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草原上的希望路

2021-11-22供图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

中国公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农村公路

文/供图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

一辆辆客车开进了乡村,一辆辆货车开进了山区……在内蒙古,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就像连通城乡的经脉,激活了一个个村庄,带动了沿线特色农业、客货运输、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把建好“四好农村路”作为服务全区经济和民生的头等大事,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一条条便捷舒心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勾勒出了乡村振兴新画卷。截至2020年底,内蒙古全区农村牧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6.9万公里,较“十二五”新增通车里程2.4万公里。实现所有苏木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嘎查全部通硬化路,一个以县级公路为脉络、以乡级公路为延伸、以村级公路为补充,连接国省干线的农村牧区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松山区农业园区

松山区农村公路

—建设好—打通乡村发展“大动脉”

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柳村,一条穿村而过的公路上人来人往、车辆穿行,打破了小乡村的沉寂。

想要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柳村以种植杂粮杂豆和发展经济林为主,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制约了该村的发展。2018年,柳村所有村组实现了路面硬化,发生了喜人的新变化。

说起这些新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宋学民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村一开始是砂石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修上这条路以后,不仅道路变整洁了,我们村的杂粮杂豆、水果都卖出去了,价格也升上去了,来附近景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条路真正带动了老百姓脱贫致富。”

“四好农村路”建设也为乡村旅游带来了人气和财气。近年来,松山区按照“一年起步,两年成形,三年出精品”的思路,启动乡村旅游三年行动。三年建设旅游公路67公里,形成4条精品旅游线路,连接85个千亩特色农业园区,沿线78个村16.8万人口直接受益。“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赤峰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过程中,赤峰市始终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统筹考虑村镇功能和农业农村发展,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效保护环境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兼顾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办民之所想、圆民之所愿,科学制定了农村“三路”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把质量放在首位,以“工匠精神”建设农村牧区公路品质工程,切实把农村牧区公路建成民心路、民生路。金智刚 摄

何为“三路”?首先是打通“出口路”。将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的出口与国道、省道干线对接,加快城市与乡村的互联互通。其次是连通“经济路”。充分发挥公路交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推进园区、景区、矿区公路建设,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推动旅游景区和贫困地区集中联片开发。最后是修好“通嘎查(村)路”。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畅通路网“微循环”,切实增强农村经济增长后劲。

一条农村公路,就是一条致富路,有了路就能让产业走出去。在内蒙古,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推动着乡村文明,乡村振兴进程的景象随处可见。这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建制村嘎查通硬化路、扶贫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农村牧区公路通畅水平。

在加快补齐农村牧区公路发展短板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农村牧区公路发展规划,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做好涉农资金整合,稳步有序推进农村牧区公路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渡改桥、路网改善提升等专项工程建设,提升通行服务能力。

在高质量推进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方面,内蒙古自治区以处理好质量和进度、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为主,把质量放在首位,以“工匠精神”建设农村牧区公路品质工程,切实把农村牧区公路建成民心路、民生路;处理好建设与后期管养运营的关系,切实把农村牧区公路建成畅通路、便民路;处理好建设与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地灾防治的关系,切实把农村牧区公路建成生态路、平安路;处理好建设与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民族民俗的关系,切实把农村牧区公路建成文化路、文明路。

在扎实推进交通精准扶贫方面,内蒙古自治区按照既定目标任务,精心安排、精准施策、精确用力,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特别是把主要精力、财力、人力向脱贫攻坚聚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采取更精准的扶贫政策、更大的工作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内蒙古坚持以建好农村牧区公路为本 金智刚 摄

内蒙古自治区还将农村牧区公路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上,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注重交通与沿线环境相融合,串联“山水林田湖草、城镇乡村景、畅安舒美绿”。在建设上,强化精品意识、集约利用资源,让农村牧区公路与美丽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我们克服有效施工期短,建设任务重,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等困难,累计完成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投资755亿元,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6.55万公里。”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到2020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6.9万公里,较“十二五”新增通车里程2.4万公里。实现所有苏木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嘎查全部通硬化路,一个以县级公路为脉络、以乡级公路为延伸、以村级公路为补充,连接国省干线的农村牧区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管养好—确保农村公路长远运行

驱车驶离乌兰浩特市区,从平坦的乡村公路穿行而过,沿途绿树成荫,让人尽享惬意的时光。曾经,出行难一度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拦路虎”,随着乌兰浩特市“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不仅破解了交通难题,还让农村公路成为交通长廊的景观带。

“在建好农村公路的同时,我们持续推进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将有路必养作为乌兰浩特市乡村公路保持长远运行的法宝。”乌兰浩特市交通运输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按照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乌兰浩特市健全了以“政府主导、交通主责、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凝聚各方面力量参与公路养护,特别注重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公路方便百姓出行,公路养护百姓出力”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不仅如此,乌兰浩特市还在各镇(园区)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在行政村(嘎查)设立公路交管站,将公路养护网络延伸到最基层。市农村公路管理部门还重点对县道和重要乡道进行养护,镇(园区)重点负责一般乡道、村道管理养护工作,公路养护工作实现事权明确、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制定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现已落实达到100%。实行“路基养护社会化、路面养护专业化、桥梁养管经常化、小修保养合同化”的四化模式,压实“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体制机制。目前,全市965.6公里农村公路已全部进行分级养护,列养率保持100%。

组图:乌兰察布市以提高通达性和便捷性为主线,合理布设出入口和连接口,实现与主干公路、铁路、机场等的有效衔接转换,尤其注重打通“断头路”和“肠梗阻”,解决村头“一公里”、村内“一条街”、户前“一米路”问题,构建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集约高效、安全舒适的交通运输体系。

阿尔山农村公路

达拉特旗二河滩至五股地农村公路,骑行爱好者在路上骑行。

在路基养护方面,乌兰浩特市将清淤涵洞、疏通水沟、检查护岸、整理加固边坡、冬季清雪等确定为养护重点,主动推进被动养护向预防养护转变。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面对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乌兰浩特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从政策层面配套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养好”。

原来,“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聚焦养护这个重点,坚持养护优先,建立了公共财政持续投入并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将养护管理所需资金全面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强养护资金监管,确保养护资金用在刀刃上,最大程度发挥资金效益。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投入本级农村牧区公路养护工程资金22.4亿元。改造危桥771座,处置安防工程隐患路段1.6万公里。农村牧区公路隐患路段得到有效处置,危桥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20年开始,每年投入本级农村牧区公路日常养护资金达到2亿元。

在保障养护资金的同时,内蒙古自治区还全面深化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我们逐步落实旗县级政府在养护管理上的事权责任,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考核机制,加强养护管理考核,推动养护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养护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养护管理全覆盖,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机构一条线、全区一盘棋、区域特色化’的养护工作格局。”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如果说全面深化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彻底改变农村牧区公路养护面貌,那么深入推进农村牧区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加快农村牧区公路管理体系建设,则使农村公路管理工作驶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加快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条例》立法工作,2020年11月26日,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条例》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8〕65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全面推行农村牧区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办发〔2019〕38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20〕14号)、《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农牧厅、扶贫办、邮政管理局、供销合作社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内交发〔2020〕4号)、《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财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深化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内交发〔2021〕220号)等一系列文件,促进了全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截至目前,内蒙古全区103个旗县(市、区),除9个城区化的县区由市政部门负责管养外,剩余94个均建立了县级管养机构。

达拉特旗林原村村貌

在健全管理体系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加强各项公路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落实各级政府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加快构建“旗县有路政员、苏木乡镇有监管员、嘎查村有护路员”的三级农村牧区公路管理体系。

据统计,截至目前,内蒙古全区103个旗县(市、区),除9个城区化的县区由市政部门负责管养外,剩余94个均建立了县级管养机构;全区的苏木乡镇和嘎查村有7353个设置了养护机构,从事乡村公路的专兼职养护人员超过2.17万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总体框架正在逐步形成,管理机制正趋完善,管护队伍不断壮大。

巴林左旗公交车站

—营运好—解决村民出行难题

“现在去县城很方便,每天都有往返的客车,半个小时就能到。”家住固阳县怀朔镇朝力干村的村民感慨道;在赤峰市城子乡香山寺公交站旁,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等通往赤峰汽车站的公交车,于振富是城子乡画匠沟门村村民,说起农村客运的变化,他打开了话匣子:“公交车都是准点发车,在这去赤峰街里,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别提多方便了”……笔者在赤峰市巴林左旗、赤峰市敖汉旗、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等旗县所属嘎查村实地调研农村客运推进情况时,所到之处,大家无不露出高兴的表情,直言农村客运让他们出行更方便了。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提升农村牧区客运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客运网络体系,提高客运覆盖广度和深度。

在完善客运网络体系方面,内蒙古自治区聚焦2020年全面实现具备条件的嘎查村通客运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提升农村牧区客运服务水平,提高客运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将客运场站与农村牧区公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和同步维护,确保公路建成一条、客运覆盖一条。

“我们创新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发展预约、定制客运服务,切实让农村牧区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还大力提升农村牧区货运和物流水平,继续推进货运和物流场站布局建设,加快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特色产业”“互联网+物流”等发展模式,确保农牧产品快捷高效运出去,生产生活物资更加方便运进来,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便捷的物流条件。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全区累计投入3726万元,建设苏木乡镇运输服务站37个,候车亭317个,农牧民候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截至目前,全区具备条件的776个苏木乡镇和11046个嘎查村已经全部通客车。

目前,乌审旗基本建成了以旗府所在地为中心向苏木镇辐射的一级城镇公交客运网络、以苏木镇为中心向各行政村辐射的二级客运网络和村与村之间的三级客运网络。

达拉特旗五股地农产品物流园区内的农村公路及公交车站

猜你喜欢

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农村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
锡林郭勒盟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