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改革研究

2021-11-23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资金投入长效机制资金

董 齐

(三河市财政局,河北 三河 065200)

0 引言

涉农资金是指中央、省、市、县安排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旨在全面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建设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能够全面统筹财政资金,确保资金利用率,通过全面整合实现资金统筹形成集聚效应,最大化促进农村农业财政保障发展,确保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改革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1 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随着涉农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农业资金管理逐渐暴露出一定问题,使资金无法长效循环发挥效益,因此在现阶段促进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长效机制改革对涉农资金的统筹管理具有深远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促进涉农资金的合理配置。就当下财政资金投入而言,其主要呈现出少而散的特点,零散的资金投入使其经济效益无法直观体现,国家提出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意见,为散乱的涉农资金统筹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能够较大程度促进涉农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②加大农村农业资金保障力度。在农村农业基础建设阶段,资金投入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农村农业基础建设效果逐渐显现,使农村农业经济能够稳定持续发展,其中国家涉农资金的投入在农村农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强有力的整合长效机制使农村农业发展具有了资金保障能力。③为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奠定基础。传统农村资金分配较为混乱,导致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广而不精,无法全面解决某一类问题,使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受限。在全面推进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改革下,农村农业发展拥有大量财政资金作为坚实后盾,能够集中实现农村农业某一类项目的全面发展,促进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2 优化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改革措施探析

从实际涉农资金应用效果来看,不难发现涉农资金使用效益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为切实保障资金有效利用,全面优化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改革是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2.1 实现涉农资金资源库建设

据研究,涉农资金类型分散,投入时间与力度不同,导致涉农资金无法实现统筹整合,降低了资金流转与利用效率。另外,涉农资金信息建设不完善,致使财政资金手续履行缓慢、涉农资金拨付程序冗杂,继而导致农村农业建设项目进展缓慢。因此,在实现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改革的过程中,为更好地确保资金使用效益,避免资金浪费,可通过建设涉农资金资源库进行资金整合统筹管理[1]。

首先,应加强各项涉农资金的统计核算,将涉农资金资源库进行模块划分,统计核算工作结束后,需及时进行公示,保证其公开化与合理化。同时需制定相应的资金资源库管理制度,并对各项涉农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与效益估算,实现资金经济效益最大化。涉农资金可在乡村布告板公示,使基层百姓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政府涉农资金投入情况,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公信力。另外,在智能手机普及的社会环境下,可通过建立微信乡村管理群组,在群组内进行电子数据公示,其更具便利性。

其次,纳入涉农资金资源库的财政项目需定期进行核查,对资金收入与支出、财政盈利与亏损、农村农业各项经济效益等进行记录,对记录在册的资金流向进行核查。为适应时代发展,记录档案可实现电子化,并加持密钥,以此保障资金管理安全,实现动态化资金管理。

最后,可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资金管理考察,对每笔资金来源与用途进行审视,并对涉农资金进行跟踪,确保其在相关领域发挥实效。除此之外,在涉农资金资源库进行财政支出记录后,需对财政拨款进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转,继而实现涉农资金的全面整合、长效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

2.2 优化涉农资金使用效率与结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涉农资金投入规模逐渐扩大,在市场经济作用下,资金投入结构与类型需进行一定调整,使涉农资金能够在市场作用下做到精准化支配,这就要求政府管理人员能够发挥其调节职能,对涉农资金纳入农村农业发展资金后进行跟踪管理。为更好实现资金优化改革,可成立相应涉农资金金融机构,对政府与人民负责,确保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由涉农资金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承担,扩大涉农资金的应用范围,优化资金供给方式[2]。

在涉农资金规模持续增长的环境下,资金使用效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众多散乱资金项目管理中,需避免资金浪费,合理优化资金支配方向,这就要求资金管理人员切实展开农村农业实际考察,了解农村农业发展现状与短板,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长效机制改革中,对于农村医疗、教育等较为薄弱的项目需加大资金投入占比。在长期农村农业发展中,公路建设等基础性设施已取得一定成效,可适当降低其资金投入,全面平衡各方发展进度,提高基层人民群众医疗与教育保障水平。

农村农业经济在涉农资金支持下快速发展,但在实际发展中,人们为实现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忽略了农业生态保护与生态循环,致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悖。因此,在涉农资金投入结构分配时,应加大生态农业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农业始终遵循“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实现生态建设涉农资金有效利用,增强涉农资金使用的科学性。

2.3 加强涉农互动与培训

在涉农资金投入过程中,资金支出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现象,甚至各项资金总额与支配不清晰,易产生徇私舞弊现象。为保障涉农资金能够造福人民,需加强资金公示与涉农项目宣传互动,使基层人民能够切实感受到国家对于农村农业发展的扶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除此之外,在农村农业发展中,缺乏相应财政金融管理人才,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长效机制改革受限,因此需加强农村农业财政管理相关人才培养,加大农村农业各方面的管理人才储备,加快乡村振兴步伐[3]。

在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改革过程中,可从各方面加强涉农资金宣传互动管理。例如:定期召开涉农资金研讨会,通过面对面平等交流沟通,并针对会议进行严格记录,将会议记录进行公示,使基层人民能够切实了解管理人员对资金的支配。另外,在现代化信息社会,可借助微信等通信软件,组建涉农资金整合群组,将资金核算细节于群内公示,通过微信群内沟通交流,加深基层人民对于涉农资金的了解,并可及时提出疑问与见解,促进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改革进程合理化。财政资金管理人才是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涉农资金管理涉及众多环节与理论方向,对农业农田建设、公路维修、危房改造等多方面有所涉猎。因此,需加强涉农资金管理人才培养,可在现有管理人才中进行选拔并重点培养,亦可优化高素质大学生基层培养机制,积极宣传农村农业项目。

2.4 拓宽监督渠道与绩效考核方式

涉农资金巨大,易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为保障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改革,强有力的督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确定督查负责人,保证其管理能力与品质,确保其能够始终以人民利益为第一原则;其次,应针对涉农资金进行定期数据核对与审查,对各项资金支出进行追踪,通过实际调查了解资金使用状况,发现资金漏洞时可依靠技术解决,确保高效完成涉农资金高质量投入使用;最后,需加强对各项农村农业发展考察,判断涉农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期,若出现不达标现象应及时展开原因追查,并记录在案,作为后期资金投入依据。除此之外,应拓宽基层人民监督渠道,实现涉农资金全面监督管理。在信息化背景下,可通过微信官方平台、微博官方账户等形式进行检举,通过监督拓宽渠道促进涉农资金整合与长效机制改革发展。

监督管理渠道需有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辅助,绩效考核与奖惩设置需立足于实际,从农村农业发展情况出发,对涉农资金管理各个环节明确考核方式与指标,并应用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管理人员展开高效地资金分配。首先,需建立资金管理任务表,将任务分配到个人,运用任务清单的方式不仅可以明确考核任务,还可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其次,在传统管理方式与绩效考核下,通常以标准化管理作为考核重点,但在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改革过程中,应立足实际,绩效考核重点应以资金投入收益比为主,农村建设以实际情况为基准,需杜绝一切面子工程,全面实现涉农资金的有效利用;最后,开展考核应以基层人民群众判断为主,使涉农资金管理人员能够切实为人民服务,进一步保障财政资金用到实处,继而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建成[4]。

3 结语

全面实现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改革是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的有效途径。随着财政涉农资金的全面整合与统筹,乡村振兴战略逐渐推进,为农村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农村农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农业农村发展作为主营阵地,需不断提升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推进乡村振兴进程[5]。

猜你喜欢

资金投入长效机制资金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推动老区经济快速发展
路桥施工优化研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