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及改善预后中的应用
2021-11-22罗斯琴
罗斯琴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发生主要和冠状动脉持续、急性缺氧缺血有关,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类危急重症,会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据有关调查显示[2],高达50%的STEMI患者于发病1 h之内出现院外死亡,致死原因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因此,临床需提高对STEMI患者抢救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及时地予以再灌注治疗,以降低其病死率。其中,冠状动脉介入属于STEMI患者首选治疗手段,有研究显示[3],每延迟1 h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就会使STEMI患者的病死率升高10%,同时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和球囊扩张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多数STEMI患者于抢救前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延误,包含院前延迟与院内延迟[4-5]。因此,采取有效合理的急救护理流程对争取抢救时间意义重大。我院作为粤北地区唯一的标准版国家胸痛中心,其常规护理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对患者进行有效、快速救治的要求。为保障抢救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提升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现对我院2019年7—12月收治的107例STEMI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及常规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2019年7—12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共107例,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54例纳入对照组,53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44例,女10例;年龄32~87岁,平均(59.30±12.75)岁;梗死部位:前壁22例、下壁19例、其他部位13例。观察组男45例,女8例;年龄26~83岁,平均(58.85±12.48)岁;梗死部位:前壁21例、下壁18例、其他部位1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析和比较。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6]:①均经临床确诊为STEMI;②从发病到入院时间未超过10 h;③发病后均直接送入急诊科、通过120送入急诊科或由县级医院直接送入导管室;④均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有关书面说明。
排除标准:①伴心功能不全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②存在恶性肿瘤者;③存在精神类疾病者;④缺乏语言表达能力者;⑤治疗中途死亡、转院者;⑥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依据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护理,即入院后迅速接诊并妥善安置好患者,及时和主班医生取得联系,予以吸氧、生命体征监测和建立静脉通道等基础操作,同时按医嘱予以采血、用药、心电图检查,并做好手术相关准备等。
观察组依据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护士培训。参加抢救的护士均需接受相应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1 min之内准确评估出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发展过程、各类急救设备包含人工球囊以及除颤仪等正确使用方法、常用急救药品使用方法及剂型与剂量等、各项临床技能(包含输液、静脉采血、心肺复苏以及吸痰等)、如何处理突发情况。经过一系列培训与演练后开展考核,要求通过考核,保证每位护士具备准确、快速的反应及抢救能力;②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患者入院之后护士需立即对其病情进行判断,同时和主班医生取得联系,在3 min之内完成体位、心电图检查和吸氧等护理操作。在7 min之内完成采血、建立静脉通道、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用药、血常规以及生化检查等,同时备好除颤仪。在20 min之内完成患者套餐医嘱执行和有关影像学检查等。对存在其他疾病的患者,需及时通报有关科室医师进行会诊;于20~60 min之内,结合患者病情与医嘱,对治疗方案进行确认,做好对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及解释工作,并备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溶栓的手术物品,和导管室护士进行交接,顺利结束转运工作;③心理护理干预。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密切关注,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抢救流程与护理方法等,积极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密切配合,同时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慰工作,注重其内心感受,减轻其不良情绪。两组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或者来院复诊等方式开展3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急救效果:统计两组的静脉开放、心电图、造影结束、急诊停留及住院时间。②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统计两组抢救成功及死亡人数占比。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内容包含护士救治速度、紧急处理能力、护理技能以及对患者和家属的态度等,总分为100分,<80分代表不满意,80~90分代表较满意、>90分代表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心脏不良事件:统计两组随访3个月后的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与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静脉开放、心电图、造影结束、急诊停留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效果对比()
表1 两组急救效果对比()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49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2.45%(49/53),4例死亡,死亡率为7.55%(4/53);对照组40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74.07%(40/54),14例死亡,死亡率为25.93%(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9,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2.4 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STEMI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既往研究表明[7],STEMI患者多于发病后1 h在院外死亡,因此,结合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制订急救护理流程对降低STEMI患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以往的急救护理流程中缺乏明确时间规范,同时部分护士没有接受过严格培训,经常出现抢救行为分散、明确目的缺乏以及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等不良情况,均会对患者的抢救效果产生不利影响[8-9]。万甜甜等[10]发现,尽早给STEMI患者开展心肌再灌注治疗能最大程度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开展的时间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明显。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无法控制患者的就诊时间,因此,需要从缩短急诊处理时间、规范护理流程等方面入手,降低STEMI患者的死亡风险。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静脉开放、心电图、造影结束、急诊停留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同时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标准急救护理流程能提升STE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缓解其症状。分析原因,可能是观察组开展的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是急救医师与护士等结合以往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参考有关先进文献,最终制订出的科学、合理、具备时间性、有序性的急救护理计划,能将急救资源充分整合在一起,并发挥急救自愿的作用,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急救护理服务,使其抢救时间大大缩短。在实施前需对护士开展培训,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熟练掌握病情评估、器械操作与急救用品使用方法等有关急救流程,提升其心理素质与反应能力,通过考核之后方可参与实际护理,并按照时间轴开展急救护理,能保证护士有效、高效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急救护理[11-12]。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和冯婉蓉等[13]研究中的结果相一致。急救过程中注重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加强护患之间交流沟通,有助于提升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度,保证护理流程顺利实施。此外,对两组开展3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少于对照组,提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原因可能是经规范化、程序化护理,患者能于早期获得治疗,尽早开展心肌再灌注可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提升STE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抢救用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