职学生参与到武术的传播和发展中,进一步更好地发扬体育运动,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播和传承。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武术民族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MINORITY REPORT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