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教育四位一体模式构建的思考

2021-11-22李宝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0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构建策略

摘  要:当前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各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高校的教育在新形势下也面临一个全新发展环境与趋势,体育这门课程正在经历着一个“由小到大”的创新化转变。针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其目标、内容与形式同样也在发生诸多变化,将高校体育和隐性思想教育完美融合,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化教学模式必然对高校未来的健康化发展能够产生积极作用。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教育四位一体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教育;四位一体模式;构建策略

引言:

“十三五”计划全面开展与实施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整体水平日益提升,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转型期[1]。毫无疑问,这一转型在客观上也必然影响到体育教学工作。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想要全面发展,就必须拥有一种大体育观的积极思想和全新理念。绝不能够仅仅拘泥于体育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而是应当开辟思维,创新思路,将发展目光扩散到整个高校校园范畴之内。体育向来拥有着极为丰富且深邃的隐性思想教育资源,并且体育运动与体育活动的多样性、灵活性、团队性等优势都能够为隐性思想教育全面实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解析隐性思想教育的具体内涵

早在上世纪的196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杰克逊就正式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教育理念。该理念与观点认为隐性课程通常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开展过程中,某些对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等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往往又无法加以有效控制的各类因素。针对在校学生们来讲,隐性教育无疑堪称为一种较为“隐蔽化”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其强调的主要方向和主导思想是让学生们能够在一种无意识下获取各类体验与获得各种知识[1]。这一教育模式凸显的最大优势便是能够让每个学生自觉地学习知识,并且在整个自主接受过程中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与排斥心理。随着全球教育不断发展与进步。隐性思想教育这一主题概念无疑就是根据隐性课程理论的深入延展和探索研究而设定的。鉴于此,从概念上来讲,隐性思想教育通常指的是教育者或者教学实施者将各类创新化的教学情境与学习环境作为教学实践的主要载体,科学化、合理化地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体验与分享,进而较为顺理成章、顺其自然的获取与自身个性发展与身心发展相适应教学体验的一个过程。与传统显性思想教育相比较而言,隐性思想教育无疑更加彰显思政教育的体验性、渗透性、暗示性以及分享性。

二、新时期高校体育中隐性思想教育四位一体有效构建策略

(一)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正面引导

1.教师让学生理解认知性美育与体验性美育内涵

新时期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教育四位一体构建过程中,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让学生们充分理解认知性美育与体验性美育的具体内涵。众所周知,美育在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思政教育渗透过程中,有效培养大学生情操与品格是最为重要的德育教学内容。针对高校现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来讲,各种优秀的美育素材随处可见,并且能够为高校大学生们的美育素质提升创建广阔的空间。在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美育通常可以分为两种:认知性美育和体验性美育。具体来讲,认知性美育涵盖的有体育美中的概念、欣赏、运动等多方面的教育;而体验性美育则拥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为学生们渗透和灌输一些体育行为中各种“美”的思想,让学生们结合体育美中所展现出的不同规律与不同风格,提高自身在体育学习中表现“美”的综合水平与能力[2]。

2.教师应采用科学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我价值观

当前阶段,针对高校大学生而言,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化教学方式培养每一名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观与高尚的心理品质思想。针对新时期的高校学生而言,一旦形成过高的自我价值观,就极为容易养成自我膨胀的不正确思想。与之相反,倘若高校学生自我价值观过低,便无法对各种事物产生较为客观、理性的认知,并且无法有效把握自身能力,容易形成一定的自卑心理和不自信表现。综合考虑,无论高校学生自我价值观过低或者过高,都在某种程度上会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鉴于此,在新时期高校的体育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让体育课实践优势得以全面发挥,进而能够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各类体育比赛以及体育互动学习过程中形成乐观积极的情绪品质。

(二)高校体育社团组建方面:教师应秉承“以生为本”理念

当前阶段,想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全面推广与渗透隐性思想教育,教师就应当有的放矢地组织高校学生们参加各类与体育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公益性活动,进而全面增强高校学生们的社会化体验与自我认知能力。高校各类体育社团活动无疑能够发挥自身固有优势。体育社团在高校学生在社会化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与推动作用。体育社团组织内部的体系拥有组织制度、自我管理职责等多方面制度和内容。这一组织不但能够为学生们健康成长与道德提升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这一平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与此同时,体育课堂需要课堂纪律,同样道理,体育社团也需要高校学生们形成自律,进而通过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每一名大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能够在各种活动参与实践过程中有效辨别自己的行为,并且让自身综合能够与体育社团的未来发展形成完美契合[3]。

(三)高校运动队组建方面:校运动队应彰显良好的榜样作用

通常而言,高校运动队堪称为新时期高校的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上的最高水平代表。由于这一优质代表队和队中的体育健将自身能够展现出许多闪光之处,并且能够对高校各项目体育水平起到宣传、表率以及榜样作用。可以说,高校运动队所传承与发扬的体育精神无疑是其他社团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具体来讲,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运动队在全面开展和进行的每一项体育活动时都拥有极为广泛的学生基础。运动队在某种程度也必然成为传播高校精神的价值“排头兵”与“领航员”。高校运动队不但能够弘扬高校精神、让学生形成生集体荣誉感,还能够对体育运动影响力起到加深作用,进而能够让体育比赛的意义延伸与扩展到整个高校校园,全面培养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与终身体育精神。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高校体育隐性思想教育四位一體科学化构建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高校以及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日常教学实践以及各项体育活动组织与推广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力争寻找到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构建策略与方式。除了体育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发挥和利用好高校体育社团、高校运动队以及高校运动会的影响力与积极作用,力争让高校大学生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充分接受思想教育的熏陶,让高校体育思政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质量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其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教育创新策略[J].新乡学院学报,2017,34(2):68-70.

[2] 王乔亮.体育隐性课程与后现代思想的关联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7):196-197.

[3] 解瑞婷.基于体育教育开展高校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J].赤子,2017(24):18.

作者简介

李宝  1984-04 性别 男  籍贯 吉林长春 学历 :硕士研究生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 篮球 邮编 677000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构建策略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