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对外发展战略与外宣翻译资源的整合利用
——以常德市旅游品牌“桃花源”外宣翻译为例
2021-11-22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陈勇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柳志敏
文/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陈勇;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 柳志敏
地名属于专名(proper names)具有向读者传达方位地域的信息功能,景点名称也是地名(toponymy)的一种;它们既有指称意义,也有其词源意义,还有其特殊的语用意义。一般来说,地名外译遵循的原则是“音译为主,适当意译,照顾通译”。康志洪认为“任何形式的人、地名翻译其实都是某种形式的重新命名,所谓的意译和音译莫不如此。”王薇与李维就中国地名翻译总结出三个原则方法,即:无注释的音译、音译+类词、音译+类词+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英国浪漫主义时期,为了在目标语中保留源语的异域感,保留全部或部分原文,这种做法对于今天的景点名称外译也依旧有借鉴作用。
一、对外发展战略政策与外宣翻译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而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旨在让世界了解中国。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名胜景点无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中,必须在具体的外宣发展战略引领下,以务实有效的外宣方式传播给世界。
从地方政府层面而言,常德市政府制订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坚持主动开放、双向开放,以此推进常德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促进常德融入全球化格局。
具体到常德外宣发展战略而言,常德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常德,向世界讲好“常德故事”,不能一味迎合西方受众,特别是一味满足英语世界的表达与思维方式。事实上,西方读者也期待能读到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藉此了解中国文化。因此,常德的外宣战略要定位于说好自己的话,打造自己的话语体系;要以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对外交流为中心,从自己的目的出发,为自己服务。驰名中外的桃花源无疑是常德走向世界的名片,世界了解常德的窗口。译好“桃花源”这一常德地标景区名称既符合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发展战略,又能以此为契机整合利用常德政府部门、社会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共同做好常德外宣工作,进而促进常德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发展。
二、整合外宣翻译资源和规范景点名称外译的必要性
统一规范的景点名称外译,有利于在西方受众中迅速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例如长城一直英译为“the Great Wall”,收录在欧美主流英语词典中,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英文词汇之一。
对于常德市的“桃花源”这个旅游品牌,翻译的渠道和译者的水平,以及译者对整个景区文化的了解导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译本,没有一个比较权威或规范的翻译。2018年常德市政府宣传片翻译项目组先后在桃花源景区酒店、桃花源宣传片、常德市政府英文网站、常德市政府宣传片等对外宣传资料或视频中就发现了多种译本:the Peach Blossom Yard,the Peach Garden,the Peach Blossom Garden,the Peach Flower Garden,Shangri-La,Taohuayuan,Peach Blossom Land, Taohuayuan View Area,Taohuayuan Peachblossom Garden,Taohuayuan Scenic Area。“桃花源”目前英译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对外开放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项目组认为造成“桃花源”一名多译乱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外宣翻译工作的重视与前瞻,没有制订具体外宣发展战略和思路,没能充分整合利用当地外宣翻译资源。目前诸如常德这样的三四线城市由于对外交流的层次与频次有待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主管外宣工作的部门或许认为地名景点外译只要达意即可,至于是否传达了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神韵,无伤大雅。由于缺乏具体负责统筹此项工作的部门,各相关部门与机构翻译时缺乏协调沟通,只能各自为政。交通标示牌的“桃花源”由交通局发给广告公司负责翻译,政府对外网站由市政府网站建设部门负责,对外宣传册则可能由文旅局负责,桃花源景区又可能由景区管委会交由翻译公司完成。一语译出多门,导致各种不同版本也就见怪不怪了。
三、桃花源名称英译的现状与建议
除了上述桃花源混乱的英译本外,由于桃花源早在唐宋时期就闻名遐迩,因此不少翻译名家也翻译过此名篇,并留存有多种《桃花源记》英译本。项目组选取了其中九个英文译本进行分析,分别为An Idyllic Land of Peach-Blossom Spring(许景城译),Peach-Blossom Source(A. R. Davis译),Peach Blossom Shangri-la(Rick Davis & David Steelman译校),The Peach Blossom Spring(J. R.Hightower译),The Peach Colony(林语堂译),Peach-Blossom Springs(方重译),A Tale of the Fountain of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罗经国译),The Peach Blossom Visionary Land(孙大雨译),The Peach Blossom Source(谢百魁译)。就连翻译大家林语堂另一个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桃花源”,则另译成“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Retreat”。因此,如何在百家争鸣的诸多译本中选取最能达意传神“桃花源”的译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17年“桃花源”项目翻译小组在给桃花源新景区导视系统标示做翻译时,就“桃花源”的翻译,我们和长沙一个翻译公司、北京大学某位教授之间发生了分歧。项目组认为考虑到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延续,还是应该抢注和保有“桃花源Taohuayuan”这个品牌翻译。重庆市酉阳也有一个国家AAAAA旅游景区“桃花源”,自称是《桃花源记》的原型地,其网站翻译和对外宣传(包括在常德市国道附近的宣传都把“桃花源”翻译成“Taohuayuan”)。现在几个地方都在争这个原型地;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坚守这个翻译,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最后景区还是采用了我们的翻译。2019年项目组给常德市政府宣传片《常德——发展中的城市》(中英字幕)翻译时,也采用了“Taohuayuan”的译法,该视频在网上收到了很好的评价。
桃花源属于描述性地名, 因此也可以译意。因此有译者主张将其归化译为“Shangari-la(香格里拉)”,如Rick Davis 与David Steelman的译本译为Peach Blossom Shangri-la。如果这样译,西方英语读者就读不出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任何文化意象了。世上只要有桃花流水的宁静田园均可叫作Peach Blossom Shangri-la。 其实桃花源只是中国陶令笔下逃避凡俗纷扰、皈依山水的归隐之地,字面的桃花与源(流水),三字一起描绘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桃花流水归隐地,所以林语堂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桃花源译为“The Peach Blossom Spring Retreat ”就充分传达了上述字面与隐含意,直译与意译完美结合,堪称佳译。尤其是Retreat一词,准确传达了桃花源作为宁静世外桃源深厚文化内涵。该词在www.dictionary.com中的释义为a place of refuge, seclusion or privacy,在www.merriam-webster.com的释义为a place of privacy or safety。在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中的释义为静居处、隐退处、休养所。所以,西方有些度假胜地就以XXX Retreat命名,如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的安纳伯格庄园英文名称即为Annenberg Retreat。所以桃花源也不妨采用音译+释义的方法译为“Taohuayuan(The Peach-Blossom Spring)Retreat”。
翻译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各种译法和取舍都将会有各自的利弊,关键在于翻译者的语用目的和对于相关因素的利害关系取舍。音译译本“Taohuayuan”以汉语拼音形式出现,如无适当解释,多数西方读者除了根据拼读规则了解其发音,知道Taohuayuan是一个地名外,还是无法理解桃花源三字蕴含的文化信息,还需要在上下文中有相应的资料补充这种缺失,景区的介绍和政府的宣传语境还是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失的。多个译意译本使人对意象和意境产生美好的联想,也可能会导致特定历史文化意象的丢失。“音译+释义”尽管繁琐一点,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处理方式。如上所述,如果地名的翻译没有规范确定,怎么样翻译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对外发展战略与外宣翻译资源的整合利用实属当务之急,建立和完善地名翻译的管理机制有助于品牌的宣传。
四、结语
为了取得有实效的外宣效果,地方政府必须制定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外宣发展战略,确保该战略既不能一味迎合西方,也不能自说自话,要不偏不倚,兼顾中西。此外,地方政府必须牵头整合当地各种外宣翻译资源,在外宣战略指引下,向世界传播当地文化,让世界了解当地经济和历史文化。
具体到桃花源英译项目,可由常德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协调统筹当地各相关政府部门如文旅、交通、桃花源景区管委会以及高校翻译资源,结合历史上各名家译本,确定一个贴切到位的译本,做到既考虑到西方受众视角,又符合常德市政府外宣战略。定译后,各相关部门的外宣资料中必须以此译本为准,统一口径。随后,将这一模式推广应用到常德其他景点景区的外宣翻译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