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2021-11-22林海荣
林海荣
(福建省三明教育学院附属小学 福建 三明 365500)
引言
在新课程目标不断推进的教育背景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也在不断的创新。数形结合作为重要的数学思想,是促进学生们理解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这一思想完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小学生正处于活泼爱玩的年纪,教师应该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助力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们以后的综合发展夯实基础。[1]
1.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从量的关系上反映问题,形从直观上反映问题。当下的数学教学内容侧重于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解决学生数学语言认知的障碍。数学概念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教师运用数形结合的模式协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们能够找到多种解题思路,学生能够形象化的理解数学问题。
2.如何利用数形结合提升小学数学趣味性
2.1 借助数形结合,感知数学规律。小学数学中存在很多知识结论都是由规律总结得出的,如果教师只是单一的语言讲解会增加学生的认知难度,那么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此降低。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们探究学习,促进学生们对数学规律的感知。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线段展示出1cm2cm3cm之间的关系。教师先让学生们观察尺子,认识刻度,学生们初步建立1cm的长度观念,接着教师用刻度尺在黑板上画下10cm的线段,将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时教师提问学生们两格的长度是多少,学生们会按照对1cm的理解,推算出1+1=2cm,以此类推,3cm4cm·cm等等,学生们借助图形能够更加理解长度单位知识中包含的规律。[2]
2.2 借助数形结合,强化概念教学。任何数学知识都有概念的支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寻找概念中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们能够在几何模型中解决语言认知的学习障碍,将概念知识形象化,从而加深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的过程中,教师针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引入数形结合思想,同时让学生们能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教师在教学概念时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操作让学生们初步认识轴对称的特征。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数一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学生们的理解。
2.3 借助数形结合,提升解题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内涵是学生们按照图形的结构特征解决数字之间的问题,“以数解形”能够让学生们掌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促进学生们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将一个完整的线段平均分成几份,学生在作图中逐步体会分数的概念,学生们能够通过作图体验到分数的含义。在分数简单应用题中,学生将应用题中数量关系清晰的用图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等分的含义,学生能够清淅的找到数量关系,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4 借助数形结合,锻炼逻辑思维。小学生学习的数学问题大多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难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尚未形成,教师要遵循学生智力生长的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从生活中的辨认方向作为导入。学生要想准确的认识方向,可以在纸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画出平面图形,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没有具备数学基础,学生的思维趋于直观化,教师要从零开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过程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意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对于小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课堂中,让学生们逐渐积累知识经验,实现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教学用具让课堂更加形象具体化,加入趣味性教学元素,有效解决抽象化的数学教学,从而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