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颌牙合垫矫治器增加舌刺装置在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吐舌不良习惯矫治中的应用

2021-11-22吴红

中国美容医学 2021年6期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增加舌刺装置与不增加舌刺装置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吐舌不良习惯的临床矫正效果。寻找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的最佳矫治方案。方法:选取临床上就诊的6~10岁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吐舌不良习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增加舌刺装置与传统的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矫治,观察对比两组病例矫治完成时间、吐舌不良习惯的纠正及复发率情况。结果:增加舌刺矫治装置的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的矫治完成时间明显比没有增加舌刺装置的矫治时间减少了,随访1年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增加舌刺装置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可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复发率相对较低,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前牙反牙合;舌刺;牙合垫矫治器;舌习惯;早期矫治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6-0133-03

The Application of Tongue Spurs in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the Bad Habit of Tongue Spitting Associated with the Reverse Occlusion of Anterior Teeth During the Dental Replacement Period

WU Ho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Shenyang ChildrenHospital,Shenyang Medical Colleg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he maxillary occlusal pad appliance with and without tongue crib in correcting mixed dentition anterior crossbite with tongue-thrust. Methods  Forty patients (age 6 to 10 years) in need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the mixed dentition anterior crossbite with tongue-thrust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with and without tongue crib group (2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the maxillary occlusal pad appliance treatment. The main outcomes were the complete treatment time, correction of tongue-thrust, and recurrence rate.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the tongue crib showed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mplete treatment time than those without (P<0.05). In addition,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 in the tongue crib and maxillary occlusal pad appliance group during one year follow-up. Conclusion  Use of the maxillary occlusal pad appliance with tongue crib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mixed dentition anterior crossbite with tongue-thrust can improve the correction effect and reduce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anterior crossbite;tongue crib;occlusal pad appliance;tongue-thrust;early orthodontic treatment

口腔不良习惯是一种影响口腔颌面部系统发育非常有害的行为习惯。破坏了口周内外的动力平衡,尤其是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不同原因引起的静态和动态舌位[1]位置异常的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口腔颌面系统的功能及正常面部形态的形成,是造成儿童时期前牙反牙合的原因之一[2]。儿童期的前牙反牙合对于颌骨颅面发育、咀嚼功能、发音功能,颜面部美观及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全身骨骼肌肉都有很严重的影响,乳牙期及替牙时期的前牙反牙合可随着儿童的持续生长及发育而逐渐加重,使得矫治的疗程长、难度增加,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3-4]。在儿童发育的早期,矫治前牙反牙合是利用儿童颌面部生長发育的潜能,促使颅颌面部向正常的方向发育,从而抑制错牙合畸形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而传统的矫治方法都是仅针对颌骨和牙齿的矫正,很少有关注舌肌对前牙反牙合的影响。

上颌牙合垫双曲舌簧矫治器是目前最常用的矫治混合牙列期前牙反牙合的矫治器,后牙区铺设牙合垫打开前牙的反锁牙合,舌侧的双曲舌簧为主要的加力部件,打开双曲舌簧,推动前牙向前移动,以致于达到矫治前牙反牙合的目的。本研究以在上颌牙合垫双曲舌簧矫治器上增加舌刺装置应用于临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不增加舌刺装置的上颌牙合垫双曲舌簧矫治器为对照组,对比矫正效果,寻求最佳矫治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单位临床就诊的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2~9.5岁,均选用功能性前牙反牙合,即在正中咬合位时前牙为反锁结关系,而下颌可后退至前牙切對切位。无既往缺牙史,无牙齿外伤史,前牙无龋坏、无松动,以往未做过正畸治疗,后牙无反牙合。

1.2 方法:将40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应用增加舌刺装置的上颌牙合垫双曲舌簧矫治器(观察组)及经典的上颌牙合垫双曲舌簧矫治器(对照组)。制作矫治器前,取患儿下颌后退时的前牙对刃位咬合记录。上牙合架重建咬合关系后,观察组在上颌磨牙处使用0.8mm不锈钢丝弯制固位的箭头卡及“W”形的舌刺,应用自凝塑料铺垫基托牙合垫同时将舌刺、双曲舌簧、剪头卡固定在基托牙合垫中,对照组为经典的上颌牙合垫双曲舌簧矫治器。约诊患儿试戴矫治器,固位良好,嘱患儿24h佩戴矫治器。每间隔2周进行一次复诊,打开舌簧加力,一般约打开2mm[5],使牙齿不发生严重疼痛为宜。如果乳尖牙过尖在矫治过程中产生牙合干扰,需对乳尖牙进行调磨。在矫治过程中需逐渐调磨牙合垫直至反牙合解除。前牙形成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后(前牙至少有1mm以上的覆牙合覆盖),两组均记录矫治所用时间。疗效保持期为达到正常覆牙合覆盖后的2个月,继续逐步降低后牙牙牙合垫,直至后牙接触,2个月后去除矫治器,后期随访1年观察复发率(前牙小于1mm 以上的覆牙合覆盖关系为复发)。观察组矫治器及佩戴矫治器图片见图1~2。

1.3 统计学分析: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矫治完成所需平均时间以及1年后的复发情况。两组平均治疗时间进行t检验,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矫治时间比较:应用增加舌刺装置的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组矫治最短时间为4周,最长23周,平均(14.70±1.702)周;传统的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组矫治最短时间为4周,最长30周,平均(19.20±1.194)周。两组矫治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典型病例矫治前后见图3~4。

2.2 比较随访1年后两组的复发率(前牙小于1mm以上的覆牙合覆盖关系):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10%;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不良口腔习惯对颌面部发育的影响:错牙合畸形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我国儿童与青少年的错牙合患病率为 67.82%, 其中乳牙期51.82%、混牙期71.21%、恒牙初期 72.92%[6]。未成年人的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有较强的相关性[7],会影响其牙齿、骨骼、肌肉的发育。有报道指出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错牙合畸形发生率为72.9%[8-9],具有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发生错牙合畸形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是后天性因素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10-11]。

口腔不良习惯包括:吮指、吐舌、咬下唇、口呼吸等[2],其中吐舌习惯多发生在替牙期,这种习惯若发生在下前牙,导致口颌面部肌肉的动力平衡被打破,下前牙唇向倾斜,下颌骨过度发育,形成反牙合甚至开牙合[2,7]。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患儿家长的重视,及时发现儿童的不良习惯并督促纠正,避免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因为不良习惯引起的错牙合畸形的应及早阻断矫治[12]。

3.2 增加舌刺的矫治器效果分析:随着正畸医师对颅面部畸型早期矫治认识的提高,应用传统的矫治方法的同时对口面肌功能治疗也越来越重视了。传统的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方法中正畸医生常用的方法有很多,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头帽颏兜、下颌联冠斜面导板及前方牵引器等。但这些矫治器都没有考虑不良的舌肌力量对颌骨发育的不良影响。如想达到既纠正不良吐舌习惯这个病因,又能够矫治牙齿的的矫治器的双重目的一般必须分两步进行,这样就延长了矫正时间。另外,一般传统的肌功能矫治器的体积都比较大,患者依从性不好,很难坚持。本文对于6~10周岁的前牙反牙合患儿采用的双曲舌簧牙合垫增加舌刺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的方案能有效改变不良舌位,使舌位归为正常,又能矫治反牙合的牙齿。

Tom Graber认为正畸治疗必须重视神经肌肉系统的平衡状态,肌肉胜利理论是所有正畸机械性矫治的基础,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口唇部,舌的位置和吞咽功能,没有任何一种矫治器可以脱离这一理论[7]。舌位分为静态舌位和动态舌位[1]。静态舌位时舌尖位于上切牙后5mm的切牙乳头处,舌背完全贴合上腭部,舌肌的力量会促使上颌牙弓的正常发育。而反牙合患者的舌位一般都是在下颌的牙弓内,促进了下颌的向前生长,舌刺带入后能够控制静态的舌位,使患儿的舌头在静止状态时处在舌刺的舌凹中,打破了原有的不良内外肌肉的平衡,使下颌能够向正常的方向发育。动态舌位时,舌不自主的前伸,吞咽时伴吐舌,说话时的吐舌等都会引起上牙弓狭窄,发育不足,下牙弓的发育过度,舌刺带入后,在舌体发生异常运动时舌肌被严格的控制在舌刺中,并产生推动舌刺的力量,由于舌刺被固定在整个上颌牙合垫基托中,舌肌的力量可以促使整个上颌向前发育,改善患者上颌发育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舌刺不但能有效消除舌体对下牙弓异常的向前作用力,还能增加促进上颌发育的矫治力,使下牙弓在唇肌的作用下回到自然的正确位置,解除反牙合,从而达到建立正常的覆牙合覆盖目的。因此,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应用增加舌刺装置的上颌牙合垫双曲舌簧矫治器,在纠正吐舌不良习惯,矫治牙齿的问题,口周肌功能平衡,矫治时间的缩短等方面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史真.口面肌功能治疗临床诊疗手册[M].2016:56-57.

[2]葛立宏.儿童口腔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5.

[3]杨雪,汪俊.前牙反牙合的早期矫治[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8,11(6):328-333.

[4]Kapur A,Chawla HS,Utreja A.Early Class Ⅲ occlusal tendency in children and its selective management[J].J Indian Soc Pedod Prev Dent,2008,26(3):107-113.

[5]Bahreman A.Early-age orthodontic treatment [M].U.S: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Co,Inc,2013: 286-288.

[6]傅民魁,张丁,王邦康,等.中国25 392名儿童与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病率的调查[J].中华口医学杂志,2002,37(5):371-373.

[7]近藤悦子.基于呼吸及口周肌功能的正畸临床治疗[M].白玉兴,杨力,赵弘主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6-57.

[8]李晓琰,王锦锋,崔淑霞.郑州市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的相关性[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2):182-184.

[9]郑新宇.不良口腔习惯对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3):430-433.

[10]杨涛,李毅,吴晓光,等.乳牙牙合错牙合畸形的调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476-3477.

[11]冯青辰,刘纯,杨佐谊,等.沈阳地区未成年人口腔不良习惯与错牙合畸形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9,12(12):743-746.

[12]谢玲,杨钦,张松营.肌功能训练在儿童替牙期早期不良习惯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9,9(1):80-83.

[收稿日期]2020-06-11

本文引用格式:吴红.上颌牙合垫矫治器增加舌刺装置在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伴吐舌不良习惯矫治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