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21-11-22邢维友
邢维友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 福建 永安 366000)
问题驱动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切实提升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热情,教师要对相关问题的产生进行积极探究,并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再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提高参与问题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积极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1.问题驱动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1 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参与性较低。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还保持着陈旧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比如习惯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数学授课,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下,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疏于运用相关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探究,从而导致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频率大大降低。当学生只能被动地吸收数学知识,而未能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理解能力参与相关问题的探究,其学习效率将会大大降低,参与课堂的热情度也将会不断下降[1]。
1.2 课前准备不足,问题层次感较低。纵观现阶段初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到,有一部分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忽视了学生们个体学习差异,在进行问题设计过程中,未能使问题做到层次分明,因而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在设计数学问题过程中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及综合水平,才能够切实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促使其有思考探究的兴趣,如果教师设计的思考问题都难度较大或者过于简单,对学生能力较强和数学水平较差的学生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
1.3 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思考动力低。问题驱动下的高效数学课堂,应该有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只有当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充满趣味性的,才能够切实调动其学习探究的热情,使其发挥自身学习能动性和思考积极性。但是纵观现阶段数学教学活动,可以看到,很多课堂的氛围都是沉闷呆板的,学生在面对教师所出示的问题时,思考热情和参与动力都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引导方式出现了问题,难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导致课堂上学生们对教师的引导参与性不足。[2]
2.问题驱动构建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
2.1 精心备课,精准设计数学问题。“问题驱动”是一种教学策略。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毕竟不同于数学家的探索过程,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为了让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效果,并能够促使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真正帮助学生们获得成长发展,教师要切实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并提前做好备课,对教学内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教学问题设计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教师提前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促使课堂引导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进行。[3]
当数学综合水平较差的学生在思考较难问题时,很容易出现很多阻碍,久而久之,他们参与思考的热情将会降低。当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一直被简单的问题引导,难以使其深入思考、拓展应用,将难以切实发挥其对知识的运用效果,从而无法使其达到拔高训练效果。对此,教师要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了解,接着,为了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方法,理解勾股定理内容并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预设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思考问题,在课前导入、课堂学习及总结阶段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比如:在一般三角形当中,三条边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在特殊的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当中,三边还会存在什么特殊的数量关系呢?基础练习: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为90°,AC=6,AB=10,BC的大小是多少?综合练习: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为90°,BC=3,AB=5,求三角形ABC的周长及面积。在相关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可以切实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面调动自身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等,展开探究活动,从而有效促使学生获得对数学问题的精准认知。[4]同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还需要教师在出示完问题后,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要在学生还未真正进行深入探究时,就把答案告诉学生,当学生切实迸发思考探究热情,促使学生真正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动性和知识运用能力,才能够使得问题驱动下的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活动更加顺利,以免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不再愿意主动进行主动思考。
2.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开展问题思考的原动力,当学生对数学学科有了浓厚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中来,展开对问题的思考探索。尤其是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我们可以看到,教材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十分广泛,且难度加深,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考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思考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其参与思考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情境的类型多种多样,比如活动情境、游戏情境、图像情境、问题情境、艺术情境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恰当情境类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案。比如在学习《位置与坐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们出示具有生活化气息的问题,比如:同学们,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都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座位呢?电影票上的5排8号和8排5号中的“8”含义有何不同呢?如果将5排8号简单标记为(5,8),那么8排5号又该怎么表示呢?在具有生活化气息的问题情境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思考的热情。接着,教师可以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出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讨论,从而有效提升其参与课堂的兴趣。[5]
2.3 以生为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驱动下的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能够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组织其通过小学合作的形式,完成对问题的思考探索。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同样也是如此,当学生们能够集中自己的智慧,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促使其他同学能够吸收学习,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把握,从而有效增强数学学习效果。
新课程改革方案中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数学引导活动,对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授课策略,致使课堂授课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得到解决,否则在进行问题引导时,学生的参与性将会大打折扣。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进行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为学生出示具体思考问题,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思考探究。比如:小明买了两份水果,一份是3kg苹果、2kg香蕉,共用去13.2元。另一份是2kg苹果、5kg香蕉,共用去19.8元。问:苹果和香蕉的价格各是多少?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并依据所学内容,来列方程、解方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可以及时向同学寻求帮助,并及时理顺解题思路,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促使问题驱动教学方法可以更加高效地运用实施,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2.4 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学意识。问题驱动下的初中数学课堂,要一改往日教师主导课堂的状态,并能够将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其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有效增强自学能力,优化数学学习效果。对此,教师要提高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视度,并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活动。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图片,如弹簧、橡皮筋等物品,接着,促使学生手动拉一拉弹簧和橡皮筋,并为其出示思考问题:加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cm,在弹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那么X和Y之间的关系式该如何表达?在问题驱动下,促使学生们积极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并发挥思维能动性,列出关系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课后复习环节出示系列思考问题,指导学生们提前进行思考或者进行自主深化巩固探究,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发展,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发展,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也会更加顺利。
3.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上所述,可以看到,问题驱动式教学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解决,能构建知识体系,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还是对教师的授课活动,都起着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断得以提升,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逻辑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长,同时,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在不断扩充,教学方式在不断改进,教学能力也在稳步提升。
此外,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意识到,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教的愉快,学生学的开心,双方能够高效进行互动,才能促使学习效果不断得以提升发展。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课堂方案的制定者,教师要切实发挥自身作用,并通过不断创新授课活动策略,做好问题设计,促使问题能够难易适中、具有循序渐进性,为学生构建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自主参与到思考探究中来,从而积高效开展数学教学,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