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优化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21-11-23方小林
方小林
(桐城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安徽 桐城 2314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口或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福利[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出台了有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措施,并且已经取得初步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然与社会大环境有一定的脱节,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1 大数据相关概念
大数据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信息处理和信息搜集为主的技术,在20 世纪末,美国率先提出电子政务的概念,这为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进入社会保障领域创造了相关条件。大数据系统基于计算机和信息数据库的技术,可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大数据技术涵盖了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同时也包括一些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资源,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大数据可以实现对所有农民工数据的整合和处理,并根据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农民工的具体要求,对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预测和分析,有效保证农民工的个人权益。农民工虽然在户籍登记上是农民身份,但其实际的职业身份是工人,属于流动性人口。随着我国社会建设不断进步,农民工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为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个人权益,让农民工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幼有所教,就需要利用大数据系统构建基于农民工实际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成果,保障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满足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缓解社会矛盾。
基于大数据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具有数据客观性、决策科学性、制度多样性等特点,在大数据平台中,所有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老年保障等都有数据记录。大数据中的海量信息可以整合,同时可以根据农民工的相关需求,分析和预测可利用的数据,根据区域的经济环境制定更加科学的社会保障决策,为国家政策和区域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2 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2.1 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效率
由于我国社会人口众多,相应的社会保障信息和数据资料比较庞大,而根据调查,我国现有的农民工人数高达5 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数据和信息量很难实现科学的管理。比如,利用人工模式进行信息分析和社会保障数据的整理是很困难的,不仅会浪费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进行数据核对和数据处理也容易出现误差,损害农民工的权益。因此,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防止人工误差出现,大数据还可以存储海量的数据资源,并对相应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这样一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数据和其他工种的社会保障数据不会混淆,寻找起来比较方便,更利于提升社会保障数据的处理效率。依托大数据技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数据可以根据农民工的社会活动和实际经济环境不断自动更新,方便农民工在城市之间迁移。大数据技术拥有庞大的资源库,而各个城市可以根据资源库中农民工的个人信息完成在线调取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农民工调取个人资料的时间,也节约社会保障部门的资源消耗,节省相关部门的人员开支。
2.2 大数据技术可以建立科学的农民工社保信息平台
运用大数据可以建立科学的农民工社保信息平台。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进入各行各业只是时间问题,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社保信息中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技进步的产物[2]。相关部门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构建基于农民工的社保信息平台,对农民工个人社保信息和其家庭信息、职工信息等进行汇总和分析,并与大数据下的资源库进行有效连接,实现信息共享。政府社保部门可以根据农民工一直关注的热点话题,如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和就医问题等展开进一步的数据核算和统计,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作出相应的决策,在满足农民工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智能化发展。
3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目前社保体系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我国在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建设社会保障信息化平台,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电子政务的建设。目前,电子政务平台已经初步成熟,政务平台中有社保业务板块,居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App 或者互联网热线办理社保业务。政务公开使政府部门的所有活动公开透明化,群众可以在日常了解政府部门的活动,了解政策动态,政府部门会定期公布有关社会保障业务的数据,而且为农民工发放社保卡和医疗卡等基本的社会保障工具。尽管推行政务公开,一部分农民工的权益问题仍然得不到保证,大多数农民工知识水平较低,接受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能力有限,因此还是会去政府办公部门展开业务咨询,在具体地点办理社保业务。一部分农民工在实地办理的社保业务无法实时录入数据库,会与信息系统的数据有所出入。
3.2 信息数据的共享性不足
就目前各地区农民工社保数据的实际情况来看,一部分地区由于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导致相应的软件应用没有达到大数据计算的标准。由于地区资源不平衡,一部分数据信息没有及时公布。比如,从大城市回到农村地区的农民工很难在数据库中调查出全部的社保信息。信息共享的时效性比较低,会给农民工带来不小的损失。或不同地区政府门户网站的域名和社会保障卡的注册方式与大数据的计算方式不同,也会给农民工带来不便。农村地区的社保审查级别不够,会出现社保信息录入和输出有误的问题[3]。
4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4.1 依托云计算技术,提升信息化水平
云计算是大数据技术的一种,随着我国农民工参保人数激增,现有的信息管理技术很难满足农民工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参保人数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息和数据,不同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信息和数据十分复杂,因此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分门别类地进行数据处理,让社保体系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实现整合和统一。云计算技术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可以分为3 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基础设施层,主要对农民工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录入,根据农民工的需要展开业务管理和业务经办两种模式;第二个层次为信息平台层,根据农民工的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上传至私有云或公共云平台中,方便其他部门随时采集数据信息,在信息平台中实现数据互通;第三个层次为应用服务层,根据农民工现有的社会保障,为其提供具体的服务,推出简单化的信息办理App,设置快捷服务平台,方便农民工进行智能化操作,提高社保工作效率。
4.2 依托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共享
大数据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因此,在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社会保障体系时,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目前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民生问题,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对区域之间的社会保障信息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加大对各级社保部门的投入,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上完成数据化的社保信息平台构建;根据大数据技术完成社保体系的顶层设计,做好相关数据的预测和分析,让大数据发挥其功能,解决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中的现实问题。社保部门需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操作大数据技术,并根据农民工的参保信息和缴纳保险的信息构建数据库,依托数据库技术完成信息数据的传递。
4.3 依托大数据防护机制,保障农民工信息安全
我国人口众多,社会保障体系的数据资源比较庞大,而且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因此,一旦数据产生泄露就会影响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系统。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时,需要注意大数据技术的弊端,利用防火墙和安全防护机制对大数据下的数据库进行安全保护,设置私密信息和数据库出入口,提高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农民工社会保障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社保信息的安全,整个过程运用加密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在数据流动中遭遇篡改或盗取行为。只有保证农民工的信息安全,才能维护农民工的个人权益。另外,农民工现在持有的社保卡具有一定的金融功能,如果信息泄露会让农民工个人产生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农民工的社保卡和医疗卡等都需要实行加密措施,除了农民工个人,其他人无法获取农民工的社保信息[4-5]。
5 结语
相关部门在构建和优化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农民工信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实现智慧社保,展现大数据技术独有的信息优势,为农民工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进一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