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策略
2021-11-22李萍
李萍
【摘要】初中语文具有内容深刻,含义深远的特点,因而充分的课前预习是必要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教育部愈发看重学生课下自学能力,通过自我疏导的方式提前掌握课文大致内容,对于初中语文学习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探讨预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研究
一、当前初中语文预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后监督没有落实到位
预习教学一般都是在课后,而大多数的家长并未知晓此事,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通常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做与不做全由学生自主决定,预习作业的布置成为空谈,课后学习的监督也并不到位。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自控力差,无法做到自觉学习,另一方面则是教师与家长之间并未实现良好的沟通,缺乏联动,因而使得预习作业难以切实有效地落实下去。
2.学生态度不端正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预习作业就等同于没有作业,因为大部分教师在讲授时,通常都会默认学生已经提前预习而直接进行讲课,缺乏监督环节,学生由于惰性使然,几乎很少能够独立进行课文的预习与自学,这就会使得课堂效率底下,同时也不利于相关教学环节的开展。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尽管能够做到自觉预习,但是却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预习作业往往都是敷衍了事,例如仅仅只是给课文标了段,或者仅仅是查阅词典辨认生词等等。
3.预习要求不明确,个体化差异明显
教师预习目标不明确也是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重要问题,很多教师由于课程安排紧凑,因而忽略对于预习部分的重视,预习目标不明确且预习内容宽泛,缺乏指导性,因而导致学生不重视,认为预习作业可有可无,并不需要认真完成等等。加之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相同,个体化差异明显,这也使得很多学生预习效果截然不同,好的甚至可以掌握全部教学内容,差的则仍然一知半解,不知所以然,两极分化严重,极其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与进行。
二、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1提前制定方案,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预习教学而言,明确学习目标,做好任务分配至关重要。正如法国思想家蒙田所说:没有一定的目标,思想就会丧失。同样的,没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丧失。一方面,教师应该明确预习主旨,分配好任务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制定完善的预习方案,建立完备的检查机制,有效落实预习作业的进行。例如在进行邓稼先一文的预习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主旨,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邓稼先伟人的伟大事迹,并能够大体复述出来。其次则应该进行具体预习任务的布置,例如自我总结课文段落大意,探究邓稼先先生的性格特点,文章中儿歌运用的目的是什么等等。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式的目标的设立,进而促进学生自我预习的有序性以及合理化等等。
2.通过兴趣引导提升预习效率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预习环节枯燥繁琐固然是其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但更为关键的因素,则是预习作业本身缺乏吸引力。大部分预习作业就像作业一样,空洞且散漫,学生不仅需要仔细认真思考,同时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资料查询,网上问询等等,费时费力,远不如抄个课本来得简单有效。我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而初中语文预习也不例外。要想提高学生自我预习的效率与积极性,首先应该从兴趣出发,实行兴趣驱动式的教学管理方法。例如每一文章后面都有读读写写环节,教师可以据此,进行游戏环节的布置,随即点起一名同学,然后随机挑选一组词汇令其默写,失败的人需要受到惩罚,例如抄写课文,或者当众自嘲,而成功回答上来的同学则有权利指定一名同学进行课后文字的默写,循环往复。这样一来,文字学习变成了游戏,输的人不仅要接受体力惩罚,同时还要在同学面前丢脸,失败成本过高,同时成功者又有权利惩罚他人,奖励丰厚,机遇与挑战并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预习环节的展开与落实。
3.传授方法,引导习惯的养成
大多数学习习惯欠佳,因而预习水平参差不齐,对此,教师应该注重引导,通过课上指导或者课下交流的方式,做好沟通与完善工作。例如在文言文《孙权劝学》一文中,大部分学生并未事先自我注解,而是直接抄的课文全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给予纠正,敦促其自我注解,然后再看答案的良好文言文學习习惯的养成等等。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相较于小学而言,具有难度明显提升,文字量急剧增大的特点,注重预习教学,通过预习方案的制定与预习策略的完善,不断提高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落实与开展,对于提高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素养培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金海.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习策略[J].科普童话,2020(19):52.
[2]焦万福.预习教学在初中语文的策略探讨[J].中学语文,2019(27):11-12.
[3]冷军.浅析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27):25.
[4]刘文莉.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的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16(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