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江九龙舞文化传承与艺术特征研究

2021-11-23眭威南郭振华

武术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龙舞平江九龙

张 铮 眭威南 郭振华

1.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扬州 江苏 225009;

2.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吉首 湖南 416000

“龙”是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华夏民族的象征。勤劳智慧的平江人极为崇敬龙,是“龙舞”的盛行之地。自汉至今,这里流入或派生的龙舞有九龙、荷花龙、稻草龙、疏龙、黄龙、板凳龙、三节龙、花龙、火龙、灯龙、人龙、水龙、单人龙、藤龙、玉龙、布龙等十余种,几乎所有乡村都会舞龙,特别是伍市镇白杨村村民组织的九龙舞,经过一代代龙舞艺人的不断推陈出新,已形成了独特的九龙舞艺术。

1 九龙舞的历史发展与传承

九龙舞历经数千载的发展。平江县伍市镇的白杨村的姚姓家族是其发源地。相传起始于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投江后对他的纪念。据姚氏健在的老一辈传承人姚佩凡描述,他们祖上有一本九龙舞《龙谱》延续至今,其凡例上这样记述龙舞:“三皇五帝定乾坤,伏羲文王八卦灵,龙光普照兴万业,仁义忠孝治国兴。”《平江县文化志》记载:“始于汉,兴于唐。”[1]初始名曰“龙灯”。人们用布或纸做成龙形状的灯,伴随着敲锣节奏,每逢年会、喜事、生命中的庆典、婚姻等等,由一些青年举着去走村串寨演出,求龙带给他们和平与繁荣,同时增加节日喜庆气氛。九龙舞以表演精湛、气势磅礴而著称并流传至今,已逾2000年的历史。经过时代的沉淀,由众多的舞龙艺人的探索创新,九龙舞表艺术不断升华和改良,已完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中国龙舞史上又一魁宝。以前常演的有“九龙献彩”“五龙捧圣”“金盆吊水”“八宝笼灯”“三星拱照”等十多个套路,如今发展到六十多套;九龙舞最初只有姚姓家族舞,现在村里的十三个姓也在舞了。

1.2 平江九龙舞的文化传承环境

任何文化的产生、发展都与其特有的自然生存环境相适应。平江县伍市镇地处罗霄山脉的低丘陵地区,汨罗江自东向西流过全境,是湘楚文化的源头之一。盛行“九龙舞”的白杨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农耕之余,人们崇文尚武。相对闭塞的交通使得外来文化侵入很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了白杨村灵性,特别是白杨村的厚实的文化积淀对九龙舞的文化的保存、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独特的地域性,使九龙舞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1.3 平江九龙舞的文化传承人状况

九龙舞有很好的民众基础,村民保护意识强。为了避免人员断层的窘境,在白杨村,孩童从五年级开始就要学习各种打击乐;上初中了就得学习九龙舞的技艺了。2013年,平江县时丰中学被正式授牌为九龙舞培训基地,老艺人每周定期一至两次到学校开展舞龙活动,传授舞龙技艺和打击乐技巧,讲授有关龙的知识。全村许多女人也积极参加乐队,尽情演出。龙会在村里的威望很高,龙兵们的组织纪律性也很强。每当龙队要外出演出,龙兵们都会无条件支持龙队活动,以大局为重,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保护传统文化责无旁贷。

1.4 平江九龙舞传承所受的社会与政策影响

自乾隆庚子年起,九龙舞快速崛起,全村几百号人参加舞龙活动。抗日战争至解放前期,汨罗江两岸天灾人祸频发,两岸村民生活焦头烂额,九龙舞也面临消失的危险。解放前期,为了迎接胜利的号角,九龙舞再次活跃起来。在历史发展中,九龙舞受到影响,发展有所停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九龙舞艺术重获新生,当地政府多次派工作人员深入白杨村搜集、整理九龙舞的表演艺术和舞蹈素材,并重新组织了一支200人的龙队恢复训练,发展出《九龙闹洞庭》《威风中国龙》等各种民族民间舞龙套路。自1991年起,九龙舞先后28次参加省、县、市的艺术表演,并获得巨大成功。1991年,夺得“岳阳首届国际龙舟节”大赛金奖;1999年,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摄制组拍摄九龙舞,向众人推崇;2000年,国家文化部把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名赋予了伍市镇; 2008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平江县属老、少、边、穷地区,受经济的制约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九龙舞的传承及保护工作困难重重。但是,平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 “平江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人,组建发展九龙舞的机构。将九龙舞传统表演套路编撰成书;以图像、文字等全面介绍九龙舞表演艺术;布置九龙舞馆陈列室;每年举办两期不少于400人的九龙舞传承人培训班;筹集资金购置九龙舞基本设备等。

1.5 平江九龙舞传承所面临的窘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平江“九龙舞”已不再限于祭祀活动,而是向娱乐、助庆方向发展,为我国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造势。并不断参与一些商业演出。20世纪90年代,九龙舞由于其复杂的艺术套路和宏大的阵容在岳阳、湖南甚至全国颇具影响力,几乎每月都有外出表演。但随着舞龙舞狮进入“国标化”体育竞赛项目后,九龙舞的优势也逐渐消失。最近几年,车费、食宿费都涨了,现在出趟门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这令一些商家望洋兴叹。最让乡民们遗憾的是,九龙舞错失了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演的机会。当年,奥运组委会原计划九龙舞去京表演,但因需要80万元的经费而不得不推掉行程。“九龙同舞,缺一不可,否则就砸了招牌,折了身价。”传承人姚大明认为。平江九龙舞自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华遗产名录以来,龙会总共收到40万元的专项保护经费。而仅仅是更新、添置道具就需要20多万元,这对于保护和传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始建于清朝的姚氏宗祠是贮藏设施、龙队传习的场所,仅仅对其修缮,就已投入200多万元,其中村民自发筹集七八十万元,至今资金缺口仍有很大。

2 平江九龙舞的艺术特征

2.1 平江九龙舞“仪式”之美

九龙舞在历史上有着浓重的祭祀色彩,如今白杨村仍保留着九龙舞原生态的祭龙仪式。九龙舞第一步是祭龙,这是一项不可不说的庄严的仪式。按九龙舞传承人的意思就是恭请龙神下到凡间,庇佑本方民众们五谷丰登、吉祥平安。龙坛上三牲祭品、龙神牌位、香花蜡烛一应俱全。然后行三献龙礼、披红、敬酒。舞龙珠、龙头的还需敬酒一杯。龙兵们需喝龙坛水的同时还要对坛鞠躬以表敬意。接下来,擂鼓、鸣金、发炮,欢快地冲出龙坛,戏耍一个扭丝圈。祭龙仪式才宣告结束。第二步是串村走寨的龙舞表演。九龙舞中所用的表演旗幡、道具等都十分讲究。龙头、龙鼓、龙珠、 旗幡、龙尾、龙耙的手工制造工艺一直延续至今。[3]大旗幡是排在队伍最前头的,是整个九龙舞仪仗的主体标志, 有 4.5 米高,与皇帝出宫时用的“万名伞”差不多。第三步是蒇龙又名送龙归海。传说龙是生活在海里的,舞龙活动结束后要把龙送回到海里。即人们敲打着锣鼓来到汨罗江边在河岸上,立好案台,祈告上苍保佑。然后燃起干柴草,龙兵舞着布龙从火上跳过去。接着取下龙头龙尾焚烧,送龙归海。完毕后,龙兵们拿着用过的龙的服饰不回头走其他道路回到龙会。九龙舞活动告一段落。

2.2 平江九龙舞“造型”之美

九龙舞需要九条龙表演,龙头用竹篾编织成龙头骨架,并绷上红布。龙眼晴、龙鼻用黑、白油漆制作,炯炯有神;龙被长30米,用染上黄色纯棉布制作而成,然后用黑漆画上龙鳞。整个龙气宇轩昂、活灵活现。特别是随着工艺技术的改革,各种栩栩如生的龙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龙兵身着蓝色民族服,脚穿用稻草编织的草鞋,头戴英雄冠,腰间缠绕着红色腰带;乐手腰系红色布腰带,脚穿稻草鞋,着黄色民族服,头戴英雄冠,民族气息浓厚,也使九龙舞增添了不少的地方色彩。九龙舞是平江特色的代表,其彩扎的精美、气势的宏大、套路的变化、表演的眼花缭乱、旌旗的翻动、音乐的震撼、气氛的热烈,使平江龙舞有着不同于其它龙舞的艺术风格。其他流派的龙舞实际上是“舞龙”,而九龙舞是名副其实的“龙舞”。虽然都是人在舞动龙,但其他流派的舞龙的动作和套路定位于翻、腾、滚、越、盘、卧、蹲、跪,焦点更在于人,而九龙舞更讲究 “龙”的图案和造型。九龙的彩扎工艺是其“形”,艺术表现是其“意”,“形”“神”兼备,方能使观众的注意力更集中于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龙身上。

2.3 平江九龙舞“灵动”之美

平江九龙舞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关键更在于它的灵动之美。通过龙的本身特征与人体的动作表现相结合的动态美感展现特有的艺术美感,因而造就出灵动的艺术形象。在龙舞的身体动态变化中,龙的游、滚、跃、穿、腾、翻、盘、缠、绕、绞等各种技法相互变换,龙的舞动姿势更加顺畅自然。最难能可贵的是,对于九条龙甚至更多的龙身一起舞动,其难度大大增加。平江九龙舞不仅做到了,而且还让每一条龙“游”的活灵活现,姿态万千。它“游”出了动态,“游”出了美感。如在九龙献彩这个套路中,由九条龙各自结合成一个小套路,成为竖排头、喜鹊搭桥、双龙出洞、凤凰展翅、龙吊水、宝龙灯、二龙献珠、彩篷船、双推磨九个花样等,充分展示每一条龙的特色,舞出了龙的灵性和翻江倒海、腾于天地的动势,呈现出流动美和运动感。充分调动着人们的观赏热情。

2.4 平江九龙舞“大”之美

九龙舞的舞蹈技艺及其语言追求用大气、大套路、大变化、大气势来突显出“大”的艺术特征。九龙舞表演上场有着总人数可达200人的庞大阵容,这在现今的舞龙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大套路套小套路,大小表演套路可达20多个。要把整个套路表演下来,需要3个半小时,令人眼花缭乱。相比于其他龙舞流派,平江九龙舞最独特处是九条龙齐舞,而且不局限于九条龙。它可以根据编织图案的规律,甚至九个九龙同台表演。几百人的大表演,这在中国龙舞中可谓独树一帜。九条龙一出场,便给人一种气势磅礴,威风八面的视觉感受。

2.5 平江九龙舞“故事情节”之美

九龙舞属大型集体龙舞,源于凭吊屈原的忠魂。整个故事环环相扣,独一无二。整个舞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九龙水”,生动地反映了九龙拯救屈原的勃勃雄心。第二部分“九龙献采”展现每一条龙为了拯救屈原而施展的特技。其中的“喜鹊搭桥”“ 金盆吊水”“三星拱照”“凤凰展翅”所体现的是九龙借助上天的力量,共同努力对付老龙王。第三部分“大闹洞庭湖”显示其独特的艺术和风格,如“铁笼关象”,九龙盘旋飞舞,象征着要把邪恶势力的龙庭怪象死死关在其中;“老龙脱壳”表现出老龙王迫于九龙激烈的进攻,万般无奈地将屈原送回到家。“龙船渡海”中九条龙组成一条大龙舟齐心协力地将屈原的忠魂送回人间,舞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威武不屈的英雄之美。

2.6 平江九龙舞“乐声”之美

对于平江九龙舞,民间音乐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九龙舞套路是以地方性文化和音乐为基础,有着鲜明的地区风格。平江九龙舞的音乐为湖湘民间打击乐,主要锣鼓有大汉锣、牛皮鼓、大钹、中汉锣、抛天锣、铜制长号等。抽天锣小巧玲珑,音色清脆、悠扬;大锣、大鼓由两人抬着打,音色浑厚;它们的音色形成的音差可达到16度,富有强烈的对比感,铿锵有力,感情色彩浓厚,现场震撼力强。平江九龙舞是现场套打,注重形与声的结合。并根据情节或急或徐,或扬或抑。时而舒缓抒情,时而激越高亢。这不仅有效地渲染气氛,还促进了舞龙者们之间的协调合作,从而使节奏更加统一和谐。乐声、龙兵们的“嗬嗬” 呐喊声与威风凛凛、盘旋飞舞的群龙融合在一起,大有地动山摇翻江海之势,观众无不为之喝彩动容。平江九龙舞正是通过一系列声与行的组合表演,才为世人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

3 结语

研究平江九龙舞的传承关系与艺术特征,是继承与发展平江九龙舞的重点。同时,我们还需要从多个视角思考平江九龙舞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不仅在只注重保护,更要在市场潜力上下功夫,从而推动其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龙舞平江九龙
灯会迎春,一夜鱼龙舞
铜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的传承与开展现状分析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寻找“九龙子”
断龙舞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终结“九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