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1-11-23何娟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9期
关键词:负责人社团校企

文/何娟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是学生进行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是学校体育教育课堂的延伸,使其构成要素及突出特点与正规体育教学形式相得益彰[1]。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精彩的虚拟世界“霸占”了不少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同学们疏于参加体育锻炼。如何组建有吸引力、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运动需求的体育社团再次成为大学体育研究热点。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前景非常远大,同时还需要克服各种制约因素,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社团,保持体育社团的生命力,使学校体育社团能积极向上地可持续发展[1]。但是,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体育社团功能的发挥,为此提出了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培养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以及负责人的管理,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对体育社团资金的支持、指派专业教师辅导社团负责人以及提供体育场地和器材等。由于体育社团只是高职高专院校中的一个小的团体,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体育社团负责人培养和教育方面不够重视,只是通过民主选拔的方式对负责人进行选拔,对体育社团运营管理以及活动组织等方面未进行过多的关注。这不仅影响了体育社团的发展,还影响了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工作的积极性,严重限制了体育社团负责人发挥最大程度的作用。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知,超过73.08%的人认为体育社团负责人的工作具有挑战性;84.62%的人认为作为负责人可以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还有84.62%和92.31%的人不仅愿意为同学提供体育帮助,自身更是喜欢这项工作。但由于学校对体育社团负责人培养不够重视,现有的社团负责人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体育社团负责人培训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体育社团负责人选拔机制以及考核机制,使体育社团负责人管理能力、交流能力等严重不足[2]。新时代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的要求有了全面提高,不仅要求体育社团负责人熟练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还需要体育社团负责人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目前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对体育社团负责人的培养目标与新时代人才要求还具有一定的距离。

二、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一)建立健全体育社团负责人培训机制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78.6%的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并没有接受过学校或相关组织的专业培训。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专业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建立健全体育社团负责人培训机制。体育社团负责人作为整个社团的直接领导者和决策者,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以及体育专业技能,这对于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以及社员健康水平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必须要对体育社团负责人进行专业的培训,制定体育社团负责人培训方案及计划;定时定期对负责人在管理方面和体育专业技能方面进行培训;建立体育社员负责人培训教师队伍,提高体育社团负责人培养质量。根据对26名有过体育社团负责人工作经历的人进行调查,34.62%和30.77%的人支持每年进行1至2次培训;26.92%的人支持每年3次以上的培训;8%以下的人不建议培训。综合上述调查结果,采纳大多数评价意见,设置每年三次左右的培训,健全社团负责人培训机制。学校通过安排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配合学校社团有序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通过“执行者”的身份与部分校园演出活动负责人联合,对活动中的节目流程、节目类型以及表演时长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为校园社团负责人培训提供真实的培训数据。一些经费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的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体育项目负责人到学校开展短期讲座,通过分享实际的工作经验拓展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机制可以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将实际工作与培训内容相结合,优化整体培训效果。

(二)加强对体育社团负责人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活动能够“走出去”“请进来”,与其他院校体育社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举办体育社团活动。负责人需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对负责人培养方面需要注重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为体育社团负责人搭建一个对外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负责人与社员、责任人与校方、负责人与其他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该平台锻炼负责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开展社团联谊活动以及共建活动,邀请其他院校体育社员参加,建立体育社员负责人培养联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育社员管理以及相关体育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提高社团负责人专业技能[3]。

最后,高职高专院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让体育社团负责人深入企业和基层,为体育社团负责人提供一个成长和锻炼的空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实践能力。

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美国工业发展对人才的实践要求变更后提出的,这一理念主要针对教学环境单一的校园。该理念被初次提出与使用时,美国建立了合作教育模式,本质上就是将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既具备强大专业知识、又掌握精确技能的创新型人才,该模式具有校企共同参与培养专业人才的特征。新时代的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需要具备管理基础知识、体育专业技能知识、体育技能理论知识、社交礼仪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故此,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需要明确以下培养目标:针对同类学校不同的学校环境,获取各个学校的教育层次、教学意识以及基础设施等内容;选择体育专业学生、非体育专业学生,或者对体育社团感兴趣的学生,作为社团负责人来培养;针对不同学生的所学专业、基础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确定不同培养目标的对应培训课程;选择的课程要以学生的所学专业为主,并在体育相关事业公司中,设置对应的负责人实习岗位。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理论内容学习后,可在企业办公期间到实习岗位学习,通过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自身反应与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和行动力。需要注意企业实习一定要预先完成理论学习,为亲身体验工作内容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实习时间应控制在一个固定周期中,完成一个周期的实习工作后,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对困难的工作内容,回到学校后补充对应的理论知识,并反复演示未处理或实习期间处理吃力的问题。在第二实习周期内,检查自身对上一个周期存在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锻炼高校体育社团负责人的思维与能力[4]。要完成良好的校企合作,离不开优秀师资的帮助,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可以适当引入具备新媒体意识和素养的教师或管理人才。将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事业发展格局,融合到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通过建立全新的教学与管理思维、模式,打破传统固有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新思维,为校企合作提供更优秀的合作理念、建立更完善的合作模式。

(三)建立体育社团负责人考核制度

除以上提出的几个策略外,还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健全体育社团负责人考核制度,体育社团负责人考核制度的建立需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定期对体育社团负责人的政治素养、社团管理业务水平、体育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肯定,并建立完善的体育社团负责人奖罚机制,对优秀的体育社团负责人给予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荣誉奖状等;对素质水平较差的体育社员负责人给予适当的惩罚,如淘汰、公开批评等;实施合理的奖罚机制,可以使体育社团负责人摆正心态,正确对待体育社团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对体育社团管理以及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培养水平。在考核制度中,理论知识部分,检查社团负责人对管理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将思政理论知识和礼仪知识作为精神素质的考核内容。还有一部分评分来自学生、校领导以及社团队员,对负责人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拼搏精神、竞争精神、奉献精神等进行评价。结合考试评分和态度评价,根据综合评分确定社团负责人的能力,并给予一定的鼓励或惩罚,通过考核制度激励负责人的责任感。

三、结语

文章结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负责人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体育社团负责人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体育社团负责人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对体育社团充分发挥社会价值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对培训机制、校企合作以及考核制度都有了全新的定义和优化策略,对于社团负责人选拔和队伍建设上却没有过多的说明,今后将对新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要更好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负责人社团校企
缤纷社团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中国自行车协会 第九届理事会负责人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K-BOT拼插社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金属加工~(热加工)原名《机械工人》读者服务卡
导师负责人制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