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对孩子的偏科问题

2021-11-22施英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偏科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偏科;成败归因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6-0030-03

【作者简介】施英,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认知心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在读,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案例一:天生偏科,努力何用?

七年级女孩小茵的语文、英语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算上远低于平均分的数学成绩,她的总排名就掉到了中等以下。小茵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只要拿起书本,就能立刻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但是数学的学习让她痛苦不堪,听课时易走神、听不懂,作业完成困难,课后她即使狠下决心要刷题,也坚持不了多久。这种情况从小茵上小学起就有苗头了,但那时候数学相对简单,与同学们的差距不像进入初中后那样明显。

小茵的爸爸常对妈妈抱怨:“小茵数学学不好就像你……唉!女孩子没有几个能学好理科的……”小茵听完更感到前途无望,认为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没有意义。

案例二:为何“补短”却越补越短?

思瀚就读于某重点高中,中考时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但是进入高中后,英语学科成了他“拖后腿”的“短板”。思瀚总觉得英语老师对自己有“成见”,故意“整”他。有一次,英语老师让他上台默写,因为写错一个单词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数落:“这个单词我强调了无数遍,你居然还会错。”从那以后,英语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问思瀚,他觉得英语老师看他的眼神里带着不满和嘲讽,于是对学习英语越发畏惧和抵触,英语成绩直线下降。

父母给思瀚报了英语课外补习班,希望能帮助他“补短”。可是半个学期下来,思瀚的英语成绩不升反降,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有下降趋势,思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

父母对孩子偏科情况的忧虑并不是多余的。调查显示,小学生中的偏科现象占20%左右,而在中学生中则超过50%,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任务的加重和难度的增加,偏科现象会越加严重。案例中的小茵和思瀚因为偏科而影响了总体成绩,对自我能力产生了怀疑,产生“努力了也没用”的习得性无助,甚至连原本优势学科的成绩也受到影响。父母希望通过分析孩子偏科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改善偏科现象、提高总体成绩,但父母的认知误区及不恰当的引导方式往往会削弱孩子的学习动机,在不知不觉间帮了“倒忙”。面对孩子的偏科,父母该如何调整认知,提供有效的帮助呢?

一、父母应打破的认知误区

1.男女有别的性别刻板印象。

在传统的观念中,男孩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类学科上比较擅长,而在语文、英语、地理、历史等文科类学科方面相对较差;女孩则相反。这是一种典型的性别刻板印象,即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对男性或女性在活动、角色、人格特质等方面的固定看法或信念,这种刻板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性别歧视和偏见,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在案例一中,小茵似乎是与生俱来地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但事实上,小茵的偏科受到家庭环境以及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小茵的妈妈是文科生,从小注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读得多了,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自然也强,相应地受到外界诸如“这孩子就是能说会道”“女孩子就是文科好”之类的正强化,于是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有成就感。而小茵的爸爸很少参与家庭教育,缺乏对孩子理科思维的影响,发现小茵数学成绩不理想,只是简单地归因于遗传和性别因素,这两者是小茵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既然无法改变,那努力就没有意义,导致小茵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无法学好数学。

事实上,大量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对学科的偏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受到环境、教育、努力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父母只有先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帮助孩子将偏科归因于其他可控的方面,才能让孩子看到改变的希望。

2.补齐短板的“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指出,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加长短板才行。不少父母把这一理论迁移到孩子的学习上,即要上好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必须补齐短板,保证全科平衡才行。案例二中的思瀚英语成绩出现下滑后,父母马上想着找老师给他补课,希望思瀚在英语学科上多花时间和精力,认为只要英语成绩提高了,总分就相应高了,考上好大学就有希望了。然而事与愿违,“越补越短”的结果无论对父母还是对思瀚来说,都是令人费解且无法接受的。

“补短”把目光聚焦于短板学科,给孩子的感觉是“你不行,所以要补”。好比我们不断地提醒孩子看到身上的缺点,帮助他纠错,让孩子反复体验失败和沮丧的消极情绪,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的学习效率自然不高。与此同时,“补短”的时间大大挤占了原本优势学科的学习时间,造成顾此失彼、弱项更弱而强项不强的结果。

二、父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

1.积极关注,聚焦于优势学科。

“木桶理论”中的“补短”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偏科孩子的“补短”需要建立在“扬长”的基础之上。帮助偏科的孩子寻找自身优势,看到他学得好的一门或几门学科,这是他认可自我、树立自信的源泉。小茵的文科学得好,思瀚的理科学得好,父母不妨多从他们擅长的科目切入话题,询问学习情况,向他们请教,毫不掩饰地表达欣赏和佩服。如父母可以说:“你今天的英语习题做得很好,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说今天的物理课很有趣,能跟我多说一点吗?”“听到你对自己努力后的结果感到满意,我也很高兴,能得到这个结果很不容易。”

即使孩子各科文化课成绩都不尽如人意,父母也可以与他探讨所有学科中相对学得好的科目,或者美术、舞蹈、计算机等不计入总分的学科,让他看到自身的价值。唯有树立信心,才有勇气克服困难,战胜偏科。

2.寻找内因,调动主观能动性。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维纳把影响成败的因素归为三个维度:内部与外部归因、稳定与不稳定归因、可控与不可控归因。当孩子分析自己擅长的学科是如何取得成绩时,父母便可推断孩子的归因方式。如小茵将语文和英语学得好归因于天生的能力,这是一种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与此相对应地,她会把数学学不好归因于天生没有这个能力,无法控制也很难改变,这会使她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父母不能给孩子贴上性别刻板印象的标签,而要引导孩子将某门功课学得好归因于付出的努力。如父母可以问小茵:“想一想,你从小到大读过多少书籍,写过多少读书笔记,参加过多少作文竞赛和演讲比赛?”等她回答完后继续问:“那么,相对而言,你在数学上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呢?”通过对比,让小茵看到数学学不好与遗传、性别的关系不大,而是与努力密切相关。如果将目前某一门学科学得不好看作是自身努力不够、学习方法需要改善,孩子就会愿意继续坚持下去,因为努力是一种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思瀚将英语学得不好归因于老师对他的“成见”,这是一种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因感觉无力改变,思瀚采用了猜疑、回避的消极应对方式,结果越学越怕、越怕越差。父母可以帮助思瀚改变自我认知,改变对人对事的看法,可以问:“你认为英语老师对你有成见,除了让你上台默写、當众批评你之外,还有其他证据吗?”“英语老师让你默写单词而你没默出来,这件事对你来说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英语老师说‘这个单词我强调了无数遍,你居然还会错,真的是在批评你吗?她是否有其他意思?”通过这样的引导,让思瀚改变对英语老师的看法,理解老师的苦心,放下内心的敌对态度,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英语成绩暂时落后的现实,寻找提高英语成绩的有效方法。

3.把握重点,小步子缩小差距。

总结了优势学科的学习之道,找到了偏科的原因,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孩子尝试进行学习经验的迁移。如“你制作的英语单词卡片帮助你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单词,你随时随地都会拿出来复习,温故而知新。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否同样可以用在解决数学问题上?”积累、温习、坚持,这是广泛适用于各科学习的方法,由孩子自己总结后迁移,实施起来更加容易。

另外,父母要意识到,孩子不擅长的学科往往是不感兴趣的学科,如果一开始便让孩子投入大量时间补差,必然会增加烦躁与厌倦的情绪。父母可以与孩子分析薄弱学科中的薄弱环节,如小茵的父母可以这样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学期做过的数学习题,哪些知识点是已经掌握的,哪些是需要花一点时间补一补的?”锁定范围,把握重点,从心理上降低难度。然后与孩子商定一份简单的进步计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如每天解决几道错题或几个未理解的知识点,只有真正掌握,才能有所进步。在此过程中,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看到他的点滴进步,增强他的学习动力。

猜你喜欢

偏科家庭教育
偏科生逆袭指南
偏科生逆袭指南
偏科
偏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