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对策

2021-11-23孟昭爱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医疗机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孟昭爱

(济南市人民医院,济南 271100)

0 引言

医疗机构因其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导致部分单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现了片面重视医疗业务而忽视经济管理工作的现实问题,认为后者只涉及基础的收支预算、经济业务等,并未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一问题的出现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直接相关,同时也暴露出医疗机构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和弊端,如不能及时妥善解决,极有可能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甚至加剧医患纠纷,导致更深层次的矛盾,带来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重要性

1.1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财务管理工作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时期,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在发展建设方面与先进单位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就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忽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医疗结构要想保证自身良性运转、更好地满足病患的各种需求、实现高质高效发展,就势必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予以重视并摆在重要位置。基于新财务会计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能够保证医疗机构资金稳定、规避财务风险,确保其顺利运转,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更高、更多、更新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医疗机构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也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

1.2 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医疗卫生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数以万计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因此,如何调动这一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新财务会计制度,在分配医疗任务时可以更加明确,实现责任到人、出现问题直接追溯,确保每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既能够各司其职又能够形成合力,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及时运转[1]。而且在这一制度下,一旦出现突发问题,医院可以借助新财务会计制度第一时间找到症结、分析原因、排除疑问,确保医疗系统高效运行的同时,通过经验总结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因此,新财务会计制度下,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潜能都得到了有效激发,优势得以发挥,且考核明确、责任到人,最大限度调动了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 提升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水平

管理也是生产力,尤其对医疗卫生机构这种专业性强、内部体系复杂的单位而言,如何通过高效管理实现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的最大化,是摆在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医疗机构自身是一个庞大、完善的管理体系,其中财务管理发挥着基础性、保障性、核心性作用,对保证整个结构有效运转、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新财务会计制度开展财务管理,不仅可以极大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效率,有效改善医疗机构的财务状况,还可以为与之相关、相类似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树立标杆,促进医疗机构综合管理体系的稳步提升,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既定目标,为医疗机构以优质高效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效果不尽人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人普遍认为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医疗服务、医务水平、医疗方式管理创新,无形之中忽略了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其他管理工作。加之当前时期,医疗领域尽管进行了改革,但绝大多数尤其是公立医疗机构仍依赖财政资金,自身不需要担心经济问题。久而久之,各医疗机构也就降低了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体现为财务管理工作理念滞后、工作态度散漫、工作流程随意、职业素养较低,甚至个别机构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可有可无,不仅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而且阻碍了医疗机构的宏观管理水平的提升。

2.2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效、规范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完备的管理制度作为后盾和保障,对于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完善的制度同样必不可少。但由于未能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缺失,各医疗机构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不规范性大大增强,支出记账、经济收入的记录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出入。比如,有些会计人员在对相关票据的审核上较为粗心,在原始凭据不全或者是票据不合法的前提下也可以通过审核。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财务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埋下了经济隐患,还给一些不法分子浑水摸鱼、牟取私利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医疗机构的信任。

2.3 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在现代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中,财务管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发掘财务管理工作的潜力,助力医疗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一支完善、专业、现代化的财务管理队伍。但在现实操作层面,一方面,各医疗机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聘请专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专门针对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质量整体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机构的选才范围。此外,各医疗机构普遍认为医疗服务才是核心工作,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落实、职称评聘、职级升迁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不到位,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也限制了专业化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3 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建议

要改善当下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弊病和问题,应基于新财务会计制度的特点,结合新时期医疗机构发展需求,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实现新财务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助力医疗机构高质高效发展。

3.1 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各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取得实实在在效果的关键。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各医疗机构应从提升医疗机构综合管理水平进而带动整体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将财务管理工作摆在应有位置,给予足够重视,这既有利于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也能够在尽可能节约资金的情况下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顺畅[2]。同时,随着重视程度的提升,各项管理工作也都会显著加强,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不断完善,能够使会计人员对医疗机构的整体开支、重点开支等形成宏观认知,便于对各项资金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优化配置,确保其发挥应有作用。此外,医院还能够对收支进行分配,加强对经济行为的严格监管,确保医疗机构正常运行的同时,提升专业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调动其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3.2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各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状况优良、整个医疗服务系统健康有序运转,这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基于此,首先,医疗机构应在遵守相关财务制度的基础上,针对现实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科学调整、有针对性地设置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并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其次,应针对医疗卫生机构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设定严格的财务流程和制度,确保每一项财务工作都能够凭票报销、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尤其针对各项账目的收支明细要认真、仔细核对,对一系列原始票据要妥善、合理保管,确保各项工作既不越位也不失位,为保证良好的财务状况做好准备。再次,要建立完整的会计档案,这样一旦出现财务纠纷或财务问题时,就能够直接找到责任人。最后,在财务管理中要明确各个岗位上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分工,财务工作人员之间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形成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3]。

3.3 实施严格的财务审查制度

各医疗机构日常工作烦杂、琐碎,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片面重视医疗服务工作,而对财务管理等其他工作采取了搁置处理的方式,很多时候,管理、审核、审查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现象。为改善这一现状,各医疗机构应针对自身工作职责制定严格的审查制度,内审人员定期沟通、交流、讨论,并增加对核心部门、关键流程的审查频率。值得注意的是,内审人员的选择、确定应符合规避原则,确保审查程序规范科学、审查结果公平公正,最大限度规避外在因素的干扰和限制。同时,在审查工作中,检查人员对检验不达标项目、后续改善项目的意见应在特定位置予以登记,确保能够对其进行有效修改、跟踪,确保存在的财务问题能够按时达标、妥善解决[4]。

3.4 提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现阶段,虽然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就医疗领域而言,仍有个别机构因自身规划、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医疗机构应借助“互联网+”的浪潮,利用好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统一的信息收集保障系统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医疗机构应在充分利用各项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对门诊人次、住院天数、住院人数等非财务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归类、处理、共享,全面把握整个机构的系统运转状况,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4 结语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对整个医疗服务、救治体系的不断完善、优化和变革也具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医疗机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