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1-11-23朱娟
朱 娟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0 引言
当前高校规模逐步扩大,给人事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应明确新时期人事管理的目标及方向,正视人力资源在高校发展中的价值,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较为落后,难以实现各类信息的有效整合及利用,导致人事管理混乱,不利于教学、行政和科研等工作的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实现了多种先进技术的融合应用,不仅保障了管理的现代化,而且能够为决策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尤其是高校人事管理的复杂性较强,只有灵活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在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中提升管理水平。高校应结合当前各项工作的实际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方案。
1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高校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人事管理需要涉及较多的部门及人员,复杂程度高且较为烦琐,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容易造成重复劳动等问题,加大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而通过信息化建设,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全面优化整个管理流程,帮助工作人员节省时间,增强数据信息统计和分析的便捷性[1]。其次,其有利于满足多元化增值服务需求,加快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增值服务,满足教职工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信息化途径,工作人员可以完成所需信息的自主查询,消除传统工作模式下的烦琐性与重复劳动。在人力资源战略制定中,学校根据发展状况与需求应用信息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板块,可以满足各类服务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其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在信息化系统下实现了快速传递与共享,增进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同解决了人事管理中的问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保障了各类信息的时效性和一致性。
2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低
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是限制工作实施的主要因素,容易导致人事管理的后劲不足,影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受传统思维理念的限制,高校的信息化观念薄弱,在实践工作中未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未能结合高校发展的现状及未来需求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未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在实践工作中存在混乱状况。部分软硬件设备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工作需求,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较低,导致人事信息资源的利用受到影响。
2.2 信息收集不足
高校数据库建设力度较小,对于各类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和分析等存在问题,无法适应当前的人事管理工作[2]。尤其是在人事信息逐渐增多且类型日趋复杂的当下,若不能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管理体系,则容易导致人事管理混乱,不利于人员的组织安排。人事科和劳资科等各个科室之间的配合度较低,无法针对各类人事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影响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全面性,出现资源浪费的状况。
2.3 人员素养不高
人事管理人员未能适应当前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对于各类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能力不足,这也是限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在人事管理中,相关人员应用计算机设备时只局限于数据的记录和存储,未能对其功能价值进行深度拓展,影响了工作效率,也不利于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对于信息价值的挖掘深度不足,缺乏与领导层之间的沟通交流,未能在决策中体现人事管理的作用;在制度建设中缺乏针对性,对于人员的约束力度不足。
3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3.1 提高重视,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维护
高校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明确建设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实现对日常实践工作的科学指导;增强各类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与理念,为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营造活跃的工作氛围。除了完成各类人事信息的采集和汇总,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应通过及时加工和处理相关信息,为领导人员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决策的正确性。要增进管理人员和领导层之间的交流沟通,避免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盲目性问题,保障各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保障[3]。在人力、财力和技术等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同时要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重建设、轻维护”的情况,在建设的同时做好维护工作,确保信息化系统的完善性和作用的有效发挥。还要注重挖掘信息的深层价值,满足学校规划及决策需求,明确高校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确保建设思路与实际工作保持高度协同,降低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
3.2 构建数据信息库
数据信息库的建设可以实现各类人事信息的统一化和规范化管理,防止在工作中出现混乱状况。尤其是要注重对基础数据和原始信息的整理,强化数据信息库的基本功能,满足人事管理的实际需求。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的重点内容,应该逐步促进纸质档案向数字化档案转换,确保人事管理软件发挥多元化功能,使档案资源在实践中得到针对性应用[4]。要增加与第三方企业的合作,确保系统功能的完备性和可扩展性,在信息采集、录入和分析等工作中由专业人员负责,保障档案信息的全面性和安全性。针对科研部门、人事部门和教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和需求,要对其各自的权限进行合理划分,统一各类数据信息。要注重人事工作服务软件的开发及利用,借助考勤管理系统、业绩申报系统和薪酬管理系统等为教职工提供便捷服务。
3.3 明确工作规范
时效性和动态性是高校人事管理的基本特点,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应该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保障各个流程紧密配合,防止人事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受到威胁。要对当前管理制度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使其更加符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在动态化管理中提升整体管理效能,为信息维护和更新创造良好条件;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明确各院系的管理职责和权限范围,通过职能部门的审核后才能完成人事信息数据的上报,防止出现较大失误[5]。人事管理还应该遵循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自觉接受监督,防止由于违规操作而给高校造成巨大损失。要注重各类信息的及时反馈,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全面优化责任机制,明确信息化建设中各个部门的职责,防止责任不清造成资源浪费或者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
3.4 增强共享意识
为了提高人事资源的利用价值,还要增强共享意识,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传递及共享,满足各个部门的信息需求;增强工作人员的全局意识,对教职工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促进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引进先进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以适应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工作特点,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依据;增进与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的密切沟通,明确他们的信息需求,防止出现较多的重叠信息,以优化工作流程及手续[6];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完善的交流互动平台,使信息在全校范围内实现快速共享;设置查询功能和管理功能,满足二级单位的工作需求,防止信息孤岛效应对管理工作造成影响。
3.5 提升队伍素养
构建一支高水平的人事管理队伍,是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关键,尤其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使其适应当前人事管理的新特点,防止自身能力不足而影响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技能培训,使其对各类软硬件设备进行系统化学习,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中熟练运用信息操作系统,以提升人事管理的有效性。高校还要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增进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与沟通,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在信息化环境下切实保障信息安全[7]。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针对当前人才队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持续推进;聘请专业人员提供指导,解决实践工作中的困难。
4 结语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满足增值服务需求,为资源配置及共享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重视程度低、信息收集不足和人员素养不高等问题,限制了信息化建设进程。对此,高校应提高重视,构建数据信息库,明确工作规范,增强共享意识,提升队伍素养,逐步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使人事管理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