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2021-11-22江明
江明
患者如果在体检时查出肝功能异常,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多半会向其了解最近所用的药物。这时,许多患者才第一次听到一个医学名词:药物性肝损伤。他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疑问:吃药怎么还会吃出肝病来?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何会出现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之后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为何会出现药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常规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肝损伤,而非用药不当,抑或服用过量药物所导致的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不是医疗事故,医生的治疗方案没有错误。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包括用药方式、药物选择和患者的个体状况等。认识以下几个问题,有助于帮助人们避免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1.是药三分毒。药物在处理和代谢过程中,肝脏发挥着关键作用,也由此加重了自身的负担。因此,凡是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都有可能造成药物性肝损伤,在使用时应严密监测肝功能。肿瘤化疗药、抗真菌药和抗结核药等均易损伤肝功能,在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2.个体差异。有些药物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安全的,却可能导致个别体质异常的人发生肝损伤,如临床上常见的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导致的肝损伤,等。此外,不同患者的解毒代谢能力各不相同,治疗疾病时承受药物的能力亦有区别。也就是說,即使相同的用药方式及用药剂量,大多数患者没问题,少部分患者却可能发生肝损伤。
3.用药较多的群体。一些老年患者由于存在多种疾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不同药物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了药物的解毒与代谢,加大了肝损伤的危险。因此,用药原则并非品种愈多愈佳,而是愈简单愈好。
临床用药必须慎重,不可自作主张,胡乱用药。因为药物不仅会导致肝损伤、肾损伤等问题,亦会引发其他风险,比如头孢、青霉素过敏之类。所以,用药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建议,做到科学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时的注意事项
若发现自己的肝功能出现异常,分析判断可能是因为使用了某种药物有关,这时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停止使用引发肝脏损伤的药物。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此类药物可以用安全性更高的药物加以替换,抑或此类药物只是治疗的辅助用药,停用后对治疗没有太大影响。如此就从源头上化解了肝损伤的风险。还有一种情况则较为复杂,就是此类药物是治疗必用的药物,且无更佳的药物加以替换。此时需要医生给出综合性评价,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风险。如减少使用剂量,抑或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比如在肿瘤化疗时,若患者发生了肝损伤,临床医生往往会开列相应的保肝药物加以对冲。因此,患者发生了药物性肝损伤时无须紧张,应让医生给出整体评价,论证用药的安全性与必要性。
2.科学应用护肝药物。大部分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解毒,在此过程之中,若应用药物太多,非但无法促进肝脏功能的康复,而且会起到反作用,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保肝药也是同样。因此,患者在采取相应地护肝措施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具体实施。保肝药物不一样,其作用机理抑有差别,通常选取1~2种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保肝药,配合应用即可。患者切不可自作主张,使用过多品种或过量的保肝药物。如此常常是欲速则不达,甚至加大了用药风险。
3.避免使用已经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查出药物性肝损伤后,医生不宜粗略估计肝损伤是由哪种药物引发的,应将关注点放在是何种药物成分导致的肝脏损伤,如此方可帮助患者今后避免药物性肝损。以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为例,这是一种常用药物,许多感冒用药中都有扑热息痛这一成。在临床上,患者由于将各种感冒药混合使用,造成扑热息痛的用量过大,进而导致严重的肝脏损伤。所以,如果确定了某一具体的药物成分是引发患者肝脏损伤的主因,医生今后就不能再给患者应用任何一种含有此种成分的药物。
以药物过敏为例,其首次使用可能出现的症状只表现为皮疹,而第二次使用的后果却是极严重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评估用药风险时,医生宜给出明确的结论,患者也要牢记,自己今后不宜应用含有此类成分的药物,抑或不可反复应用,以免让自己面临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