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秘合剂方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
2021-11-22王华胜张胜威李晓洁许召杰陈淑君刘佃温刘世举
王华胜,张胜威,李晓洁,许召杰,陈淑君,刘佃温,刘世举
1.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便秘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逐步升高,并受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本病临床主要是以排便时间和间隔的延长为主要表现,患者因粪质干结、排便无力或盆底肌肉失弛缓等因素而加重病情[1]。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及治疗理念的革新,便秘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是胃肠动力药及各类渗透性泻剂为主,长期的应用会产生依赖性,部分泻剂还会导致结肠黑变病;外科手术的治疗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中医在治疗此类慢性发作性疾病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理论内涵,通过各种药物之间君臣佐使的有效配伍,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为指导,标本兼治,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且中药安全性好[3]。气阴两虚型便秘为便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本病由于患者阴阳平衡失调,体质虚弱,脾胃功能下降,气虚则运化功能失调,大便传导无力,排便不畅;阴虚则虚火灼伤津液,肠道津液亏损,则大便干燥而传输困难。通秘合剂方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刘佃温教授的经验方,本方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疗效突出,为进一步验证本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郑州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3家医院采用本方治疗的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本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科治疗,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的便秘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63例;根据筛选标准最终纳入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4。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全分析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符合方案集
表3 两组患者西医症状全分析集比较 例(%)
表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全分析集比较 例(%)
1.2 诊断及辨证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罗马Ⅳ便秘诊断标准》[4]。临床主要症状:粪便干燥,排便困难,腹胀,排便无力,便后乏力。
1.2.2 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关于气阴两虚型便秘的辨证诊断标准[5]。表现为:患者大便干燥排出不畅,便后疲乏,神疲气短汗出,肢倦懒言,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苔少脉细。
1.3 病例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自拟)①年龄18~60岁;②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证;③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者;④患者充分了解并同意本次治疗且能反馈治疗效果者。
1.3.2 排除标准(自拟)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③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④未能按规定接受治疗者。
1.3.3 剔除标准(自拟)①出现不良事件者;②因误诊而纳入者;③在规定的范围自行停药或者服用其他药物者;④受试者自行退出者。
1.4 分组及盲法
1.4.1 分组方法遵循双盲、随机对照的原则,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化方法,产生的132例患者接受随机分配治疗方案,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时制定随机分配卡,装入相应的信封并密封,以备应急开封。
1.4.2 双盲法设置所有研究用药由两位专职人员进行分配,统一发放到各临床研究中心,由各中心负责人管理,全治疗过程研究医师和患者均处于盲态。应急信封的设立和开启、分次揭盲均严格按照双盲研究的盲态管理方法实施。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给予通秘合剂方口服治疗,方药组成:黄芪20 g,太子参20 g,肉苁蓉20 g,槟榔15 g,麻子仁20 g,郁李仁12 g,木香9 g,白芍9 g,甘草 6 g。上药由各医院药房提供,由制剂中心统一制成水丸,并由专职人员分装于胶囊中。服用方式:口服,每次6 g,分装于胶囊中,2次·d-1。
1.5.2 对照组给予比沙可啶肠溶片,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J20150010,每次5 mg。服用方式:口服,每次1片,2次·d-1,分装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4周。
1.6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记录患者西医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并评价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有效率。
1.6.1 西医症状积分参照便秘症状和疗效评估表制定,评估症状包括:粪便干结,排便费力,腹胀,便后乏力。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评0分、2分、4分、6分[6]。
1.6.2 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气短汗出,面白神疲,肢倦懒言,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苔少脉细等中医证候进行评估;根据分级量化原则,按照症状的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为0分、2分、4分、6分[7]。
1.6.3 安全性评价指标监测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心电图和肝肾功能等检测,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积分减少>90%;显效:患者症状改善,60%<症状和体征积分减少≤90%;有效:症状和体征好转,30%<证候积分减少≤60%;无效: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积分减少<30%[7]。
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n×100%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病程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采用Wilcoxon检验,性别比较用χ2检验。西医症状与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综合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资料均采用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进行分析,结果取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粪便干结、排便费力、腹胀、便后乏力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以上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表6。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医症状积分全分析集比较 分)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医症状积分符合方案集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气短汗出、面白神疲、肢倦懒言、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苔少脉细等中医证候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表8。
表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全分析集比较 分)
表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符合方案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全分析集治疗组治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方案集治疗组治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9、表10。
表9 两组患者治疗后全分析集综合疗效比较 例(%)
表10 两组患者治疗后符合方案集综合疗效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结束后各项生化功能检验均正常。
3 讨论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本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以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的延长主要表现,便秘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17%[8-9]。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便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肠道疾病引起的肠黏膜、肠神经或肠道结构破坏,盆底会阴肛门周围肌肉运动障碍引起的括约肌失弛缓及结肠运动失调等因素而形成的综合性疾病。便秘的发生还包括精神心理因素、不良的排便习惯、胃肠道激素、神经递质、脑肠神经体系及肠道菌群等相关因素[10]。目前,临床治疗便秘仍然是以各种泻剂辅助治疗为主[11]。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中医药治疗慢性发作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正逐渐被认可,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药物配伍方式,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最终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且具有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势[12]。
中医最早将便秘称为“大便难”“后不利”等。《素问·灵兰秘典论》言:“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13]。”指出了便秘的发生是由于大肠的传导失司,粪便不能正常排出而导致。《素问·五脏别论》言:“魄门亦为五脏使。”认为大便的正常排出与五脏功能的正常密切相关,大便正常的排出由五脏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并突出了以调整阴阳、调理五脏六腑功能为主的治疗原则,并提出配合针刺、导引等一系列的治疗便秘的治疗措施,至今仍为广泛应用。《伤寒论》将便秘分为脾约、阴结和阳结等类型[14],在调整脏腑阴阳虚实的方案中,更是重视疾病的发展阶段,以六经辨证揭示本病的传变与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是由于脏腑亏虚,功能衰弱,导致患者气血阴阳虚弱,肠道津液亏乏,大便排出困难。气虚则传导功能失常,表现为排便费力、便后气喘等症状;阴虚则机体阳气相对亢盛,形成虚热,热邪耗伤津液,表现为大便干结;阴虚则虚火内生,上扰心神表现为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和腰膝酸软等症状。因此,气阴两虚证的便秘患者虽有燥实内结之证,但其本质为以阴虚为主,故不可采用峻下药物攻伐病邪,以免损伤正气,而宜以补开塞,攻补兼施,机体气虚和阴虚恢复,则疾病可愈。
通秘合剂方是刘佃温教授的经验方,该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中取得较好的疗效。前期研究发现,通秘合剂方[15]治疗老年患者气阴两虚型便秘的结果显示,其能软化粪便、缓解排便费力和排便不尽感。通秘合剂方可通过调节便秘大鼠模型结肠神经节细胞及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而增加ICC阳性的表达,最终达到促进结肠动力的作用[16]。本研究表明,通秘合剂方在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中,能有效改善患者西医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通秘合剂方中黄芪、太子参共为君药,黄芪健脾补气,太子参健脾生津,且具有气阴双补的功效。麻子仁、郁李仁和肉苁蓉共为臣药,针对患者气虚阴虚的症状进行辅助治疗,麻子仁补血生津,润肠通便;郁李仁润肠行气;气虚患者,因虚证而气血运行无力,气存血中,气不行则血不行,故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症状,郁李仁润肠通便的同时还具有行气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津液存血中,运达肠络;患者阴虚日久往往会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故加入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同时以求阳中求阴,增强其他药物补阴的疗效。佐以槟榔行气消积,木香健脾行气,白芍养血敛阴止痛,共促气血运行,缓解因宿便停留而导致的腹胀腹痛。甘草为使,调和诸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有皂苷类、黄酮类,具有调节血压、改善血管损害的作用,还具有保护肠道功能的作用[17]。太子参含有环肽类、参皂苷类、脂肪酸类及甾醇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应激和肠道保护作用[18]。肉苁蓉含有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可促进体内相关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提高机体免疫,还具有修复肠道上皮细胞和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的作用[19]。麻子仁含有挥发油、膳食纤维等,能优化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治疗和预防便秘等作用[20]。郁李仁含有的黄酮类、脂肪油类及苷类,具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郁李仁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脂肪油能够润肠通便[21]。槟榔含有生物碱、酚类、三萜和甾体化合物等物质,其中槟榔碱可以兴奋交感神经,刺激胆碱M受体,促进胃肠道推进运动[22]。木香含有萜类、生物碱及蒽醌等多种化合物,对胃排空及肠推进均有促进作用,此外,木香提取物中的生物碱对平滑肌具有显著解痉作用[23]。白芍含有单萜类、三萜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等,可以提高结肠VIP及AQP4水平,增加肠道内水分,降低肠道平滑肌张力,促进排便[24]。甘草含有甘草皂苷和甘草黄酮类,具有广泛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增强免疫的作用。此外研究表明,异甘草素可通过磷酸化降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增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表达,降低NF-κB响应,抑制神经炎症,避免宿便长期停留肠道而损伤肠神经[25]。纵观全方,诸药相互配伍相得益彰,具有滋阴补气、润肠通便的作用,并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力,促进胃肠运动。本次研究治疗组采用通秘合剂方治疗后FAS、PPS数据集中患者西医临床症状粪便干结、排便费力、腹胀、便后乏力等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同时两组患者气短汗出、面白神疲、肢倦懒言、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苔少脉细等中医证候也具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分别是95.38%和95.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76%和84.13%(P<0.05);且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用药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通秘合剂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粪便干结、排便费力、腹胀、便后乏力等西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气短汗出、面白神疲、肢倦懒言、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苔少脉细等各项中医证候,对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具有较好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