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译实践视域下显化翻译研究
2021-11-22王婧琦
【摘要】视译是同声传译研究及口译研究中无法忽略的研究对象,在口译教学领域充当系统口译训练的重要实践形式意义重大。显化是翻译实践中常见的翻译现象。然而,虽然视译与显化翻译皆是翻译研究中的热点研究对象,但将两者作为研究对象却少有人涉及,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本文对视译领域中的显化翻译进行探索。
【关键词】视译;显化;显化翻译
一、视译简述
(一)视译定义
视译是一种特殊的口译形式,归属于会议口译的一种表现方式,也可以称为视稿翻译(秦亚青,1987)。不同的翻译家赋予视译的定义也是各有差异。Gile与Lambert将视译定义为口头翻译书面文本的翻译方式,是兼具笔译与口译的翻译表现形式,即是口译的特殊变体也是笔译的具体形式。
(二)视译研究回顾
国内研究中,笔者以知网为检索工具对国内视译研究进行数据检索(检索时間为2021年5月21日星期五),其篇关摘检索结果为554篇学术期刊,220篇硕博士论文(博士论文6篇,硕士论文216篇),共计872篇。纵观国内视译研究,针对视译本体研究总是绕不开视译的定性问题即视译究竟应归属于口译的一种形式还是仅作为口译训练的重要训练方法。国外视译研究中,Lambert于1991年指出视译也可以被视作“附有文本的同声传译”,也是重要的口译训练方式。笔者在国际期刊检索网站以Sight Translation 以及 Sight interpreting进行主题检索,检索结果为108篇学术文献。视译研究热点呈变化式特点,研究对象由视译处理技巧类实践技巧研究转变至实验性研究如眼动研究以及与认知科学相交叉的交叉学科向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视译课程教学以及视译技巧研究。许多海外翻译类知名院校如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巴黎高等翻译学院等均开设视译课程(钱多秀、唐露,2014)。
二、显化研究
(一)显化与显化假说、显化分类
“显化”(explicitation)的概念首先由 Vinay & Darbelnet(1958)提出,认为“在目标语中对源语中隐含的但可以从语境或情境中推断出的信息加以明示的过程”。Blum-Kulka (1986)对显化现象进行系统性研究,最早提出显化假说即“译者对原文的解读可能引起译文较原文更冗长”(Blum-Kulka 1986:19)。对于显化的类型和形式,学界尚未达成一致。国内为更认可Klaudy的显化研究分类。其早期的显化分类由三种添加策略组成:强制性添加、非强制性添加和语用添加。后修正为四类显化:强制性显化、非强制性显化、语用显化、翻译过程的内在显化(translation-inherent explicitation),并指出第四类才是显化研究的真正对象。
三、视译中的显化实例分析
(一)强制显化
(1)巴沙尔阿萨德领导的政权用坦克和枪支袭击了和平抗议者。
译成The regime, led by Bashar al Assad, has attacked peaceful protestors with tanks and guns动词由主动变被动是英汉构句固有差异造成的强制显化。
(二)语用显化
(2)“护甲”在古代尤为流行,尤其受富贵家庭的女性欢迎。
“Fostering nails” had been a fad in ancient times, especially for females of wealthy familie“护”译成foster是汉语“养护”的意义对等。
四、结语
视译本身具有处理时间短,处理任务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很容易出现增补或省略原文意项的翻译现象。本文从翻译显化现象入手,希望通过视译的方式对文本进行即时性的翻译,以此观察显化翻译的使用情况及使用特点。
参考文献:
[1]秦亚青.(1987).浅谈英中视译.外交学院学报(01),61-64+70. doi:10.13569/j.cnki.far.1987.01.011.
[2]钱多秀&唐璐.(2014).视译课程教学思考.中国翻译(03),53-56. doi:.
[3]Blum-Kulka, S. 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A]. In House, J.& Blum-Kulka, S.(eds.). Interlingu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 Tübingen: Narr,1986:17-35.
[4]Klaudy, K. Explicitation[A].In M.Baker(ed.).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Z].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
[5]Vinay, J. P.& Darbelnet, J. Comparative Stylistics of French and English: 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58.
作者简介:王婧琦(1998.8—),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翻译,研究方向:英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