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2021-11-23李孟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建工中铁装配式

李孟阳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 510013)

0 引言

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建筑企业的战略既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也要符合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标大型建筑企业的战略,可以使广大建筑企业获得启示。本文选择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上海建工三家建筑企业主要发展战略进行比较研究,其中,中国建筑和中国中铁是大型建筑中央企业,而上海建工则是地方龙头企业,其相关资料主要来自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本文通过行业先进企业主要战略的研讨,以研判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求为建筑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参考。

1 基础设施投资是大型建筑企业业务的驱动引擎

1.1 大型建筑企业在基础设施投资的战略举措

1.1.1 中国建筑

(1)工程建设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双轮驱动企业发展。作为驱动力之一的工程建设,涉及的领域包括高铁、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管廊、港口、航道、矿山、机场等。作为驱动力之二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与国内城市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投资建设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投融资模式以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BOT)、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建设-移交(Build Transfer,BT)模式为主。还开展了海外基建,涉及东南亚、中美、中西非、北美、中亚、南非、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2)企业加强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控,对基础设施项目实行事前管控,维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1.1.2 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形成了投资、承包、运营的经营格局。一方面,坚持在施工总承包为主的基础上创新投资模式,涉及的领域有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管廊等;另一方面,其通过投资获取高速公路、水务、轨道交通等经营性资产并进行运营管理,至2019 年其运营的PPP、BOT 运营项目有37 个,其中运营总里程达952 km 的高速公路的运营收入占运营业务收入的90%以上。

1.1.3 上海建工

上海建工开展了PPP模式投资,投资类型包括旧城改造、道路、交通枢纽、市政基础设施等。2019年其签订3项PPP项目,所涉地区包括杭州、日照和上海。另外,其还参与了一项城市更新项目的投资。上海建工的投资项目拉动了其主营业务的协同发展。

1.2 对建筑企业的启示

大型建筑企业已从原来的传统建筑施工模式转变到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模式,且投资带动施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型建筑企业的经营也已从项目经营逐步转为城市经营。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在市场上立足,强化基础设施投资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同时需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运营管理。如前所述,中国中铁十分重视对项目的运营管理,通过对投资资产的运营管理,获取长效的资产经营管理收益,对建筑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增加都是一个有意义的补充。

2 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大型建筑企业在建筑产业链上深耕的一环

2.1 大型建筑企业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战略举措

2.1.1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致力于培育建筑业品牌,如中建地产、中海地产。地产布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主要布局地区为经济发达城市,辐射全国,同时深耕其各工程局总部所在地区。中国建筑建立了房地产的投资运营及风险管理模式,结合内部设计、施工、运营的经验,强化内部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施工板块的业务支撑作用,将房地产业务与基础设施投资、施工、设计等业务进行有效协同,形成产业链协同优势。2019 年,中国建筑房地产新开工面积达3 787 万m2,土地储备累计达 12 166 万m2(其中2 259 万m2为2019 年新购),其地产存货主要在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占比约六成。

2.1.2 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的土地一级开发与房地产开发并举。中国中铁从事土地一级开发(即对国有土地、集体土地进行征地等,并配套适当的建设,使“生地”变熟地,再有偿出让或转让的过程),并形成了经营模式,获得了土地一级开发的投资及收益。另外,其是国资委认定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其房地产业务主要包括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地铁上盖物业开发、产业园区开发、城市片区开发。其通过加大市场拓展,强化风险管控,房地产开发的效益和效率得到稳步提升。2019 年,中国中铁共开发204 个房地产项目,布局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工及销售面积合计1 310 万m2。

2.1.3 上海建工

上海建工主要开发保障性住房和高档住房,辅以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区域布局方面以上海市场为基础,开拓二三线城市市场,布局的省会城市包括南京和南昌等,同时布局苏州、徐州经济发达地区等地。开发保障性住房是上海建工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特色之一,其子公司建工房产开发的周康杭大型居住社区等保障性居住社区获得好评。其子公司建工房产获得“2019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荣誉。上海建工房产开发业务对公司施工承包、设计、建筑工业业务拉动作用增强,多年来带来新签合同额累计数百亿元。2019 年,上海建工商住房及保障房在建面积约195 万m2。

2.2 对建筑企业的启示

房地产开发已经成为大型建筑企业在建筑产业链上深耕的一环,房地产开发业务一是能带动建筑施工、设计、装配式建筑等业务,二是能增加建筑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建筑企业在资金允许并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以进入房地产开发,从而使施工业务与房地产开发业务形成共振,互相促进,良性发展。

3 勘察设计是大型建筑企业着重培育的业务

3.1 大型建筑企业在勘察设计业务的战略举措

3.1.1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构建了设计产业体系,其产业体系定位为全领域覆盖、全过程服务、全价值链条、全要素增长。旗下有7 家甲级设计资质的设计企业,业务包括市政公用工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勘察等方面,在超高层、酒店、体育建筑、机场等领域处于领先定位。其重视人才开发与培养,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近万人,从事市政工程、建筑工程、工程勘察与岩土等领域的设计。2019 年,其勘察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达131 亿元,营业收入达99 亿元,在2019 年Engineering News-Record“全球工程设计150 强”榜单上位列第29 位。

3.1.2 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包括研究、咨询、规划、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监理、产品产业化等,提供基本建设全过程服务,除涉及房建、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公路、市政等,也向磁悬浮、有轨电车、智能交通、民用机场、电力、节能环保等领域拓展。除开展勘察设计基本业务模式外,也发展设计与工程总承包一体化项目,促进设计与施工的结合,还协助制订了建设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等方面的铁路行业标准。中国中铁在2019年Engineering News-Record“全球工程设计150 强”榜单上位列第20 位。2019 年该业务新签合同288.1亿元。

3.1.3 上海建工

设计咨询贯穿建设周期始终,引导“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设计咨询是上海建工“建筑产品”有机结合的重要一环,也是上海建工的核心业务,上海建工“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决策、规划、设计、实施、验收、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设计咨询业务在其中发挥市场先导和引领作用。该业务也逐步整合设计资源、完善设计资质,提升了全过程服务能力,2019 年新签合同额约187.71亿元。

3.2 对建筑企业的启示

勘察设计业务是建筑产业链重要的一环,随着建筑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业务的发展,勘察设计能力已经是衡量一个施工企业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发展勘察设计业务能与建筑施工业务形成协调共进的局面。勘察设计做得好,建筑施工的效率和进度也会相应加快,成本也会得到节约。因此,勘察设计是大型建筑企业大力发展的业务。

4 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装配式建筑的生产经营已成为大型建筑企业产业链重要的一环

4.1 大型建筑企业在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和装配式建筑的战略举措

4.1.1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成立了专门的子公司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比如,中建科工是全国最大的钢结构产业集团。中建幕墙则从事幕墙门窗设计,加工年产能超过140 万m2,居行业前列。中建科技主营装配式建筑,配有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院,引进德国PC 工厂综合生产线,装配式构件设计总产能达400 万m3。中建西部建设专注于混凝土及相关业务,混凝土生产产业链包括砂石骨料、水泥、运输泵送、商品砂浆、外加剂等,并研发混凝土产品,种类包括清水混凝土、泡沫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

4.1.2 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生产与产业相关的各类建筑设备及建筑材料。隧道施工设备产品方面,产品涵盖隧道施工机械、复合盾构机等产品,构建了设计、研发、生产、配套服务的经营格局。钢结构产品方面,钢索塔产品、桥梁钢结构制造世界领先。道岔产品应用于铁路、地铁及有轨电车,具备年产道岔2 万组的产能。施工机械方面,从事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专用施工机械领域研发与制造,生产的产品包括架桥机、运梁车、铺轨机、搬运机等。电气化设备产品方面,公司生产各类铁路电气化器材,种类包括接触网成套器材及成套供电器材,电器化器材产品应用于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

4.1.3 上海建工

上海建工发展建筑材料业务,包括混凝土、建筑构件、钢结构等,公司成立材料公司,是上海市最大的混凝土生产企业。2019 年,上海建工产销混凝土预制构件约50 万m3、产销钢构件约20 万t。在市场布局方面,上海建工立足上海,布局嘉兴、南京、湖州等城市。

4.2 对建筑企业的启示

建筑材料、建筑装备、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大型建筑企业产业链配备的一环。之所于生产建筑材料与建筑装备,一是利润率较高,二是对建筑施工形成有效补充,建筑施工在市场上中标拿到业务后,可以通过建筑材料、建筑装备实施,这样解决了建筑材料、建筑装备的销售和市场问题。另外,从企业集团所属生产厂家采购原材料与建筑装备,可以避免施工总承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使利润留在建筑企业集团内部,且建筑材料、高端建筑装备的利润率较高,也可以外销,可提升企业集团的整体利润水平。三是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所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是大型建筑企业发展的重点。

5 科技创新成为大型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5.1 大型建筑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战略举措

5.1.1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科技成果累累,其加大了前沿领域研发应用,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施工机器人、绿色建筑、新材料等。在BIM 技术方面,研究建筑业三维基础图形软件技术;在绿色建筑方面,建成绿色混凝土、钢结构、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在新材料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包括装配式构件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工业固废材料制备研究等。2019 年,中国建筑获得专利授权4 446 项,编制发布国家标准1 项,获省部级工法1 335 项。

5.1.2 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深化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截至2019 年底,其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和发明奖120 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含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设奖)3 472 项;公司拥有专利12 707 项,拥有3 个国家实验室包括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5.1.3 上海建工

上海建工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牵头主编或修订了部分行业标准和规范,如绿地设计、综合管廊、地下空间等。技术积累逐步转化为项目落地,培育了包括工程院院士、设计大师在内的人才。

5.2 对建筑企业的启示

从建筑业发展趋势来说,建筑新技术的应用将会日趋广泛和日益成熟,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建筑机器人、物联网等,这些新技术可能会改变传统建筑业的业务模式,而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企业业务发展的方向,因此大型建筑企业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力求走在技术的前沿,适应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力对建筑科研的各领域或某一领域进行研究及科技创新,力求做到综合技术能力行业领先,或某一技术在建筑细分行业中领先。

6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看出,大型建筑企业的主要战略基本趋同,可见大型建筑企业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判断基本一致,可得出以下结论。

(1)投资仍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驱动器。建筑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建筑材料、建筑装备、装配式构件等,中游的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等,下游的房地产开发、建筑物业、受托经营资产运营管理等,而基础设施投资是连接上中下游的一个发动机,故建筑企业采取的战略举措往往是前期投资驱动、融资助力,带动施工、建筑材料、建筑装备生产、勘察设计等,建设完成后则通过特许经营等受托经营模式或向市场销售等模式收回投资成本。

(2)科学技术是建筑企业产业链各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的保障。建筑产业链上游的高端建筑材料、高端建筑装备、装配式构件,中游的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等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质量上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因此加大科研投入对建筑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3)配齐建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业对建筑企业有重要意义。如果建筑企业只做建筑产业链的某个环节,比如,只做工程施工总承包,就可能会受到原材料上涨、施工设备缺乏、委托设计单位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因此,大型建筑企业都趋向于配齐建筑产业链各个环节产业的企业,各个环节产业企业协同推动企业承接项目的建设,能提高建筑企业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并能形成规模效应。

(4)对PPP 项目、特许经营项目等的运营管理能力,是衡量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标准。如前所述,对于建筑企业的投资项目投资成本的回收要通过建筑企业对投资项目的运营管理获得收入等方式获得,而对资产运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投资成本是否能顺利回收。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提高建筑企业对项目资产的运营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建工中铁装配式
北京建工修复:解锁智慧修复新可能
中铁银通支付有限公司
河北省总:“八个依托”建工会 “贴心服务”激活力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
居“高”声自远——中铁一院“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
长沙最大装配式保障房更加节能低碳
深圳市建工署完成大运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