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瑜伽训练对改善初产妇盆底肌肌力的效果
2021-11-22钱丽琼陆影仪卢玉珊
钱丽琼 陆影仪 卢玉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肥胖者越来越多。孕妇体力活动减少,并且需要进食大量高热量、高蛋白食物,极易导致妊娠期间过度肥胖,增加难产概率[1]。所以,在孕期实施体育指导与保健教育很有必要。随着孕周增加,产妇盆底肌肌力下降,容易对分娩进程造成影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另外,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大情绪波动,加之剧烈疼痛感,可能影响产妇产后恢复。因此如何提升初产妇盆底肌肌力,已经成为当前临床上的热点研究问题。有研究表明[2],适当的瑜伽锻炼可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促进其身心健康。瑜伽训练可有效调节呼吸、肌肉和身心状态,目前已有研究将瑜伽训练应用于初产妇的孕期护理之中,在调节其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3]。本研究从我院选取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在其孕期实施瑜伽训练,探究孕期瑜伽训练对于改善其盆底肌肌力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的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1)纳入标准:①均为单胎妊娠;②均为初次分娩产妇;③意识、认知情况均正常;④均为足月分娩;⑤胎儿头盆均对称;⑥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高龄产妇;②分娩过程中难产、早产者;③存在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者;④会阴手术史者;⑤从事健身或瑜伽工作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年龄20~30岁,平均(26.31±3.25)岁;入院孕龄16~23周,平均(19.23±4.42)周;孕前体质量指数22~26 kg/m2,平均(23.98±6.02)kg/m2。对照组50例,年龄21~32岁,平均(26.43±3.52)岁;入院孕龄16~22周,平均(19.12±4.32)周;孕前体质量指数21~25 kg/m2,平均(23.76±6.11)kg/m2。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仅在孕期给予产妇盆底训练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孕期瑜伽26体式为教材实施瑜伽训练,在开始训练前即告知其适应证与禁忌证,明确相关注意事项,并就实施瑜伽训练对产妇的益处做简要说明。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每次增加30 min,不可超过45 min,活动过程中可适当休息。叮嘱产妇每次训练之前都要将大小便排空,在半空腹状态下开始训练。护理人员就各体式逐一对其进行讲解,根据自体呼吸调节各体式持续时间,训练期间可适当、少量饮水,如有不适感可暂停训练。课程结束后通过交流沟通了解产妇掌握程度,并指导其在家中每周进行3~5次训练,期间每月到医院参与集体训练,在现场指导产妇进行产前瑜伽的具体内容,如呼吸、动作等,并发放宣传手册,为其在家训练提供指导。课程结束后实施电话随访。
1.3 观察指标
记录、统计两组初产妇盆底肌肌力、产程时间、分娩疼痛程度与焦虑水平。盆底肌肌力:于孕27、36周及产后2周对两组初产妇盆底肌肌力进行测量,医务人员将其食、中指置于阴道外口(1~2 cm),叮嘱其用力收缩盆底肌肌肉,以检测收缩次数、持续时间与强度,根据0~5级评分标准实施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盆底肌肌力越强。产程时间:统计两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对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无痛为0分,剧痛为10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其分值越高焦虑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整合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盆底肌肌力对比
观察组盆底肌肌力(孕27周、孕36周与产后2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盆底肌肌力对比(分,)
表1 两组初产妇盆底肌肌力对比(分,)
2.2 两组初产妇生产情况对比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04);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产程时间对比()
表2 两组初产妇产程时间对比()
2.3 两组初产妇VAS、SAS评分对比
观察组VA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初产妇VAS、SAS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初产妇VAS、SAS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广大女性对产后生活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由于多数人对孕期运动方面缺少了解,只是一味采用营养补充的方式,导致腹中胎儿体质量过大,增加了产时会阴损伤风险,同时也减慢了产后盆底肌的功能恢复,造成便秘、尿频及阴道松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有研究发现[4],孕期瑜伽训练可促进产后盆底肌肌力改善,并且可避免训练模式单一化的弊端,产妇训练过程中不会由于乏味而无法坚持。
盆底肌可起到控制女性腹腔内膀胱、子宫等器官组织的作用,同时对其排便、排尿与性功能亦有控制效果[5-7]。盆底肌损伤主要来自于妊娠与分娩期,随着羊水量发生改变、胎儿不断长大以及盆骨结构改变,孕期盆底肌肌肉进一步拉伸,并且面临神经功能压迫等情况,极易损伤盆底肌功能,盆底肌与神经在分娩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8-9]。在产妇生产过程中,盆底肌起重要作用,盆底肌功能会对产妇的产程时间产生直接影响。有研究表明[10],约30%的产妇会在结束分娩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表现为阴道松弛、尿失禁以及盆腔脏器脱垂等,对产妇产后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有必要探索可有效预防盆底肌损伤的预防性手段,促进其盆底肌功能快速恢复。大量研究显示[11],通过盆底肌锻炼可显著提升盆底肌肌力,缩短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时间,瑜伽训练就是一种适合孕期开展的盆底肌锻炼方式。瑜伽训练是一种以全身放松、控制呼吸、冥想为主的健身方式,对于加强肌力、缓解紧张情绪都有效果。有研究显示[12],孕期瑜伽训练可帮助初产妇调节神经生理活动,使关键肌肉力量得以提升。本研究中针对初产妇开展孕期瑜伽训练,在瑜伽音乐引导下冥想、控制呼吸,根据分娩过程中所需关键肌肉实施瑜伽动作练习,调动关键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盆底肌协调性,帮助其在分娩过程中正确用力。同时瑜伽训练过程中需将注意力放在盆底肌上,调节其收缩、舒张,以增强盆底肌群的弹性与肌力,达到放松全身肌肉、推进分娩进程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实施孕期瑜伽训练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盆底肌肌力(孕27周、孕36周与产后2周)均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提示实施孕期瑜伽训练可使初产妇盆底肌肌力显著提高,可帮助初产妇分娩后快速恢复盆底肌功能。观察组VA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孕期瑜伽训练可对初产妇内分泌、神经系统进行调节,降低其疼痛程度,减轻其焦虑情绪。
本研究结果提示,孕期瑜伽训练的实施对提高初产妇盆底肌肌力、促进其自然分娩、缩短各产程时间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对盆底功能障碍进行预防的时间越早越好。但是需要注意一点,孕期瑜伽训练必须排除相关运动禁忌证,从孕16周开始着手训练,不宜过早或过迟,因为此时孕妇的妊娠反应逐渐减弱,身体整体状态比较稳定,所以医务人员可建议孕妇(无孕期运动禁忌证)实施孕期瑜伽训练,并将其纳入常规孕期运动,进行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