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2021-11-23浙江省常山县图书馆徐裕斐
文/浙江省常山县图书馆 徐裕斐
县级图书馆主要面向本县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为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需落实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满足读者资料查询、线上阅读等需求。同时,还能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加快图书资料流通速度,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县级图书馆在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常出现人工管理与电子管理交叉现象,导致经营管理成本增加。基于此,笔者立足档案管理现状,探究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路径,希望所得到的研究结论能为档案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一、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内容
第一,整理与排序。围绕档案的时间、性质以及类别进行条理性管理,使其按照一定顺序摆放。第二,归档和存储。同样围绕不同种类的档案做好柜台工作,管理人员需每天检查,针对档案资源更新情况及时存储、专门保管,避免档案资料丢失。第三,档案运用。档案资料不仅是信息传递的载体,而且还记录了图书馆的运营实况和发展情况,它以文化传递者、历史见证者的双重身份存在。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即充分利用档案,从而迎合读者多元化需求,确保档案管理价值的最大化彰显。
二、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档案的便捷存储。现今,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纸质信息的录入,并电子化存储、归档,这既能缩短存储时间,又能减少管理环节的人力资源投入,使管理成本大幅降低。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推广后,能够弥补纸质管理方法的不足,还能加快县级图书馆信息化进程。
(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县级图书馆的文书档案资料更新速度相对缓慢,随着图书馆运营时间的延长,档案整理难度相应加大,不同程度上影响档案的运用。现今,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用户档案、人事档案等管理方法陈旧,这无疑会影响图书馆管理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导致图书馆事业发展举步维艰。当信息化技术用于各类档案管理,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快速查找档案资料,从而了解图书馆业务进展、用户群规模及细分情况、人事管理状态等,使档案资料高效利用,最终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使图书馆管理效率大幅提高。
(三)有利于图书资料共享。以往纸质档案受存储空间、阅读时间限制,意味着这类档案的流通作业率偏低,难以更好地满足读者便捷阅读需求。当信息技术用于档案管理,能够突破档案资料运用的时空局限性,使档案资料随时、随地共享,真正加快图书资料流通速度,随着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图书馆服务作用得以发挥。不仅如此,县级图书馆与省级图书馆联网,通过资源共享来吸引读者关注度,真正调动读者阅读欲望。长此以往,能够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循序式提高读者文化素质,最终为县级图书馆发展提供推动力。
三、当前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常见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县级图书馆践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是因为大多数馆员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缺乏新意,所以管理模式的改动完善较小,导致信息技术流于形式,短时间内难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一些县级图书馆长此以往,不抓住信息化机遇寻求改变,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陈旧。多数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实用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依据主观意愿进行档案收集、档案管理,这无疑会扰乱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导致信息化资源低效利用。长此以往,不利于图书馆长久、健康发展,并且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会大幅降低,因此,健全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显得十分紧迫。
(三)数据库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些县级图书资料不支持信息系统录入,并且数据库容量较小、基础设施不够优化,导致城乡居民阅读体验大打折扣。如果错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时机,那么图书馆事业发展步伐将日趋缓慢,不利于深化图书馆事业改革,最终导致精神文明社会建设效果与预期要求存在差距。
(四)档案信息化管理员数量不足。当前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一些馆员以兼职身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一旦新技术进入,或者信息软件更新,这类馆员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适应档案管理环节的变化,这不仅会降低信息技术利用率,还会弱化档案信息化管理质量。此外,一些图书馆为馆员提供的教育培训较少,导致馆员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遇到重重阻力,长此以往,会降低工作热情,不利于图书馆的稳健发展。
四、完善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档案信息化管理效果受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工作理念影响较大,信息化时代到来后,图书馆领导者应面向档案管理员传递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内容,使其尽快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在正确理念的引导下参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图书馆转型,为读者多元化阅读提供最佳服务。当管理人员摒弃传统管理思维,将档案信息化管理思想内化于心时,就会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严格遵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势全面发挥,从而真正优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效果。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人员要树立大数据思想,借助大数据系统整理档案信息、利用图书资料,必将取得档案现代化管理成效。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在县级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建设中也是如此。引入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后,传统管理制度的实用性遇到挑战,这为新制度运用提供了契机。需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应立足县级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实际,根据管理需要制定可行性制度,以便为信息化管理提供制度指导与保障,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活动有序开展。除此之外,结合县级图书馆职能,适当调整管理制度,并向优秀示范县借鉴制度改进经验,使县级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统一化、标准化,这对后续图书资料共享、档案便捷存储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此外,图书馆馆员能够尽快适应信息化管理制度,掌握所在地区县图书馆档案管理要求,进而为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所需服务,亦是题中之意。
(三)建设数据库及基础设施。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数据库的构建,为档案管理提供网络平台,实现了线上编码、资料录入、信息查询、档案调取、借阅统计等。全文数据库建立后,档案资料细分操作随之跟进,对于读者来说,能够有方向、有目标地查找,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流通作业效率。此外,数据库要支持资源共享,保证县级图书馆资料的丰富性,面向广大读者提供所需服务。信息数据系统引入后,必须具有操作权限的管理人员方可操作系统,完成信息获取或加密处理。同时,基于档案管理模块实现价值档案的专项管理,并以档案整合的方式实现集中化管理。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措施,即完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要及时与政府部门联系,申请财政支持及优惠政策,使硬件改进、软件升级等工作逐步落实,真正为城乡居民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阅读体验。久而久之,管理人员会越发觉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心应手。
(四)培养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当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县级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要随之提高,以便出色胜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真正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首先,图书馆与高校合作,留用专业能力强的大学生,以便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面向社会招聘信息技术人才,以便为图书馆档案管理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县级图书馆信息技术人才力量。其次,面向档案管理人员大力培训,借助培训机会引进最新理念,并运用先进技术、信息软件,以期全面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其在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合作之力解决问题,探索信息技术灵活实践要点。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鼓励馆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档案信息管理中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最后,鼓励馆员外出参加相关业务学习活动,丰富业务人员知识视野,并优化馆员的知识结构。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培训中收获理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后,县级图书馆要围绕信息安全管理进行教育,以此强化馆员的安全意识,使信息技术优势全面发挥,从整体上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县级图书馆能为人民群众阅读提供专门的场所,还能通过档案信息化管理来满足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进而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克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阻力,县级图书馆应强化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并建立数据库及基础设施、培养专职管理人员,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为精神文明社会构建提供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