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22邱燕林刘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全身麻醉

邱燕林 刘静

摘 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进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苏醒期躁动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价值非常高,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预见性护理;应激反应;苏醒期躁动程度

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4-0-02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是不可或缺的步驟,良好的麻醉效果可保证手术有序完成,其中应用最广泛的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1]。然而,在全身麻醉中,麻醉药物留存在患者体内的时间较长,使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非常容易受到损害,造成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挣扎、躁动不安等情况,导致手术效果欠佳。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围手术期加强护理措施的落实,利于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效果。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相关知识分析与处理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病痛、加快患者病情康复的护理方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45.63±4.58)岁;手术时间1~4 h,平均手术时间(1.76±0.48)h。试验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45.95±4.37)岁;手术时间1~4 h,平均手术时间(1.79±0.46)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②无麻醉与手术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伴有凝血功能障碍;②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智力障碍;③过敏体质;④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⑤临床资料缺失。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加强术前访视,妥善固定插管,及时吸痰,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并对患者生命体征予以严密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医师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试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详细内容如下。①术前护理:加强术前访视,结合患者病情、理解能力,详细说明手术流程、麻醉方式等,并向患者讲述术后遗忘、切口疼痛等情况,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以此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此外,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如麻醉药物、肢体摆放等,确保手术有序进行。②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与支持,以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医师,及时协助医师进行对症处理。③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后,做好病房交接工作,并在随访过程中,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并及时评估患者躁动程度。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①应激反应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6 mL,经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待测,以3 000 r/min的速率离心5 min,采用酶联免疫法予以测定。②采用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对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程度予以评定。苏醒期躁动程度评定标准:0级为无躁动;1级为受刺激时躁动,语言安抚可改善;2级为无刺激时躁动,伴有反抗行为,需要制动;3级为躁动明显,挣扎激烈,应专人看护。③不良事件包括压疮、恶心呕吐、非计划性拔管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试验组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与苏醒时间比较

试验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程度比较

试验组苏醒期躁动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全身麻醉的应用十分普遍。麻醉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导致患者大脑皮层处于高敏状态,使机体非常容易出现躁动情况[3]。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情况,导致术后出现躁动、心率不稳等症状,甚至还会因为过度挣扎造成导管脱出、切口裂开等情况,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效果[4]。因此,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前瞻性护理方式,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制订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案,以此达到预防效果[5]。预见性护理可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程度、麻醉过程、手术种类等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利于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快速解决,从而有效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6]。在预见性护理过程中,通过术前护理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打消患者的疑虑,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通过术中护理的落实,能够充分和患者沟通,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绪,让患者尽量放松,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从而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给予有效处理;通过术后护理的实施,可及时评估患者的躁动程度,进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加快患者苏醒的速度,减轻苏醒期躁动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8]。本研究选取的病例数量较少,选定的研究区域及时间范围较小,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不足,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将增加研究病例、扩大研究区域及时间范围,以此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围手术期护理提供证据。

综上所述,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价值非常高,有助于減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秋艳.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气管插管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4):728-730,734.

[2]曹娜芬,王郑,俞南南.预见性干预策略对妇科腹腔镜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6):143,147.

[3]张磊磊,熊小伟.椎术后患者预见性护理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效果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12):65-66.

[4]何群辉,王晓丽.预见性护理对全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苏醒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4):4140-4143.

[5]高阳,吴慧颖.眼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侧卧位手术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48(10):955-957.

[6]苏咏梅.预见性护理对全麻患者复苏期气管脱管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6):2917-2918.

[7]郭敏,白芮,李文娟,等.预见性护理联合甘草流浸膏对全麻插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9,32(3):125-128.

[8]苏玉屏.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5):179-181.

猜你喜欢

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全身麻醉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帝视内窥镜的应用效果与护理分析
康复新喷剂对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并发症的影响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视频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预测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