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探讨

2021-11-23张金桥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分组体育教师思政

文 雅,张金桥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课程思政强调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建构“全课程育人”格局。小学生正处在品德培养和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强化课程思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体现小学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小学生塑造良好品德和陶冶高尚情操。而要推进小学体育课堂中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本文主要对课程思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上课时教师将学生导入某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通过教学情境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学中所谓的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其必须依赖于直观形象的支持才能进行逻辑推理和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对小学生而言,有些问题需要放在具体情境下才能准确地理解。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设定具体的教学情境。其一,小学体育教师要保证情境设计的内容新颖有趣,这样才能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其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进行50 m 障碍跑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教学情境创设为“红军长征”。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好障碍物的摆放位置和造型,分别将跨越障碍物的过程称之为“翻五岭山”“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勇夺泸定桥”“穿越岷山”等,称每个小学生为“小小红军”。这样一来,就赋予了小学生角色感和使命感,不仅能增加其练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还能使小学生了解红军长征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可以无形中在小学生的内心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其二,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设计的情境中增添音乐的元素。将音乐作为教学活动中传达情感的良好通道,可以促进小学生情感、想象和感知的发展。例如,在体育课的热身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欢快、有节奏感的音乐;在放松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其熟悉的歌曲或者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歌曲。例如,在足球课中,可以配合播放《小小足球梦》《拼搏的足球》等小学生喜爱的音乐,调动其积极性,使小学生内心升起为国争光的斗志。在武术课中,可以配合播放《醉拳》《武林风》等歌曲,让小学生感受到武术中蕴含的豪情与洒脱,从而建立起对中国文化的自信。综上,体育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合适的情境,能够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利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分组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将全班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组内评选出组长并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分组的实施可以依据教师对学生性格、行为和运动技能水平等的综合考察而制定。

从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来讲,这一阶段的学生更注重自我,但自我评价能力稍显不足。针对小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通过分组教学法,既可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又可促进其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其一,分组教学运用得当,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意识。例如,在队列队形课中,可以让缺乏纪律意识的小学生与平时能遵守纪律的小学生组队,按教学人数分为3 ~4 组。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调整队形,保证队列队形的整齐性。在分组练习结束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然后进行组内自我评价和组间互评,在评价后各小组继续进行优化练习。

其二,可以利用分组合作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在对小学生学情认真研判的基础上,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小学生进行分组,在确保各小组实力相当的前提下,鼓励各小组之间展开学习竞赛,或者比赛对抗。各小组内部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也可以让小学生以己所好,选择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结成小组,安排一些“蚂蚁搬家”“小鸟建房子”等游戏来引导各小组进行合作练习,并进行组间对抗。通过这样的分组教学,小学生不仅掌握了体育学习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小学生的纪律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3 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游戏教学法指的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借助游戏的形式使小学生参与其中,使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这一阶段,其个性发展中的情绪发展逐渐丰富起来,情感发展也逐渐深刻。利用典型的以合作为目标的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小学生情感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增加游戏教学法的使用频率,这个方法不仅让小学生在“玩”中巩固了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小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无形中加强了组织纪律意识,培养了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努力拼搏的精神。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拔河”“多人绑腿跑”“驿站传书”等游戏,这样既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又让其切实感受到集体荣誉感的魅力。因此,游戏教学法对小学体育教师而言,是一个非常适合作为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方法。

4 利用环境熏陶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环境熏陶法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前创造并设计一个具有目的性和教育性的课堂学习环境,通过教学环境的布置,来影响小学生的认知或行为。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此时其审美感和个性也在逐渐发展。再结合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内容逐渐丰富且愈加深刻的特点,利用好环境熏陶法,可以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无声地影响到小学生审美和个性的形成。

众所周知,环境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品德等,教学环境也能对小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要想将思政教育巧妙地应用到小学体育课堂中,利用好教学环境是必备的一个环节。例如,在50 m 快速跑课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在跑道周围或者其他合适的场所摆放一些诸如运动员奔跑、奋力冲线或者健身健美的图板等。当小学生在课间来到操场时,会不由自主地被图板上的图片所吸引。这样一来,小学生在正式上课时会有意识地拼尽全力跑步,形成一种积极的教学氛围。另外,通过运动员优美体形图的展示,小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体育的“强健美”,形成对形体美的正确认知。

5 利用激励教育法,达成小学生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

激励教育法主要是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发现小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通过正面激励的方式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达成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

小学生的情感发展还不是非常稳定,外界的批评容易伤害到小学生脆弱的内心。笔者在调研中,曾访问一个典型的案例:有一个“成功人士”,从小到大,最讨厌的课却是体育课。为什么讨厌呢?这源于他小学时,性格比较文静,不太爱动,刚上体育课时,经常做错动作,造成比较恐惧上体育课。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他,反而常常把他的错误动作拿来作为“纠错法”的案例,这使他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觉得体育教师“很可恶”,开始由恐惧上体育课,发展到讨厌上体育课,以至于影响其一生对体育的参与。

对小学生而言,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多给予正面激励,以促进其情感的积极发展。例如,当小学生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体操技巧时,第一次难免会产生畏惧、害怕的心理,体育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时机,对其进行鼓励。当小学生能克服恐惧完成动作后,小学体育教师要及时进行正面激励对其说:“你真棒!”或“做得不错!”等,从而使小学生收获勇气和成就感。

另外,上篮球课时,在课程的开始环节或者结束环节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有关篮球的励志故事,如可以讲小巨人姚明的传奇故事,从而使小学生明白任何成功的果实都需要靠自己努力拼搏去摘取,激起小学生努力拼搏的斗志。

综上,体育教师要努力开创思维,将一些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激励方法有机地融合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从而培养小学生乐观自信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6 结 语

对小学生而言,课程思政在体育教学中的科学应用,不仅有利于其充分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其综合素养,从而有助于使其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小学体育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促进课程思政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探究思政教育内容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贴合度,使对小学生的思政教育润物无声,但又颇见成效,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分组体育教师思政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