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抓手”中凸显安全责任
2021-11-23石永亮
文/石永亮
本期话题
信息化手段如何才能适应安全生产管理?
当前,互联网信息化、移动化办公成为企业发展的大趋势,许多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进入了电子化、无纸化时代。但信息化办公有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安全生产工作。比如,企业制定了一个关于受限空间作业的审批流程,全程没有人员手写签字;进行安全检查时,将检查结果邮件送给需整改的部门,而没有正式的隐患整改通知单下发;有的行业企业由于员工文化水平低或年龄偏大,不能适应现代化移动办公,可能导致漏看安全信息,等等。如此,信息化电子化办公能够完全替代原有的安全管理方式吗?企业在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安全管理时,如何才能避免责任不清等漏洞,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推行安全生产互联网信息化、电子化、移动化、无纸化办公,逐渐成为了企业安全管理的新“抓手”。
尽管信息化管理手段不能够完全替代原有的安全管理方式,有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安全生产工作,但在一些方面则可以大显身手,诸如风险预控、隐患排查与闭环管理等。
具体来说,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安全管理,要想避免出现责任不清的漏洞,首先,要有责任清单,明确各级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其次,要有信息化平台,即要有“抓手”;最后,对相关人员的平台使用与维护,要有明确的界定、矫正和落地。
以笔者所在企业建成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为例,在操作层面,从标准化辨识和规范描述入手,在“发现问题—整改—验证—销号”的隐患排查治理闭环工作流程中,固化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实现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以此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就职责权限管理而言,除做好项目需求责任外,针对运行初期普遍存在的使用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采取对发现隐患多的单位正向激励、对未及时录入者进行惩罚等措施进行应对。
从笔者单位的实践来看,信息化建设确是“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落脚点。有力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化,达到隐患排查与风险控制闭环管理良性循环的同时,也提高了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及工作效率。
2021年以来,笔者单位的《年度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中,在“加快信息化及安全技术深化应用”方面,又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行风险控制系统手机APP客户端开发与应用、智慧工地(厂)、违章行为自动识别、红外火灾视频监控等多项信息化管控内容,落实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有了“新式武器”。
因为有了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系统信息化平台的助推,使得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有了实质性的抓手,有效弥补了漏洞,并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安全信息化从曾经不敢用、不爱用到现在的积极使用、规范应用。以此,在“抓手”中凸显安全责任,让安全责任不再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专有”,信息化平台应用得好,安全职责才能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