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特色东盟财经法律人才培养研究

2021-11-23陈思妤陈实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财经广西

文/陈思妤 陈实

一、地方特色东盟财经法律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

(一)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缺失

在现行的法学本科教育中,多数学校还是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用固定化的教材教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法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以应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的机会较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重视。现阶段,许多大学也在提倡实务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实际的教育中还是流于形式,像模拟法庭、民事诉讼实训课,学生只需按剧本演出,缺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职业技能的真正训练,学生根本得不到实际的锻炼,所学知识无法满足东盟发展的需求[1]。

(二)师资力量与学习资源的匮乏

首先,许多地方学校对法学教育的资金投入较少,大多数学校的资金更倾向于本校的金牌专业,拨给培养法律人才的资金很少,学校领导对法学专业也不重视,学校能给学生开展实务锻炼的机会更少,限制了法律人才的培养。其次,教师资源紧缺,这也是许多学校存在的问题,教师身兼数门专业课教学是常事。培养面向东盟国家的法律人才,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目前教师的教学素质还有待提高。最后,现阶段学校中缺乏关于法律学习资源,关于法律的书籍比较少,电子资源方面也如此,可供法律专业学生查阅的专业网站,学校未购买权限,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较少[2]。

(三)针对东盟发展需求的法律人才培养方案缺乏

随着东盟组织的扩大,东盟贸易活动不断增加,现在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表现出了对东盟法律人才的强烈需求,东盟现阶段的发展需要一批懂法律、经贸、外语的实务型强法律人才来为其经济交往服务。但是,现在广西高校还没有专门针对东盟贸易市场需要的法律人才培养方案。

(四)国际财经法律人才的缺乏

国际财经法律人才缺乏的原因有:1.地方院校能力、资源有限。许多地方院校的资金、师资力量、办学能力都有限,没有足够的本钱来培养国际财经法律人才;2.教师缺乏,学生上课时间有限,具备财政、金融、经济、法律等教学知识的教师很少,学生课时是有限的,而培养国际财经法律人才需要学习的科目非常多,学生所学不能满足市场上对国际财经法律人才的要求。

二、地方特色东盟财经法律人才培养研究的必要性

(一)促进广西—东盟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广西东盟贸易区的建立,促使广西更充分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能否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西开放开发的前途。如何保障东盟国家的投资、贸易活动健康、平稳、有序地发展,已成为广西与东盟各国共同关心的话题。就目前情况来看,随着广西东盟贸易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相关法律服务和争端解决机制的需求日益迫切,广西各高校尽可能培养出东盟财经法律事务人才,尤其是财经法律专业院校,应结合本院特色,发展适应东盟市场经济需求的法律人才,为广西东盟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构建公平、合理、有序竞争机制成为关键[3]。

(二)提高财经法律人才的就业率

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经济贸易的大平台,对掌握经济、金融和管理等财经类学科知识的人才需求是其性质所要求的。近年来,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地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现如今,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大量的东盟国家的投资商、企业涌入地方寻找商机,广西的企业亦将“走出去”开拓东盟市场,有关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境外投资将大幅上升,各地法院、检察院受理的案件数量也将迅速增加,律师业务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地方需要大量的财经复合型法律人才。

教育部不应要求我国所有的财经类院校都来培养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财经人才。绝大多数的高等财经院校特别是重点财经院校应放眼世界,面向世界培养和造就精英财经人才,培养出能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贸往来的人才,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振兴。同时,要让自身成为解决中国对外开放所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心,成为创造与传播国际经济与管理新知识的重要基地,成为面向世界、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力、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三)推动广西法律人才建设,促进广西与东盟的深入合作与交流

广西与东盟全方位合作蓬勃发展,财经类的法律人才将会面临大量的市场需求。集聚财经知识与法律知识于一身的人才更能有效地为东盟贸易区创造价值。现代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一些问题随之而来。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结合学校的特色及市场发展需求,开设了经济法,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的同时还兼修会计知识。

三、地方特色东盟财经法律人才培养研究的可行性

(一)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

广西东边接壤粤港澳,南边连接东盟,地处多个经济圈和国家及区域合作的交汇点、结合部,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的重要门户。将广西的地方特色在发展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扬光大,也有利于提升广西在全国的影响力。把握好这个优势地理地位,发挥这个优势地位的途径之一,就是为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人才;东盟自由贸易区所需要的人才主要就体现在财经、法律人才方面,因此,研究地方特色东盟财经法律人才培养就显得很有必要且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

(二)国家对培养涉外法律人才高度重视

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全面深化在司法领域上的国家合作,建立并完善涉外法律法规相关的体系,加强对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等,为之后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提出了原则性的方向,也为以后的涉外法律工作提供了总体的安排和部署。为此,要建设一支精通国际法律法规及相应涉外法律知识、善于处理涉外法律问题的人才队伍的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三)多所高校重视东盟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广西许多高校意识到了法律专业在传统教学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广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证明了传统的法律教育存在的明显缺陷。在有关东盟法律实践中,市场往往需要更多懂法律、又懂贸易、会外语、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东盟法律人才,但传统的法律专业教学只重视单一的法律知识教育。在实践中虽然许多高校开设了法律实务类的课程,但课时相对较少,质量也不过关。

(四)中外合作办学热潮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加,各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纷纷与其他国家一起合作办学,促进各国教育的国际化。中国在“一带一路”经济带的促进下,与国际越来越接轨,在教育国际化下,有效地全面学习别国知识途径就是到其他国家去实地学习和研究,国际文化教育模式可以为培养东盟财经法律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

(五)云会议及线上直播为培养东盟财经法律人才提供了技术条件支持

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开展了云课堂,也安装了很多音频和视频设备,而培养东盟财经法律人才也同样需要这些技术设备来支持。在培养东盟财经法律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类网上交流平台进行知识与文化的交流,不仅方便学生实时关注东南亚各国的实际情况,还节约出国学习的成本,特别是目前全球疫情严重的情况下,网上教学较为安全和实用。

目前,广西各高校已初步探索了应用型东盟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改革,为培养满足东盟法律服务市场需求的人才开辟新路径。广西高等财经院校应积极支持学生建立多样化的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贡献力量,并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同时,还应重视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财经广西
财经日历
财经阅读时代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财经简讯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