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1-11-23邱广鹰
邱广鹰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环市路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引言
对于现在的教育来说,除了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培养。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师应该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基于立德树人的素养下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教师要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明白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1.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语言与文字,能够理解语言文字的所代表的含义与魅力。字、词、句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而阅读教学主要是在基本的字、词、句的学习基础上进行,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逻辑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综上可知,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形成阶段,阅读的开发促进作用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发,视野得到更好地拓展。
2.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2.1 教师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尚显不足。虽然很多教师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比较清晰客观的认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少有教师能够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仅限于在课堂上诵读,课后布置一些课外阅读,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执行,基本是学生能够流畅地诵读或是背诵,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就过关,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也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将学生的阅读教学与立德树人相挂钩,仅仅是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完成,导致学生品读能力的提升不明显。
2.2 阅读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拓展不足,对于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重视不够,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3 阅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输出是十分重要的。情景教学、小组教学等方法在阅读教学上应用较少,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3.1 注重师生互动,有效渗透立德树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上课走神的问题,互动中进一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我们要时刻记住在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之上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通过互动就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与学生谈心交流,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观念。[1]
例如,在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我十分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我让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读课文,在阅读时同时与学生积极地进行质疑、交流,感受学生对周总理伟大抱负的看法。通过师生互动,我会向学生讲解周总理对祖国、对民族的伟大情感,学生感受到了以后,我又引导学生养成爱国的良好品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2 开展课外阅读,有效渗透立德树人。随着教育的改革,现今教育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了,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要适当地进行拓展。可以结合课文找一些塑造人物优良品质的;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大自然美的;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表现语言音乐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课外文章指导学生阅读。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设立专门的阅读课或者教师指定一本名著和学生一起阅读交流,适当融入道德教育,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2]
我们五年级结合学校“童心向党,书润童心”主题品读《红岩》,每天坚持阅读,读后通过视频、音频、读后感等形式反馈。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众多革命英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姐对当忠贞,受尽酷刑,对待敌人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机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学生从他们身上的革命品质都能够获得启迪,以英雄作为榜样,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
3.3 加强朗读指导,有效渗透立德树人。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朗诵声情并茂、语句优美的文章和韵律优美的诗歌,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从而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多次反复的朗读,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后让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既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立德树人教育犹如春风沐浴大地,悄无声息,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教书又立德育人。
例如,在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示儿》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全诗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无比激动人心!教学中,指导学生读“王师北定中原日”时,要注意情感的转折,把上两句的悲痛转化为激昂,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读出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诗人当时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此时的诗人无奈地知道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陆游爱国、报国之情。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感染,读中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3.4 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效渗透立德树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越来越普遍,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也逐渐普及运用了信息化的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立德树人教育。[3]
例如,在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一课中,在上课前教师利用视频播放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关系与背景知识,对本篇阅读进行简单的梳理,接着课外拓展关于三国演义中其他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通过短短的几分钟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背景,这样在学习课文时就有深刻的印象,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很重要。
3.5 小组团结合作,有效渗透立德树人。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沟通、协调、配合。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想法,如果每位学生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则很难协调而进行高效的合作,在合作中沟通、协调是重中之重。在团结合作中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首先我们要进行沟通,明确分工要明确,每个学生把自己部分做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就获得预期的进步与发展,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中,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将任务分配下去,让小组内的一个学生当小蟋蟀青头,找另外一个学生当小蟋蟀红头,一改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合作排练课本剧,展示自己小组的阅读成果。通过小组团结合作的开展对于孩子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阅读中也是很重要的。
4.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社会对学生的道德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观念。通过语文阅读,我们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培养良好品德,让学生语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