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思考
2021-11-23黄辉教授周锋李山
黄辉(教授)周锋 李山
(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一、引言
会计信息作为使用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影响信息使用者能否据此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还会对市场运行效率、市场秩序,甚至整个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影响。为了促使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国家在制度层面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具体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能力的特征加总[1],也就是会计主体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属性,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的特征。当前,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可根据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原则分为基本特征和其他特征两个层面,具体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不断落地,一方面产生了很多新的经济业务,另一方面使得传统业务发生变化,两者叠加使得经济业务产生的数据呈指数式增长,数据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时效性上也变得更强。会计数据的这些变化必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丰富了信息源,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还催生出很多处理分析数据的工具,增强了信息的多样性和可获取性。因此,基于决策有用观,随着各种技术瓶颈的不断突破以及信息数量和形式的不断增加,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当今“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所呈现出来的新变化和发展值得去进一步思考。
二、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首先,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信息内容也各不相同。例如投资者侧重于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能力情况,而债权人则更侧重于企业的偿债能力大小等。其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受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信息的数据源更加多元化,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相关信息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信息使用者所能获取的信息不仅包括企业日常的内部经营数据,还包括外部的网络流量数据等。因此,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未来信息的需求增加。理性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都是趋利避害的,需要最大程度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求有价值的信息来帮助其做出决策、规避风险。而以往的财务报告编制都是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并不能体现出在未来可能重要的经济业务信息。因此,无法充分有效地从传统的财务报表中获取未来信息,这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信息使用者在做出决策时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企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能够更有效地找到相关信息和更直观的发展趋势,预测和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指标和财务状况,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这样在为投资者提供未来有用信息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和运营风险。因此,与企业未来发展相关的信息和其他的原始或分析得出的前瞻性信息对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互联网环境下未来信息的可获取性变强,进而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二)对会计信息相关性需求的强化。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会计信息更侧重于体现前者。但由于互联网时代会计环境的变化,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重心逐渐从过去的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信息使用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性,而不仅仅是信息的可靠性。所以,单一化的财务报告已不能满足当前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信息使用者更希望能够依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理、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处理、汇总、分析等工作。通过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处理和云计算能力,信息使用者可以更直观地对目标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以及成本、收益核算分析,实现对项目的多维度、全方面把控,进而提高所获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此做出准确、合理的决策。因此,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需求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对会计信息时效性的需求增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价值日益凸显,商品的定价、汇率等信息能够在使用者之间进行实时传递,企业间的经济竞争有时会变成对信息时效性的竞争,这也就对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阿里和京东这种互联网电商企业如果采用以往半年的财务报告制度,那么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于其信息使用者的有用性,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时效性的需求,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网络来实现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和会计核算的信息传递和共享,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生产经营的效率;而从外部来看,企业又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完成与税务、银行、工商等多个部门的数据交换,特别是电子档案的应用,可减少传统会计模式下的书写和打印,简化账务处理流程,进而减少会计信息生成的时间,实现会计信息的实时披露。因此,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时效性需求更高。
(四)对非财务信息的需求增加。一般而言,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大都可以认定为非财务信息,例如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产品生命周期、研发及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和管理者计划等[2]。通常企业以披露财务信息为主,辅之以必要的非财务信息。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诸如互联网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投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者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所以,仅依靠以往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以及有限的非财务信息很难对投资项目做出准确合理的决策和评价。例如互联网类企业在成立初期,其财务报表中披露的相关数据和指标表明公司盈利状况并不好,但从长远来看,把行业发展周期、企业成长能力、市场的稀缺性以及网站访问流量等非财务信息纳入考虑范畴,就会发现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发展潜力巨大。因此,综合考虑非财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克服短视行为,提高决策的效率,降低投资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使得企业一改以往的“粗放式”经营,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这也就催生出“业财融合”的概念。业务信息也属于非财务信息,业财融合将企业业务与财务信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进而使得财务报告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未来发展评估和预测的准确性,加强了企业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成本及风险的把控。业务与财务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更注重最终的结果,而后者则是更注重对过程的监管,两者在以前看似不可调和,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消除了很多技术壁垒,为业务与财务的融合铺平了道路。现如今,很多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也都在推行财务一体化,促进业财融合。可见非财务信息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需求日益凸显。
(五)对非结构化数据的需求增加。互联网环境下,由于许多新兴数据媒介的介入,使得会计信息不仅数量庞大,来源也更加多元化,因此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有了很大变化。会计信息类型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本,未来80%至90%增长的数据都为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非结构化数据类型,信息使用者对于此类型数据信息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以会计的角度来看,发生了交易就会有信息,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的背后都伴随着大量会计信息的产生。与此同时,在会计信息的搜集、筛选、存储、维护、处理、挖掘和分析这一系列过程中,对会计信息每一步的加工又会有新的会计信息产生。目前,会计以记录结构化数据、价值信息为主。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与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兴起也使得会计步入一个数据信息的新时代,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对会计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以结构化数据为主的会计信息[3]。例如,某公司采购一批办公用电脑,原始凭证上记录着购买的数量、单价、品牌型号以及交易时间等信息,这些都是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当然,背后还有许多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如电脑及配件图片、近期价格波动图表等。再比如,随着近几年公务卡的普遍使用,会计信息不仅由会计部门内部产生,也会由外部产生。所有的公务卡的持卡人也是会计信息产生的重要来源,持卡人的公务支出都会产生大量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也同样具有分析价值。非结构化数据更侧重于以不同形式、多角度地提供会计信息,它是在结构化数据的基础上对于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补充。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只有综合考虑了会计信息中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才更能完整、准确地了解所发生经济业务的实质。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应用不仅为企业业务和财务信息的转化搭建了平台,提升了企业处理信息的自动化水平,也为企业财务模型的建立以及风险的把控提供了更有效的解决措施,其优越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4]。此外,SAP和用友NC等ERP系统的出现,使得许多企业能够对业务、财务、客户、员工等进行数字化管理,从而驱动业务创新与管理变革,促进财务一体化以及业财融合的推进。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形势,应当调整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根据信息使用者新的需求变化向其提供所需信息,以保证企业以及会计信息市场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会计信息需求变化对质量特征的影响
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才有了多种质量特征,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对质量特征产生影响。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保证会计信息满足质量要求,最终对使用者决策有用。因此,分析会计信息需求变化对质量特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不相关信息可能造成的影响。虽然在互联网环境下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数量比以往要多,但是也应该注意到这些原始数据中包含了所有数据和全部细节信息,一方面这增加了处理会计信息的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随着会计信息数据的指数式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不相关数据掺杂其中,使用这些数据会降低整体数据的有用性。同时,这些不相关数据也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判断,降低决策效率,甚至会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完整性”问题。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得到更加充分的反映,虽然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加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完整性,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信息的数量变得更加庞大,使得对有用信息的采集和筛选工作也变得更加困难。在众多良莠不齐的数据信息面前,信息使用者受搜集信息方法的不同以及获取信息途径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难以逐一对各条信息进行分析,只能依据有限的技术和经验认知选取其认为有用的信息,这样反而影响了信息的完整性。同时,也容易将劣质信息考虑进来,进而对接下来的决策产生误导。除此之外,因为互联网已经成为众多利益相关者了解一个企业信息的重要平台,有些企业为向外界传递利好信息吸引投资,会在互联网上披露一些子虚乌有的空壳公司和虚假关联交易,欺骗市场和投资者,这也属于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完整性”问题的一种。
(三)“及时性”是把双刃剑。互联网环境下,虽然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得到大大加强,使得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及时地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但是,在会计信息传播者方面,网站、媒体、券商等可能为了吸引流量和股民的关注,对一些未经审核的虚假信息进行快速传播,从而蒙蔽了市场和众多投资者。因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信息发布更为快捷,时效性更高,如果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则反而会带来范围更广的负面影响[5]。由此可见,“及时性”是把双刃剑,信息传递的重要前提是要保证信息不能在传递过程中失真。此问题也值得去进一步思考。
(四)监管难度加大导致的“可靠性”问题。由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即时性特点,越来越多的信息使用者选择从互联网获取所需会计信息,但这也导致了会计信息监管方面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有些公司在短期内发布未经准确计量的严重失真会计信息,并在网上广泛传播,但相关部门很有可能未给予及时关注,导致会计信息传播范围增大,使许多投资者受到损失和影响。可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内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互联网环境下,要保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就对会计信息传播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新要求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为适应上述会计行业环境的变化,促进会计体系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在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了如下新的要求。
(一)“如实反映”替代“可靠性”。美国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对“如实反映”的定义是:如实反映是指反映的现象与其实际计量或描述间的对应性或一致性,其中所要反映的现象包括经济资源和义务以及可以改变那些资源与义务的交易和事项[6]。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数量较以往更大,形式更多,范围更广,而“如实反映”一词比“可靠性”更能表现广泛的意思。此外,美国“萨班斯”法案中明确了会计准则的制定不能仅仅依靠规则为导向,要更多地以目标为导向。“如实反映”侧重于信息筛选加工的过程,反映出了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可靠性”则是更偏向于信息质量的结果,所以以目标为导向制定的会计准则更能符合会计的目标。
互联网环境下用“如实反映”替代“可靠性”不仅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而是更能突出会计信息的实质性内容,更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要。
(二)完整性。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不会被修改或破坏,输入输出前后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完整性要求会计信息需要满足使用者理解客观经济现象本质所需的所有内容,其中也包含对某一经济现象的阐述和解读。同时,根据决策有用观来看,完整的会计信息也必须是重要且能可靠计量的。会计信息的产生需要经过重要性水平判断和会计计量两个环节,因为会计准则的约束以及不同会计人员对于重要性判断的偏差,致使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能够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信息已然被筛选掉,而在会计系统内部保留下来的只是部分某一经济现象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显然是不完整的。信息是否完整需要使用者来定义,而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和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处理而来,所以从这一层面上来说,以往完整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会计人员决定的。
在如今互联网大发展的环境下,会计信息的数据源变得更多,不仅是传统的结构化数据,更重要的是前文提到的各种非结构化数据。例如,信息使用者完全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对公司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有更加完整的认识,满足其对资产方面的信息需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加持一改以往会计人员决定信息完整性的主导地位,使得信息使用者在获取所需信息时能有更多的主动权,进一步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此外,因为当前财务报表的固有限制,侧重分析企业的财务信息而忽视了非财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完整,非财务信息同样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重要影响。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获取非财务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数据库技术的运用,找到数据之间的关联,用人工智能手段挖掘相关非财务信息,进而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学的决策,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不仅如此,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财务和业务信息的相互转化提供了便利。总的来说,互联网背景下,凭借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会计信息的反映较以前更加完整。
(三)可追溯性。信息的可追溯性是指过去发生的业务和财务数据信息都被准确记录并且能够随时查询验证。互联网环境下,区块链技术出现,其链式数据结构以及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特性一方面保证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系统中所储存的数据都被准确地记录在各个时间节点上,这样区块链可以看作是一个以时间为坐标轴的记录系统,通过此系统可以对历史信息进行完整追溯[7]。
区块链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在账务处理时的高度自动化,使得企业所发生的每笔业务都能够按照时间顺序被准确记录,保证了会计信息从生成到信息使用者最终使用这一过程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信息使用者可以借助区块链对发票、入库出库单、销售清单等全部数据信息进行追踪查询。同时,这种可追溯式的特性,还缩短了结算周期,保证了各种业务与财务信息能够被及时、准确地获取,促进企业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发展,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除此之外,还减少了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使用者由原来对会计人员的信任转向了对区块链系统算法的信任,进而降低了信任成本。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追溯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区块链下的财务模式在此方面较传统的财务模式有更大优势,可以预见随着“区块链+会计”的不断深化,会计领域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
(四)计量的准确性。过去为了追求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技术条件有限等因素,会计计量慢慢偏离了其计量的真正目的,造成了信息价值的丧失。例如在无形资产占比比较高的企业,由于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很难确定,经过计量后的这些无形资产,很多都不能在报表中得以如实反映其价值。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广泛应用,逐渐降低了过去会计计量不确定性的情况,“互联网+会计”从根本上转变了会计计量的方式,不管是数据信息的搜集还是处理,都变得更加直观、准确。例如,可以借助互联网实时获取最新的市场数据,帮助对估值难度大的资产进行客观定价。此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减少人为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干扰,避免以往那种人工核算数据的失误。例如使用电子凭证代替纸质凭证,保证一项经济活动客观真实的数据反映,这样也就提高了会计信息计量的准确性。
五、保障措施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使用者所做出经济决策效果的优劣,综合前文分析,针对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会计信息质量出现的新问题及提出的新要求,本文提出以下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措施:
(一)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协同收集结构与非结构化数据信息。一般反映在财务报告上的会计信息主要是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即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信息,而对于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反映较少。在互联网环境下,借助相关信息技术可以对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协同收集分析,使得原始的会计数据信息更加完整。同时,基于业财融合的要求,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阶段,要将能有助于反映经济业务全貌的信息归集到会计账务处理的流程中来。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结构化信息,还包括大量的如电子票据、影像音频资料、合同、公司社会关系、信用评级等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反映经济业务实质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将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客户等会计主体纳入到会计信息处理流程中来,一方面促进了企业财务一体化和业财融合进程,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不管是从横向(广度)还是纵向(深度)来讲,信息使用者获得的数据信息都较过去更加完整、全面。
(二)提高会计人员相关技能,为信息使用者按需提供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下,面对庞大、多变的数据信息及各式各样的处理分析工具,会计人员以往的工作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当前信息使用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因此,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掌握数据处理的工具,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综合技能。在熟练掌握相关技能的基础上,依据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人员能够更准确、高效地定位所需信息范畴,主动筛选掉冗余信息,选择有用的结构、非结构化信息,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做出决策服务。过去会计信息的提供都是由生产者主导,而现在逐渐转向以信息需求者为主导。传统的“四表一注”已不能满足当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人员应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使用情况,不断调整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式,充分挖掘财务报表背后隐藏的各种与经济业务相关的信息,关注非结构化信息,多维度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信息。
(三)建立专门的会计信息披露与分析中心。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由于会计信息的数量和类型大大增加,使得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分析难度也随之加大,这对于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划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会计信息披露与分析中心[8],负责对会计信息进行筛选、收集、加工、分析、编制、披露等一系列工作,这样能够对企业发布的信息进行更严格的把关和监督,减少劣质信息的进入以及错报漏报的可能性。不仅是本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还需要收集、分析竞争对手以及整个行业的会计信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会计信息。专事专做,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处理数据不仅能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也能使企业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掌握更多主动权。
(四)加强外部监管,完善立法。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复杂多变,致使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更加难以把控,因此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企业内部对于信息的监督检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当前网络环境下第三方的监管比较欠缺,针对网络信息造假的相关法律体系和奖惩制度还不完善,得不到有威慑力的处罚,诸如康美医药、瑞幸咖啡等涉事企业铤而走险,导致财务信息造假事件频发。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快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立法进程,构建完备的奖惩和责任人制度,引入社会公众监督。将信息从产生到发布再到传播等整个环节都纳入到法律的约束之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划分,力求出现信息造假问题时能够追究至相关责任人。只有加强外部监管,做到有法可依,奖惩有度,落实责任,才能提高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
六、结语
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但环境的变化同样催生出了许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健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推进会计信息化改革进程,构建良好的网络信息发布与传播环境。企业需要建设专门的信息披露与分析中心,加快建设财务一体化,促进业财融合。会计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技能水平,熟练掌握会计信息处理工具,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努力提升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