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手术室设备管理效率的影响
2021-11-22郭庆军骆秀萍费智霞
郭庆军 骆秀萍 费智霞
随着我国手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手术室设备也在快速更新和完善,手术器械的安全、完整是保证各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1]。我院手术室设备不断地更新及种类大量增加,除了常用的基础设备以外还增加部分高级精密设备,这些设备的存放、养护等都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手术室设备管理方式需要持续完善和改进,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制订管理计划(plan)、落实管理计划(do)、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check)及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action),已有研究表明[2-3],此管理模式能及时有效地更新并处理管理问题,对管理目前发展迅速的医疗科技设备很有成效。因此我院手术室2018年6月引进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通过比较实施前后各相关指标变化,旨在探索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手术室设备管理效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手术室设备采取常规管理方式,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手术室设备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随机抽取手术室设备共320件,抽取设备包括腹腔镜、宫腔镜、耳鼻喉镜、电刀、电钻等。2018年6月—2019年5月手术相关人员共87名,其中男34名,女53名;年龄25~59岁,平均(38.21±6.73)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25名,本科42名,硕士及以上20名;职称:巡回护士37名、第2助手10名、器械护士10名、麻醉师11名、主刀8名、第3助手11名;手术室工作年限3年以下23名,3~5年31名,5年以上33名,研究期间手术人员无职业或岗位变动。
1.2 研究方法
实施前采用医院常规手术室设备管理方式,如定期检查维修、责任制小组分区管理等。实施后采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如下。(1)制订管理计划:通过专业培训、开设知识座谈会等方式提升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手术室设备配置、放置、操作使用等专业技能;组织医护人员学习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的基础知识与具体操作流程;成立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对其他医护人员进行监督与指导,并对手术室目前以及之后设备管理效率进行评估。(2)实施并坚决落实管理计划:手术设备使用期间,管理小组进行专业指导,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手术工作完成以后,管理小组对使用的手术设备仔细清点与养护,按照手术室相关规定正确放置;上下班实行定点对手术设备进行交接,建立交接记录本、仪器使用记录本等加强管理。(3)对管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管理小组定期对医护人员落实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其对手术室设备是否正确使用;定期随机抽查部分手术室设备的放置、配置是否合格,发现错漏及时上报与指导;每月月末进行管理总结,医护人员提出本月设备管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定期让手术医生填写满意度调查表。(4)对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处理:最后总结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议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讨论解决方法,并在下一个循环进一步制订措施加以解决。
1.3 管理效果观察指标
实施前后对手术室设备放置、配置合格率、仪器操作正确率、医疗设备管理情况与手术医生满意率分别进行评估。其中医疗设备管理情况包括医疗设备平均每周使用次数、设备损坏排查次数、设备发生故障次数、设备每周维修次数及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手术医生满意率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医生对目前手术室设备管理模式、对手术设备配置效果、手术执行过程设备准备程度进行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评价。总满意率=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和处理,使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手术室设备放置、配置合格率及仪器操作正确率比较
实施后手术室设备放置、配置合格率及仪器操作正确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手术室设备放置、配置合格率及仪器操作正确率比较[件(%)]
2.2 实施前后医疗设备管理情况比较
实施后医疗设备平均每周使用次数、设备损坏排查次数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设备发生故障次数、设备每周维修次数、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发生故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医疗设备管理情况比较(次/周,)
表2 实施前后医疗设备管理情况比较(次/周,)
2.3 实施前后手术医生满意率比较
实施后医生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手术医生满意率比较[名(%)]
3 讨论
手术室设备管理的工作核心是不断完善和改进,使手术室设备保持高质量和高完整性,确保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室设备越来越高级精密,对这类新型设备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不断改善,且手术室设备直接与手术风险挂钩,已有研究结果表明[4-6],手术设备是决定手术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清洁、完好的手术器械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若手术设备出现问题,则会耽误手术进程,加大手术的风险,甚至出现不良医疗事故[7]。对手术室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可在提高医院整体医疗品质的同时减少医疗工作者因设备问题导致的医疗风险,医疗设备的清洁管理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8]。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又称为PDCA循环质量管理,是基于上个循环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而进入下一个循环管理,可通过此循环管理模式,将所管理项目进行风险最小化处理。
本研究通过比较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实施前后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实施后医疗设备平均每周使用次数、设备损坏排查次数均高于实施前,设备发生故障次数、设备每周维修次数、设备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发生故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管理模式可有效减少因设备问题导致的手术不良医疗事故,减少手术风险,提高对手术室设备的管理效率。本研究对手术室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前后设备放置、配置合格率及仪器操作正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施后设备放置、配置合格率及仪器操作正确率为93.13%、92.50%、91.88%,均高于实施前的88.13%、88.75%、8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手术室设备放置、配置合格率及仪器操作正确率,提升工作质量,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从而使手术室设备管理效率增强。已有研究结果表明[9-11],经过PDCA管理模式中规范化培训,可提升手术室护士基础知识,使临床设备使用错误率降低,从而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手术医生满意率随之增高。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后医生满意率达到了94.26%,高于实施前的8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打破传统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可改善管理过程中出现遗漏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这一问题。手术室设备正在飞速更新与发展,因此对管理者与管理模式有更高的要求[12]。王继峰[13]研究显示,在经过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其各科医疗设备执行率均显著提高,设备保养、维护得到提升,整体管理质量得到保证。手术室管理人员通过执行、探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流程,发现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下一个质量管理开始前制订相关解决办法,提高设备管理质量,建立符合医院设备质量管理的控制标准,同时对部分设备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有效调整。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旨在对管理中各个步骤逐一加强,制订具体计划、落实计划、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查漏补缺再制订新一轮的计划,使管理一直处于流动更新状态,保证手术室设备一直处于备用状态,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增强手术室设备管理效率[14]。其中制订管理计划时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减少对手术室设备的错误操作,并使新入职的医护人员迅速熟悉工作管理流程[15-16]。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被认为是目前手术室设备管理中最具有科学性、高效性、全面性的质量管理流程,但本研究对部分手术室设备无法进行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如各腔镜镜头等其他贵重精密仪器,这些仪器都需要专人专业的清洁与保养,使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仍需大量的临床实验进行论证。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使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手术室设备管理效率,值得推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