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活动化”美的语文课堂构建

2021-11-22余小琴

红豆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活动化课堂构建双减

余小琴

【摘要】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唯成绩论”、“唯升学论”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不仅造成了学校教育方向的偏移,更使得学生长期背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仅没有获得智力的发育,更加造成了德育水平的低下。随着教育部“双减”政策的全面普及和落实,“让学习回归校园”、“让教育回归本质”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也有了实现的可能。本文主要分析了“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活动化”构建。

【关键词】“双减”;“活动化”;语文;课堂构建

引言: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头等大事,纵观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学生顺利通过升学考试,学校会在课程结构上进行调整,如减少,甚至取消体育、音乐等学科内容教学,充分利用校园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让学生背诵语文古诗词,或者是给学生布置超负荷的课内、课下作用,尽可能地压榨学生的娱乐时间。同时为了让孩子具备一技之长,家长也会报名各种课外培训班。以上两重因素,使学生逐渐沦为了学习的机器、社会的工具。

所谓教育领域的“双减”政策就是指校内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减轻学生的培训负担,这一政策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战略。“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正在经历一场至关重要的教学变革,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教学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有效教学途径,一方面,它对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暴露出的诸多机械化、刻板化的弊端进行了有效改良,另一方面,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在这样一种倾向于娱乐化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开发、技能锻炼、综合素养等都将得到有效提升。

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语文课堂“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应当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游戏教学,兴趣引导

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相比,小学生尚处于心理机制不健全的阶段,注意力容易出现转移、兴趣广泛、对万事万物有强烈的探知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种游戏情境,就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兴趣引导,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巨大的创造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相对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超负荷学习氛围带来的压抑感,能够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学习快乐。

生活教学,体验引导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构建中,要强调让生活走向课堂,让语文贴近生活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原型、生活事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再现,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将理性抽象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联想教学,思维引导

通过展开想象与联想而获得的一种全新认知和情感体验就是创造思维的形成过程,它是一种存在于意识层面,具有极强发散性特征的思维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教材内容、学习语文知识,必须依靠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联想教学法,是在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小学生进行适当地启发,让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尽心联想,从而丰富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互动教学,合作引导

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合作是发展的基本方式,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既是一种有效的活动教学形式,又是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讲,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的话题或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和集中探究,通过创设一个思想自由交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既进行自身个性的展示,又培养起自身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以《司马光》(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为例,本篇文章讲述了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以下问题的提问:

①还可以选择哪些方法救人?

②哪一种效果最好?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有的小组会提出可以找一根树枝,让水缸中的小朋友抓住,把他拉上来,有的小组会提出可以用自己的腰带做一根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集中总结学生所提出方法的共性——耗费时间,而救人是一件争分夺秒的事情,司马光的方法简单、直接、有效,效果最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自我表达权得到了有效尊重,在与其他人的合作讨论过程中,自身的发散思维也得到了有效培养,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积累了可操作性的生活经验。而这些收获,都是反复的作业和课外培训所无法得到的宝贵财富。

结束语

总之,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也就是说,生活中蘊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而通过对这些教学资源的学习和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又会反过来指导学生的生活。但实际上,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生活,只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开展日常化的教学活动,才能赋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趣味性、和谐性和有效性。因此,“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学生精神世界和综合素养的“摆渡人”,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内教学时间,通过活泼性、形象化教学活动的设计,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幸福感,从而实现其德育、智育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艳.立足活动化,打造低年级语文高校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10):55.

[2]郑淞.“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机遇与策略探析[J].越野世界,2021(06):13.

猜你喜欢

活动化课堂构建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建议与措施
浅谈阳光语文课堂的构建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