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

2021-11-22文旭东廖晓燕孙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医护成功率医护人员

文旭东 廖晓燕 孙伟

据WHO报告,创伤是第5位的死亡原因,在目前创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卫生问题[1]。《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中国每年发生伤害事故约为2亿人次,每年因创伤致死70万~75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2-3]。严重创伤涉及多脏器损害,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快,部分患者在早期往往因大出血、休克致死,后期受感染、重要器官衰竭等因素致死。早期救治是治疗创伤患者的重点,严重创伤者需在受伤后10 min接受急救,这10 min在临床上也称“白金10分钟”[4]。而在伤后不能立即接受治疗者,则需在1 h内展开抢救。发达国家具有成熟、完善的创伤抢救体系,且医疗资源丰富,患者能够进行早期专业性的救治,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5]。虽然我国各级医院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报以重视,但多地创伤救治体系落后于现阶段的整体医疗水平,难以提高救治能力、缩短救治反应时间[6]。实施有效的救治办法是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次研究中选择201例于2018年12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其护理模式下的救护满意度评分、抢救效果以及并发症风险进行分析和探讨,拟解决救治反应时间的缩短、救治能力的提升这两个关键问题。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例于2018年12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分;(2)本研究经患者或患者家属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研究或转院者;(2)病例资料不完整者;(3)合并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将201例患者随机分为101例的常规组和100例研究组。常规组男61例,女40例,年龄19~64岁。平均(46.54±3.21)岁。研究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21~67岁,平均(46.32±3.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予以常规临床救护,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对其伤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临床抢救方案。予以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止血、包扎等措施。护理人员密切注意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准备抢救工作。医护人员需提前落实好备皮、灌肠、皮试等事项,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及时告知家属患者的情况,做好沟通工作,若患者需抢救,护理人员应当通知值班医生、科室医生、手术室。术后密切监测体征变化,落实术后6 h护理记录。

1.2.2 研究组

1.2.2.1 现有基础 为不断完善我院严重创伤抢救工作,我院于2016完成了严重创伤救治的预警系统规范化研究,并建立了创伤救治信息平台,现已投入使用。针对严重创伤我院建立了院前快速评估及分检体系以及预警指标体系、管理体系。

1.2.2.2 建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 建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1位主管护士、3位专科护士、3位医师构成。所有成员均完成且通过救护技能的培训及考核。主任医师、护士长负责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协调工作。专科护士负责部门联络、家属安抚、设备维护工作。其余人员负责实施救护工作。

1.2.2.3 构建严重创伤救治体系 查阅国内外文献[5],结合我院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抢救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其中问题构建科学的严重创伤救治体系。(1)接受严重创伤患者;(2)5 min完成病情的初步诊断;(3)8 min内完成生命支持以及初步复苏,并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在8 min内到场,准备治疗工作;(4)若患者病情稳定则准备术前常规检查,制订针对性的创伤治疗方案;若病情不稳定则准备抢救工作,抢救小组在8 min内到场,护理人员联系手术室准备手术。前3条在30 min内完成,最后1条在20 min内完成。

1.2.2.4 强化严重创伤救治培训 为提高严重创伤救治专业人员救治能力,医院应在全科开展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流程培训,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伤情评估、生命支持、多专科协作、临床配合、临床抢救等严重创伤救治知识。并进行技能考核,要求参与培训的医护人员必须通过培训。

1.2.2.5 建立急救响应机制 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涉及多学科,医院应当建立多科室的响应机制,强化临床专科之间的协调,建立转运、绿色通道机制,压缩抢救工作的中间环节,缩短救治反应时间,确保早期救治。

1.2.2.6 建立抢救绿色通道 建立绿色抢救通道,降低对患者的入院以及分诊程序的办理,争取在最快的时间为患者予以抢救,同时减少不必要地搬运,降低患者的二次伤害。充分的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最快的对患者的予以信息传达,最大限度的节省治疗时间,同时对治疗效果予以提高。

1.3 观察标准

本研究以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救护满意度为观察指标。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护满意度:救护满意度从接诊、信息沟通、服务态度、抢救环境4个方面进行评价,各项评分总分为20分,评分越高则对该项工作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护满意度等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3.00%,常规组抢救成功率为82.18%,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常规组为34.6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2.4 两组救护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救护满意度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救护满意度对比(分,)

表4 两组救护满意度对比(分,)

3 讨论

严重创伤患者多处器官、组织受损,出血量大,病情危急,且并发症风险较高,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5]。强化早期救治中多环节管理,多学科协作有利于提高救治效率,改善预后。吴燕[6]指出病情严重者的治疗工作对时间有严格要求,建立完整的救治体系有利于提高抢救效率。黄蓓蓓等[7]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急救前反应时间和急救治疗时间更短,预后情况更好,表示团队模式在急救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急救人员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医护人员综合救治能力不强将直接影响救治工作的规范性。其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团队多学科协作,优化急救工作流程,明显缩短了急救前反应时间,治疗时间,且患者预后良好。宋娜[8]团队对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急救模式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急救反应时间。这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我院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建立急救响应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养,构建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全面深化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护质量[9-10]。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的初始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11-12]。严重创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例如车祸,高空坠落,工程事故等)导致的严重威胁生命的伤害,通常涉及心脏,肺部,脑部和肾脏。严重创伤会造成多处器官(例如肝脏和血管)受损,大量出血引起血液量急剧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13]。在短期内,病理变化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并且危及生命的患者。因此,应注意重度创伤患者的早期治疗。治疗环节中各个方面对改善临床结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本质是持续协调和定位医务人员的工作和角色的过程[14]。通过医务人员的持续沟通和密切合作,能够更加贴切的明确个人责任,并改善团队的能力。目前,该模型已在重症监护室,骨科和心血管科等临床部门广泛使用,有效提高了临床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强调多人员、多学科之间的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15]。通过早期救治预防、降低并发症风险,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建立急救响应机制、构建严重创伤救治体系,优化了救治流程,避免了不必要的等待,缩短救治反应的时间,确保治疗及时性[16]。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3.00%;常规组抢救成功率为82.18%;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常规组为34.6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救护满意度4项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次研究结果得知,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临床救护。

综上所述,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早期抢救工作中,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能缩短救治反应的时间,提高医护人员救治能力,且患者对救护工作满意度较高,利于维护医患关系,该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价值。

猜你喜欢

医护成功率医护人员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