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路探究
2021-11-23关韵芝
关韵芝
(广东智护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510030)
0 引言
“互联网+”产业融合实际是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企业管理体系,它不但需要将“互联网+”与企业运营生产、营销、培训、组织等多个方面融合,而且需要将“互联网+”融入财务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思维重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模式及财务管理理念,以实现财务决策和财务管理程序的智能化,使其成为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根本保障。
1 “互联网+”时代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提供的便利
1.1 “互联网+”与经济实体的融合促进了信息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
“互联网+”产业融合进程中,财务信息技术、模式、内容不断完善,为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有效开展财务管理、提升自身运营效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利用更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可以促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高效率结合,加速财务转型,实现财务管理创新。
1.2 “互联网+”与经济实体融合的环境下人才资源更加充足
通过对会计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可知,现阶段通过互联网学习,加入会计行业的人员比例持续上升,“互联网+”为国家培养会计人员提供便利,目前持有会计从业资格人员已有2 000 多万,在岗会计通过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数在700 万以上,其中高级会计在15 万以上,由此可知,经过持久的“互联网+教育”,积累了充足的财务人才队伍,为企业迈向“互联网+”产业融合的全新发展阶段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1.3 “互联网+”与经济实体的融合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方向
“互联网+”产业融合从本质上而言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将上下游或关联企业的业务串联在同一个经济产业链条中,形成互联互通。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逐步形成各产业共建互通的共享经济发展格局,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及明确的发展方向。
2 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现阶段企业基础数据化转换能力不足
“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虽然多数企业已经引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初步实现了财务管理流程数据化,但是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处于半自动化初级阶段。商品、资金、业务流转数据化及场景数据变化转换能力不足,没有为财务共享数据的沉淀、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条件,这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弊端,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多不可控的风险因素。
2.2 财务内控管理不完善
在“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有远见的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而部分保守型的企业落伍,主要区别是前者可以认清现状,预测未来,销售和服务与时俱进,积极更新理念及监控模式,而后者守旧局促不前,没有做出相应改进。对“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的财务监控不重视,没有及时推进财务监控信息化,也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最常见的缺点,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发展。
2.3 信息泛滥,资源识别获取难度大
科学技术的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并存。一方面,“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对于积极改革的企业来说,其财务资源的协调处理不但可以推动财务管理创新,而且可以从侧面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并凸显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行业快速发展,再加上经济市场格局的进一步调整,财务信息泛滥问题频出,增加了财务资源的识别获取难度,制约了企业财务创新进程。
3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建议
3.1 与时俱进,培养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产业融合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为进一步突破财务管理创新壁垒,企业必须结合现代经济社会运转需求,立足自身长期发展需要,借助互联网资源,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一方面,企业要结合“互联网+”产业融合需要,在加强企业各财务岗位人员的财务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础上,要求财务人员在明辨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全方位掌控“互联网+”产业融合下的市场信息资源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产业融合下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发展需要,企业应从改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环境入手,为其拓展思维、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条件。例如,企业以“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资源数据化转换为切入点,引进基于高速扫描仪的影像识别技术、移动端拍照技术,聘请专门技术服务者为企业财务人员提供培训,使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订单进行票据匹配,将票据信息转换为电子档案,引入财务分析系统,提升财务人员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企业财务创新奠定基础。
3.2 加强内控管理,完善财务信息监控体系
“互联网+”产业融合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也赋予了企业财务管理新的应用价值。一方面,企业应从全面开展财务管理创新入手,以进销存系统为核心,以企业内资金流转为切入点,剖析核心缺陷,有针对性地推动在线进销存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实现账务的自动化核算,达到时间损耗最短、人力资源消耗最少、核算准确率最高的进销存管理。从规范会计核算开始,完善财务监管手段,全面贯彻账证、账账相符方针。结合定期资产抽查、盘点,协助管理者在繁杂财务信息中把握方向,获得客观运营数据,为风险防范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在完善进销存系统及相关财务监管措施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多维预测业务变化,构建预算模型,推进产业与企业财务深度融合,为经营一体化的实现提供依据。在预算模型构建完成后,企业可以根据经济链条上的关联产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预算参数调整,促使预测情景与实际场景更加贴近。同时,进行多层次预算体系的构建,为“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产业链条中产生的销售、成本、利润、现金流量等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3 构建资源识别共享平台
“互联网+”产业融合促使企业财务信息传播效率平稳、快速上升,企业上下游链条上,相关企业间信息交互频率也与日俱增。为更加详细、全面、精准地掌握企业业务供求、商务伙伴资信、行业趋势相关财务信息,企业财务岗位工作者可以立足外部发展环境,引入大数据挖掘技术,汇总聚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信息资源,并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全方位整理、收集、分析。
(1)企业可以利用智能收银机、财务机器人等数字化工具取代财务中基本结算功能,要求财务工作者从业财融合角度入手,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数据整体价值。同时,利用基于大数据资源识别获取平台的高度分析技术,结合数据挖掘、可视化分析结果,进行大规模财务数据分析,实现数据驱动型产业的协同发展。
(2)以往企业财务岗位人员主要承担会计核算、财务数据整理、汇总等常规工作,而在“互联网+”产业融合背景下,财务人员需要在承担以往责任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平台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制定。为实现业务和财务高度融合,企业可以引入基于数字工具的智能财务理念,要求财务工作者以发票等非结构化数据存储、识别、分析为入手点,借助人工智能助手,实现自动做账及发票真实性、符合性验证,并生成凭证,根据经营需求,编制个性化报表。
4 以广东某科技公司为例,分析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广东某科技公司财务共享中心采用“1+5”模式,“1”是财务中心,通过构建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管理、预算资金管理5 个共享模块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管理体系,中心内部采用业务专业化分工。基于信息化的支撑,一方面满足财务共享中心垂直的业务管理,另一方面解决财务共享中心人员融入业务问题。以财务共享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财务人员结构。管理、业务、财务人员比例分别为0.5:4.5:5,实现财务职能转型升级。通过共享中心的建设,该科技公司规范了财务管控标准流程,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提升了财务信息质量。
4.1 全业务共享高效运作
该科技公司利用扫描影像处理技术、信息集成处理及软硬一体应用方案,实现任务合理分派、业务流转、回款周期管理。通过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保障了全业务财务共享运作。
4.2 在业务处理关键环节引入智能硬件设备
该科技公司通过钉钉定位考勤系统核算出勤薪酬;通过智能报账机,实现自助报账一站式服务,提升了一线工作人员的报账效率。
4.3 应用移动商旅,革新员工报销工作新模式
该科技公司通过移动商旅管理,实现在移动终端上进行差旅申请、审批、预算控制及相关数据监控,办公环境灵活,避免时空限制影响工作进度;同时,大幅减少员工填单报销的工作量,实时提供多维度的差旅数据分析,指导差旅政策的优化调整。
5 结语
中国经济和互联网信息技术水平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互联网+”产业融合加速了各个行业企业的数字化、互联网化进程,为多方协同开展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企业财务管理要与时俱进,为实现企业高水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要重视管理创新,实现业财融合,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融入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提高企业整体财务控制与管理水平;同时,还要有效发挥会计信息化系统在财务监督与控制工作中的实际作用,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