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策略探究
2021-11-22李焱
李 焱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城子街桃山中学 吉林 长春 130500)
目前初中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填鸭式的教学,缺少对问题的思考和提问,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很多学生都是被迫的灌输式学习。这种被动单一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受到限制,甚至在学习中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帮助学生学习思维导图的运用,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关联,进而优化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
1.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宣讲和板书进行学习认知,对于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中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课堂略显枯燥乏味。改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需要教师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则顺应了现代教学的变化,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授其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加深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自身的参与实践,寻找数学解题乐趣,提高学习质量[1]。
1.2 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初中相比于小学阶段,数学更具复杂性,公式图形记忆和理解难度加深。但作为高中数学基础的前提,学生需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加大课外训练的补充。在遇到疑惑问题时,通过绘制和联想思维导图,关联数学关系,寻找解题思路。并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3 培养数学知识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相对散落复杂,且涉及面较广,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想要系统性的掌握并运用,需要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而思维导图就是通过某一个关键词将其他的知识点链接起来,树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实际解题应用中通过空间逻辑思维寻找突破点,构建全面思考的能力。
2.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措施
2.1 利用思维导图贯穿数学知识点。数学学习需要融会贯通,将每个章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连接,形成数学结构。思维导图的应用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发散分层的方式实现知识链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按照教案将教材内容重复赘述,使得课堂气氛紧张压抑,而学生也很难拥有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组内发言讨论,通过引导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关系,帮助其理解和设定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发现乐趣,同时也巩固教材基础知识,并加深知识印象,在后期学习使用过程中信手拈来,与其他的知识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2 用思维导图分析数学学习思路。数学相比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往的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构建的培养,而是一味关注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单一反复的知识传授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将思维导图融入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解题分析,寻找规律和方法,形成自己的分析,进一步发掘解题思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构建完整有序的知识结构[2]。
2.3 归类数学题型和加强解题训练。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学习过程不断受阻。以往的教学时间紧凑,教师针对学生习题的疑惑点或是测试的易错点进行重复多次的讲解,学生则是一股脑的倾听和吸收,却忘记了对习题和重点的总结归纳。利用思维导图,将同种题型进行归类总结。并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短期学习目标,并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由此更加熟悉数学的解题思路。例如:华东师大版数学《有理数》,这一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中除了枯燥的讲述,更应当结合实际,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主动回答,通过互动加深课程印象。而在课后,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反复专项的训练,通过整合题型,分析规律与解题方法,整理解题步骤,细化解题思路,形成专属的逻辑结构,进而通过知识点的链接与反向思考,了解认知更多的数学结构。在增加知识储备量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主动思考意识,疏通数学概念与相关知识构成。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为高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在学习锻炼的过程中不仅要死记硬背掌握书本知识,更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结构。作为教师,我们还应当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反思教学方法,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帮助其建立和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与进步。