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方向研究

2021-11-23王丹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9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思政职业

文/王丹

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课程思政非常关键,不仅贯穿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且能够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在新时期背景下,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立体化教学管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之外,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1]。

一、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观念尚未成熟,很容易迷失自己,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确保广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个人价值,实现就业稳定。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来说,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深入挖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课程中的思政要点,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提高学生职业态度转型,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形成良好的课程教学管理体系[2]。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是指具体的课程或者活动,而是在课程教学中自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加强对思政教育知识理论的全面梳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依据,可以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教育本身。在新时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促进广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自我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与培养,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3]。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普遍开展,但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但部分学校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知,还有许多高校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到公共必修课,但该课程没有受到类似专业课程的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二)缺乏本土理论,忽略价值引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源于西方,目前课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缺乏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引领,大多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所涉及内容更多的是考虑自身的需求,忽略了对社会和国家的付出与贡献。在课堂教学中,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忽略了价值观念的指导和引领,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严重影响了课程思政的相关功能[4]。

(三)过分注重理论,忽略实践教学

教师在进行课程授课时,教授的内容更多侧重于知识和技能,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理念。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要在教学中思考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实现教学与育人并举。课程思政视角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也体现在课程教学之外。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经过实际调查了解,教师与学生很少进行互动,学生与教师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引导作用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主要路径

(一)优化课程设计,强化思想引领

在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管理。1.通过恰当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案和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2.认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明确课程定位,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改革中强调对思想政治内容的深入理解,充分挖掘课程教育的德育功能。3.在教学中加入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促使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保证教学质量。4.充分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促使大学生实现自我分析、自我管理。5.加强学生自我就业引导,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爱岗敬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祖国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成长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人才[5]。

(二)转变思想理念,开展互动教学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需要优化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思想观念,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水平。在课程思政视角下,要积极鼓励学生转变学习思路,重点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搭建网络化教学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的有关资源,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教学水平,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重要的支持与鼓励。

(三)调整教学方法,发挥协同作用

在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中,需要重点把握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模式来全面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水平。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鼓励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成长。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通过生涯活动中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促进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正确认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挖掘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开展时,必须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巧妙融合,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视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在我国当前的教学体制下,大多数的学生依然将考入大学作为学习的根本动力,但这样的教学体制却很容易使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失去学习动力和目标。针对这一情况,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深刻感悟人生的价值,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唤醒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自我探索模块中,需要将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要重视学生性格培养,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探索,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要重点加强对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寻找最佳的岗位,增强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以科学家等突出人物为榜样,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工作环境探索模块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就业热情,通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让学生以社会发展的角度全面分析社会工作的主要形式。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鼓励,将所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个人的力量。在生涯决策中,要将大学生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互结合,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在职业决策教学环节中,充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导向,才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成长、不断成才。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继续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发力,切实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改革,要强化思想引领,优化课程设计,促使课堂教学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课程思政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互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思政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