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2021-11-23翁伟
翁 伟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0 引言
2020 年6 月28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明确表明,“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要落实经济管理年活动主体责任”“聚焦当前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长远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努力实现管理质量、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综合提升”[1]。“经济管理年活动”不仅顺应了现阶段发展的需要,而且为公立医院未来的发展模式、各项监管要求指明了发展的新方向。当前,医疗改革正处于新阶段,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即由传统的按项目“后付费”向着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预付费”转变,加上药品耗材涉及的集中采购和支付时限等,都给现阶段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医保覆盖面逐渐扩大的情形下,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应该向着精细化的模式转变,这是帮助公立医院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公立医院盈利水平的有效路径。
1 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精细化管理源于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是新时期被普遍认可、适用的管理模式。“精”是精髓,强调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要重点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关键性问题;“细”指创新方法和标准,鼓励企业实施量化的管理过程。将“精”与“细”结合运用到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能够明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2]。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上,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依照规章制度办事,做到权责统一,保障各项管理环节的顺利实施。在财务管理的方法、标准上,精细化管理强调将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考核、财务分析等环节都纳入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并通过这些标准及时发现公立医院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调整经营管理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相应的成本,实现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
2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2.1 公立医院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
财务的管理水平与公立医院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公立医院平稳、健康发展。伴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投入应用,公立医院在医疗技术水平上实现了较大突破,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也在增加,这一过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从国家公布的数据来看,近些年公立医院的收支情况较好,略有结余,但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尤其是2020 年,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现阶段,各三级公立医院普遍开展在线问诊、线上分时段接诊等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就医难”问题,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更好地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医院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下降等,结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公立医院仍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3]。
2.2 医保基金的回款周期过长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后,公立医院的医保支付方式转变为“后付制”,患者离开医院时仅承担部分费用,其余费用先由医院垫付,再由医保机构核算并提交申请,资金的回款需要经历一段等待期。这个等待期一般为3 个月,如果社保资金准备不足,垫付资金的回款周期还将进一步拉长。随着医保的覆盖面逐渐扩大,垫付的资金如果得不到及时回款,公立医院的运营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另外,医保政策又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医疗费用的使用额度,这使公立医院在医疗费用的使用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资金的支付等方面又多了一些矛盾。
2.3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编制与执行不协调
目前,大多数医院已将全面预算管理纳入财务管理工作,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难做到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协调统一,即过于重视预算的编制,无法做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管,造成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监管的盲区,超预算开支、预算外开支等问题频繁发生,无形中增加了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难度。建立公立医院的预算执行与评价体系是医院实现科研资金、基础医疗设施供给资金及其他类资金得以充分使用的重要举措,而预算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又会给医院增添一定的资金调用风险。另外,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普遍缺少相应的沟通与协调机制,这也会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
2.4 医保政策变化性较大,很难与时俱进
公立医院是医疗保障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也是医保管理机构及其他利益的枢纽。医疗保险源于国家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推进,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一般涉及很多的配套文件,任何一项政策的变化都会给财务人员的对账工作带来影响。此外,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掌握多方面知识,如会计实操、信息化管理及医保政策等方面,还要做到对医保政策的准确解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财务人员知识储备的要求。
3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3.1 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实施成本控制
对于改革措施中涉及的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资金使用的医保控费等问题,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其核心职能。公立医院的财务部门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向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模式转变,坚持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中心,将各项收支活动都纳入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在成本控制方面,公立医院可以采用更灵活的结算方式,缓解医疗费用上涨带来的经济压力,促进医保费用的合理使用。一方面,推进DRGs 支付制度与临床路径结合的管理手段,实现DRGs 在费用管理上的精细化[4]。另一方面,将预算管理进行科室的二次分配定额,以有效控制医保费用,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及效益的最大化。
3.2 完善财务信息的协调与沟通机制
在信息化背景下,公立医院各相关部门都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归纳及分析全面预算管理中潜在的问题。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与各预算执行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公立医院内部要整合信息系统资源,规范各项医疗行为、完善服务收费的管控平台,与医保经办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接双方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管理共享,搭建一个智能化的医保管控平台,为临床诊断治疗、领导决策提供意见,通过完善财务信息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保障财务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共享,更好地推进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进程。此外,公立医院也要整合患者就诊信息、临床诊疗路径,让医生能够通过设备或医生的工作站输入病人基本信息与临床症状,系统自动评价药品的经济成本与临床药品治疗效果,提供药品在处方中的使用范围、顺序,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实现对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避免不必要的医保扣款。
3.3 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考核评价机制
“三医联动”改革的推进和发展,即医疗、医保、医药的改革联动,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财务部门要充分考虑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的匹配性,按照批复的额度、开支范围执行预算,避免无预算、超支预算等多种问题的出现[5]。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充分运用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更好地实现财务上的精细化管理,帮助公立医院提升经营效益。公立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要做到医院内部资金流向的严格审查,对于预算细化管理中的要求,应当按照标准严格执行,务必使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得到相应加强。同时,应强化责任担当,合理安排预算资金,及时跟进资金的使用情况。针对公立医院中的预算精细化管理工作,可组成相关责任小组及时处理好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
3.4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公立医院要与校企进行联合教学,吸纳更多优秀的财务管理毕业生,保证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的完整性、专业性。其次,要继续加强财务队伍建设,丰富财务管理人员知识储备,提高其业务水平,充分发挥业务骨干和领军人才的作用,也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提升现有人员的精神面貌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使其及时了解最新的医疗保险理论知识与发展趋势。最后,要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奖惩机制,对年末优秀的财务人员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促进人员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显著提升,带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提高。
4 结语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应充分实现财务上的精细化管理,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与整合,帮助公立医院实现财务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营造合理诊治、合理用药的医疗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享受新一轮医改带来的各种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